无论网购还是外卖,看点评是许多人“剁手”“拔草”前的功课。但殊不知,那些点赞、五星安利乃至犀利差评,早已成为“刷单手”明码标价的牟利工具。你去过的网红饭馆,很可能是“一个月花8000元,3个月排进商圈前五”的结果。
记者打开网店、拼多多搜索“点评”“刷好评”,会出现大量代营运店面,“榜单前三”“大V评价”等字眼抓人眼珠。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大量“招募点评写手”的贴子参杂其中。
记者发觉,淘宝、拼多多上各种刷单炒信服务很容易能够被搜索到。
然而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并表明对“刷单炒信”的惩处心态。这一灰黑产业的好日子,真的到头了。
曾经,平均0.75秒点个赞居然还起诉
多年来,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受到灰黑产业困惑,并投入大量资源监管站内各种刷单炒信行为。如大众点评,迄今已升级600余种算法来筛选、追踪虚假点评,但监管取缔过程中仍遭到痛点。
2019年底,大众点评检测到一名V8会员毕某的帐号异常,该帐号连续15天日均点赞量达2万,大量单个点赞平均用时仅0.75秒。平台怀疑毕某使用了刷赞插件,对毕某帐号进行限言处理。但转而,毕某以侵权为由,反将大众点评告上法院,并在二审当庭演示了其三分钟内点赞91次的“高超技能”。最终,法院终审裁定平台撤消对毕某帐号的处罚记录,恢复其帐号贡献值,并赔付毕某律师费等共计5000元。
法院这么裁定,是基于以下考虑:大众点评无法提供有力证据直接证明毕某存在非本人点赞的行为,且平台规则中也未明晰列出什么情形可为与不可为,因此平台对毕某的处罚缺少必要性和合理性。此后,大量网友意难平,认为“不看内容就乱点赞绝对是欺骗愚弄消费者,让点评丧失了参考价值”。
据了解,大众点评的用户级别从V1开始,最高V8,用户等级越高,在点评生态中就越有话语权。正是基于此,一些V3至V8之间的用户被盯上,成为刷单炒信公司的“写手”,一条优质好评标价约60元,V8用户的评价每条高达260元。
刷单公司通过微信群招募“写手”。
为更有效严打违背平台规则的用户行为,去年8月,大众点评更新了用户级别体系,根据帐号信誉度、用户评价对其他消费者的帮助度等,实现用户级别有升有降、每周更新。对多次违法的帐号,大众点评会进行降级、封号等严厉处罚,并在平台公示结果。
今后,反不正当竞争将明晰司法解释
据悉,点评平台严打刷单炒信过程中,始终遇见定性难、取证难和根据难的苦恼。部分案件介于罪与非罪之间,团伙反侦察意识强、证据链各环节割裂且易销毁,以及刷单炒信行为仍未明晰民事定性等,都促使严打灰黑产业困难重重。
但平台与执法、司法部门并未舍弃努力。近期,大众点评就搜集了多家在电商平台上提供刷单、刷好评服务的店面线索,第一时间移交执法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在此后的集中治理中发觉,有10家刷评公司涉嫌组织为百余家网红饭店请“刷手”。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法,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会的商业宣传”的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对相关组织虚假交易的经营者处以了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金。
另外,大众点评还对北京一刷单公司启动法律诉讼。该公司法定代表贺某涉嫌违法使用大众点评商标作为头像并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招揽生意,声称“全模拟真实访客”,提供搜索、访问、收藏、点赞、好评等全套服务,“全套优惠价一万元”。日前,法院已断定该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并赔付大众点评50万元。
大众点评公信力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发布会中,提到了法官下一步将认真研究起草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解释,这无疑给点评平台整治指明了方向。“从操作层面看,期待司法部门能落实到对违规结伙个体的严打和惩治上,因为仅仅公司被摧毁,团伙主谋或成员仍会另起炉灶,无法从源头上实现彻底严打。另外,也希望相关电商平台能与执法、司法机构联手,探索严打灰黑产业的群防群治机制。”
海量资讯、精准剖析,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