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网店:
自2016年9月上线以来,快手用户数量逐年增加。基于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开展快手平台科普短视频内容及用户状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实例化
短视频时代,信息由长变短,科学传播更加即时高效。短视频往往以知识点讲解的形式展示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即时性也让科学传播的内容和场景更加栩栩如生,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分享科学知识。
2. 拟人化
在快手平台上,由于“人”的知名度,观众对人本身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样做的一个效果是,以短视频为媒介的科学传播呈现出拟人化的特点。科普“大V”正在成为新的“网红”,科普从业者自身也成为知识的一部分。
3. 普及
短视频直观丰富的形式让科普传播更受欢迎。通过立体化、形象化、场景化、趣味化,将只有少数人能听懂的科学“方言”翻译成人人都能听懂的“普通话”。
4. 社交
在快手上,科学传播具有从创造、传播到应用的社会化特征。过去,个人学习被浓缩为公开分享和参与,科学交流成为社会共创的一部分,社交网络也成为知识共享的纽带。
人们可以参与共同的科学话题,并且可以立即关注视频做实验,制作短视频分享和传递给更多人。
科普短视频的独特价值
2019年快手科普账号Top 10
1. 激发兴趣
短视频善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立体生动、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现知识的精髓,以简单的解释和直观的呈现,点燃学习者对知识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短视频栩栩如生的特点也能让学习者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伴随性,让学习更加自然自发。
2. 加深记忆
短视频往往呈现出清晰的知识点,剥离冗余信息的干扰可以加深关键信息点的印象。生动有趣的形式和个性化的叙述让复杂的知识点以更通俗的方式被理解和接受。
因此,无论是专业教学场景还是自主学习场景,科普短视频都非常适合作为科普教育的补充。
3. 拓宽你的视野
短视频平台连接了不同背景、不同类型的科普知识工作者,使快手平台能够建立多元化、充满活力的科普内容生态。这些新鲜知识可以帮助观众开阔视野,从既定的知识范围和日常轨迹中“解放”出来。
此外,由于推荐分布的影响,“关注”并不是信息获取的唯一因素,这使得科普内容能够打破传播壁垒,触达更多受众。
4. 激发参与
一方面,短视频科普具有链接分享的特点。通过用户自发的相互分享,实现互助学习和知识拓展,进一步扩大科普内容的渗透率;另一方面,短视频科普具有实践导向的特点。
短视频的形象化呈现、快速的跟进分享和及时的反馈机制,可以激发学习者参与和实践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角色的转变,实现知行合一。
科普短视频对科普工作的启示
▲ 2019年九个科普领域的短视频作品数量(单位:万)
一是积极利用短视频等新形式开展科普工作,充分发挥不同媒体载体的特点。
二是充分结合自下而上的科普力量,开展社会科普。
三是遵循传播规律,把握用户需求,进行科普。注重幼儿的科学启蒙和老年人的科普。
四是对科普短视频的话题进行系统、层次化的规划,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与系统的知识框架相结合,帮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科普领域。
具体来说,从短视频传播的角度来看,科普短视频的制作需要遵循“SPARK”原则,即点对点(短)、因人而异(人)、生动、代表) ,用简单的语言(种类)解释。
1. 点击直到
讲解到“点”,直入主题,“短”到“长”。科普内容分为结构清晰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进行叙述。
2. 变化
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比如,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健康科学是一种“硬”需求,通过反向谣言传播可能比正向教学更有效。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要打造符合儿童青少年不同阶段身心发展需求的短视频内容。
3. 声音和颜色
使用动态呈现,缩短想象和理解的路径,将知识以形象、生动、有趣、立体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4. 树立榜样
短视频自然适合“示范示范”,尤其适合科学实验、技术应用等科普场景。通过分解教学内容并逐步呈现,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过程。
5.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
巧妙运用创意,寓教于乐,使知识具体化、场景化、趣味化。例如,通过讲故事,可以将科学知识还原到生成的场景中;适度运用幽默和机智作为“调味品”,可以调动听众的学习情绪和兴趣,知识也可以“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