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动员在运动和比赛中出现损伤,对一个运动员的影响很大,损伤轻微可能需要数天或者数月的休息,如果严重甚至不能重返赛场甚至退役不能从事体育运动,本研究在较系统地分析了前人有关运动损伤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能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实现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力,延长运动寿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以促进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体能训练;预防;运动损伤
一、前 言
国际田联《运动医学实践手册》一书中指出:“就预防运动损伤而言,其最高境界是在训练过程中不发生损伤,其次是不发生再损伤”。[1]因此,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作用,“预防”重在于防,如何“防”则是运动训练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要科学的运用体能训练,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作用来降低对运动员造成的伤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应用计算机搜索1990-2011年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与运动损伤相关期刊,以此同时,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在陕西理工学院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并对其进行有目的筛选阅读和研究。使得本人了解了该课题最前沿的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个案分析:确定研究对象是体能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然后去收集相关资料,对收集到的体能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个案资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揭示出体能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及特征和规律。
3、逻辑分析法: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方法。
三、讨论与分析
1、运动损伤的阐释。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即称之为运动损伤,是指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造成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急慢性损伤。[2]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技战术、环境与装备、个人认知、身心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带有鲜明的项目特征。运动损伤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生活中的损伤,它多与体育运动项目以及技术、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3]在基层训练中运动损伤主要是运动员对准备活动认识不够,特别是室外训练,大脑兴奋快,肌肉兴奋慢,如果突然直接参加对抗项目,身体局部的关节和肌肉难以承受这种负荷,因此造成肌肉损伤和关节扭伤;其次运动员在训练课中注意力不集中,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动作变形造成的损伤;再次,身体素质较差,对训练课中的运动量和强度感到压力比较大也会造成损伤。还有其它原因如场地设备、运动量、组织方法和生理、心理、运动训练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运动损伤的分类。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颇多,按损伤的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是指一次性的或一瞬间的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它发病急往往在受伤的即刻或短时间表现出来,伤者一般都能清晰的诉出受伤过程与原因,病程短病理变化以渗出肿胀为主体征表现较明显。如肩部、腰部肌肉的拉伤,膝踝韧带的扭伤、断裂、腕关节扭伤等。慢性损伤:(包括劳损和肌肉损伤)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往往以组织变性、增生、粘连为主,体征表现不明显,并带有反复发生或多变的特点,伤者对损伤过程、原因常叙诉不清楚。一般应为: 伤后治疗不及时,急性损伤处理不当,伤病未愈;活动安排不得当,局部练习过度或负担量过大,使伤病逐渐积累而成。
按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顾名思义就是受伤部位的内部组织(如肌肉、骨头等)与外界相通的损伤;简言之就是血能往外流的,或肌肉或骨头外漏的创伤。如擦伤、撕裂伤、切伤、刺伤等。而闭合损伤与开放性外伤相反,肉皮没有破,仅皮肤内有损伤称闭合性损伤。闭合性损伤一般都是不见血的创伤,如肌肉拉伤等。
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轻度损伤:运动员不丧失活动能力,受伤后能继续进行练习。如:扭伤。中度损伤:受伤短时间内(一般1-2个月),不能按计划进行锻炼,而需要治疗和暂时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如:肌肉、肌腱拉伤等。重度损伤:损伤后较长时间不能参加练习和比赛。如:各部位的骨折,关节脱位,肌腱完全断裂等。
3、运动损伤的特点。运动损伤与技术动作、训练方法有密切关系。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人体存在某些结构的弱点。如膝关节,杠杆长、保护少,屈膝时关节不稳定;踝关节,外踝长,内踝短,外踝的韧带较薄弱,内翻肌群的力量较外翻肌群的力量大;腰部负担重,保护支持相对较少,肌肉的活动复杂。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弱点不会表现出来,但当这些弱点与技术动作结合时,就会成为潜在的损伤因素。慢性伤多、小伤多、重复损伤多。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训练的时间过长,动作的重复次数过多,造成局部负担过重,就会导致慢性损伤发生,而且极易出现重复损伤。
4、体能训练的阐释。近十年来我国的学者对体能概念的认识逐步上升,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中对体能定义为: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及其调节方面,物质能量和贮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4]其大小是由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贮存及基础代谢水平等条件决定的,运动素质是体能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各种运动能力,发展和提高体能的最主要手段是通过运动训练。[5]
5、体能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通过对运动损伤的探析,明确了运动损伤的意义、分类、特点,清楚了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随后又对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内容进行了了解,下面将采用体能的具体内容对预防一些运动损伤的作用进行讨论。
(1)身体形态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体重是各运动项目中最常见的身体形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人体匀称程度和体型特点。[6]体重过大会导致人体关节、骨骼承受过多的压力,容易造成劳损及慢性损伤,从而影响到运动成绩。体能锻炼有利于运动员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对骨骼的骨化能起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改善血液循环。经常锻炼,使肌纤维变粗,肌肉血液供应好,毛细血管增多,使肌肉强壮,这些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7]同时通过身体形态训练可以减少肌肉内的脂肪堆积,如果由于脂肪过多引起的体重过大,那么就会降低肌肉的收缩效率,同时脂肪太厚还会影响肌肉的发展。而通过身体形态训练可以减少肌肉内脂肪,提高肌肉收缩效率,使相对力量增强。另外,比如在体能训练中的跑跳等动作对骨骼的骨化中心能起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实践证明,符合各项群身体形态特点的运动员产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较小。如刘翔身高188cm,体重74kg,体型匀称,身体健壮,肌肉丰满,骨盆宽度适中,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这样完美的身体形态使其在两年多的国家队训练中,从未有过大的运动损伤,从而使其训练能够按计划有序地进行,运动成绩也逐步得到提高。
比如美国NBA巨星迈克·乔丹有着198cm的身高,体重218磅,体型匀称,身体健壮,肌肉丰满,在其十多年的征战中很少有过大的运动损伤,从而使他训练能按计划有序进行,运动成绩也一直保持着很高水平。体能锻炼有利于运动员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使其形成健美的体型。 (2)身体机能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体能锻炼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吸系统机能。通过有氧锻炼可以降低安静时的心率,从而改善心肌的收缩能力,增加血流量。体能锻炼还可促进新陈代谢,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提高神经系统与身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能力。[8]在体育训练中身体机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体能锻炼能有效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通过有氧锻炼可降低安静时的心率,改善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少对肾上腺素荷尔蒙的心肌反映,增加血流量;体能锻炼还可促进新陈代谢,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得到明显改善。运动中,肌肉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放松,能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作用。比如在篮球运动中,动作变化复杂,肌肉活动转换频繁,这时神经系统就需作出准确、及时、协调的反应和综合处理。由此减少和避免一些意外伤害。
6、身体素质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
(1)力量素质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作用。力量是运动中的物质保证,如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好,身体控制能力,关节的稳定性必然好,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的较晚,可大大减少损伤的发生,因此,它在预防运动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9]例如:篮球运动在快攻时易发生股后肌群拉伤,这主要是由于股后肌群力量本身较弱而在训练中又很少能够得到锻炼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加大对股后肌群的力量训练。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素质,跑、跳、投等运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短跑、跳远及跨栏运动中易发生股后肌群拉伤,这主要是由于股后群肌肉力量本身就很弱且在训练中又常得不到重视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加大股后群肌肉的力量训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后群肌肉的损伤。另外,在其他运动项目中,也应加强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如为了预防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的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力量;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了加强背肌训练,还要加强腹肌力量训练,从而提高身体的对抗能力。力量训练的方法除了杠铃以外还可采用许多其他方法,如多级跳、单足跳、蛙跳、台阶跳等大强度的跳跃。[10]总之,系统科学的力量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力量水平,防止肌肉产生不协调动作,保证高难度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还能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出现,为提高运动员的信心和拼搏精神提供有力的保证。
(2)耐力素质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作用。耐力素质是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它是多数运动项目中决定或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之一,根据它与运动项目的关系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综合,是各种不同形式耐力的综合表现。而专项耐力是运动员为了获取专项成绩而最大限度动员机体机能的能力,是克服专项负荷所产生疲劳的能力。专项耐力训练是直接为提高和体现专项运动成绩服务的,由于在大多数运动中会要求不断的奔跑、急停、起跳,运动员的膝关节与踝关节要承受很大压力,易导致膝盖经常性疼痛,还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甚至骨折,有些损伤虽不至于让运动员停止训练,但在长期训练积累后就会形成难以痊愈的慢性损伤。现代研究表明,系统肌肉力量耐力训练对减少这些损伤非常有效,但在耐力训练的结束期会出现肌肉酸痛、僵硬现象,这是由于疲劳提高了肌肉感受系统兴奋性,从而使劳损的肌群处于较长时间酸痛或僵硬状态,这种僵硬要及时消除,不然就会逐渐积累发展成为慢性软组织损伤。例如:在田径运动损伤中慢性损伤和劳损最为多见,尤其是中长距离项目更要注意损伤的发生。有的损伤虽然不至于让运动员停止训练,但正是由于大多数运动员在此种情况下还坚持训练,所以在长期训练积累后会出现难以痊愈的慢性损伤和劳损。中长跑时因膝关节长时间反复屈伸,髂胫束因此而来回地前后滑动,与股骨外髁之间反复磨擦,易导致膝外侧疼痛征候群等,有时还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甚至骨折。因此,在每次耐力训练的结束期要做一些调整活动以放松肌肉的练习。[11]如:提踵、转体走、放松摆臂、踢腿等,使心跳、呼吸趋于平静,使血液向全身分散,这对预防慢性运动损伤大有益处。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心率可低至40次/分。心血管耐力训练也是预防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疲劳时由于肌肉、神经系统的反应迟缓而使运动员容易发生损伤,科学系统的心血管耐力训练可使机体长期工作的耐受力增强并延缓疲劳,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机率。耐力训练能使心脏工作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以适应长时间持续运动的需要。
(3)灵敏和协调性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作用。灵敏素质是运动员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练习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例如,良好的协调能力能减少产生运动损伤的可能,如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控制和保持平衡,避免伤害的发生。如果灵敏协调性好,在篮球运动中的封盖、抢篮板球、落地过程中,出现了不正常的落地姿势,就可以很快地从不正确的姿势中调整过来,尽量避免扭伤脚踝等伤害。发展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可让运动员进行快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躲闪和突然起动的练习,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的练习等。灵敏、协调素质都是较复杂的运动素质,是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如在田径运动中,上肢和下肢的不协调、主动肌和被动肌的不协调、呼吸和用力不协调及人体和器械不协调等都是造成肌肉拉伤的重要原因。灵敏和协调性的改善可提高应激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12]如在跳远、跳高、撑杆跳等落地过程中,虽出现不正常的落地姿势,但如果灵敏、协调性较好,就可以很快地从不正确的姿势中调整过来,尽量以安全的姿势落地,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柔韧素质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作用。柔韧素质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训练手段。柔韧性包括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跨关节的肌肉、韧带、肌腱、皮肤的伸展性。关节活动幅度小、肌肉伸展性差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柔韧性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柔韧素质训练一定要动静结合,如果静力练习时间过长,被拉长的韧带、肌肉恢复时间又不足,不仅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引起关节松脱或肌肉松弛。因此,在柔韧练习中必须要辅以摆腿、踢腿等动力性练习。此外,在平时训练中柔韧量训练一定要结合进行,尤其是在力量训练之后更应采用的牵拉练习来帮助肌肉恢复疲劳,在一些运动中有些动作需要关节全幅度的运动,适当的关节柔韧性能降低运动损伤的危险性。柔韧素质包括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跨关节的肌韧带、肌腱、皮肤的伸展性。关节活动幅度小、肌肉伸展性差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柔韧性练习,可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以及调节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根据运动项目的综合性特点,要求运动员的体质必须刚柔相济,动作既能大幅度的伸展,又能及时收缩变化,动作既有力而又协调,为此必须加强运动员的各关节韧带的训练。拉长韧带,加强韧带弹性,不仅能提高速度和灵活性,同时对避免受伤有着重要作用。柔韧素质训练一定要动静结合,如果静力训练时间过长,被拉长的韧带、肌肉恢复时间又不足,不仅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还可能引起关节松脱或肌肉松弛。因此,在柔韧练习中必须辅以摆腿、踢腿等动力性练习。此外,在平时训练中柔韧和力量一定要结合进行,尤其是在力量训练之后更应采用专门的牵拉练习帮助肌肉疲劳的恢复。 四、结论
1、我国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各类比赛中要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明确认识到“防”大于“治”。
2、良好的体能是运动的基础,运动员从事训练、竞赛,取得成功的保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各种运动技巧的效率,提高运动水平,同时可以降低运动所造成的损伤率,防止对运动员的伤害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在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掌握先进、复杂的技术,创造优异成绩及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体能训练在我国运动项目中虽得到了重视,但由部分基层教练员在其作用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对运动项目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的作用,致使训练方法、手段不科学,导致运动中出现的损伤较多。
4、体能训练特别是身体素质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作用巨大,其中加强力量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平衡能力强不仅可减少损伤,还可在出现损伤后降低再次受伤的几率;耐力素质的提高对于延缓疲劳、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灵敏、协调素质的改善可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柔韧素质训练可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这对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也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冯炜权.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16(2).43-48
[2] 周田敬.过度训练的诊断与预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4).47-49
[3] 田麦久.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与基础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22-40.
[4] 柳伯力,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188.
[5] 赵志英等.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 44-46.
[6] 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5): 1-3.
[7] 田麦久.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184.
[8] 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1(3): 1-3.
[9] 杨世勇,等.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6
[10] 周田敬,等.运动损伤研究现状综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786-788
[11] 周田敬.过度训练的诊断与预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6).47-49
[12] 杨志栋,等.运动损伤研究现状综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 786-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