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设计因人的需求而存在,有“人”才有设计

网络 2022-12-01 05:00

因为人,所以设计存在。

设计为什么存在?前面说了,设计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那要解决的问题是哪来的呢?当然是人的各种欲望、需求和脑洞了(为了方便之后我们统称为需求吧),我们人类会由于某种生理心理原因产生需求,然后产生一种要满足需求的冲动,在这一瞬间,“问题”便产生了,而人类的高级思考能力让“设计”在同一瞬间一并产生了。所以,设计因人的需求而存在,有“人”才有设计。

人们的生活很复杂,穿梭于不同场景,有多变的心情,不同的喜好,贫富的差距,这一切不同衍生出不同的需求,商业和设计师洞察到了这些各种各样的需求,制造出了不同的产品,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体验,最后人们用钞票投票的方式养活着商业和设计师。就这样整个过程从人开始,完成了一次产业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由于设计的成果最后通常是以具象化的产品为载体呈现出来,所以很多设计理论都是围绕“产品”展开,随着互联网和体验经济发展,大家陆续开始对“体验”重视起来,为了做好“体验”进而引入对“人”与“场景”等要素的讨论,当然最后不忘加上自己服务的“商业”的需要。而这些概念是紧密缠绕在一起,要想完全搞清楚一个,就必然会涉及到其他几个,所以目前主流的设计理论,基本是对“产品,体验,人,场景,商业”等一些元素的不同排列组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合理的洞察或解释,似乎人人都在谈这些概念,但视角又有很多差别。对于还涉世未深的设计师来说,这些平行的概念扔在了面前,除了不明觉厉之外,更多的是懵圈,根本不知如何下手。

在我看来,“产品,体验,人,场景,商业”等概念的确是做好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元素,但这几个元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并列放在一起的时候看似周延,但其实逻辑混乱。想理解清楚这一系列概念,我们必须用另外一种释框架,就是以“人”为线索一点点看看这些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因为就像这一小节开始说的,设计的最顶端要素,就只有“人”而已,因为“人”是一切其他要素存在的前提和循环的开始。

设计师解决“人”的问题,这个“人”是谁?最常见的回答是:用户,商人(比如客户或者公司决策者)。在一个产品的维度看,这是没错的,商人发现了世界上一部分人的需求,这部分被选择出来的人被称为用户,进而商人为了自身利益启动项目邀请设计师加入提供解决方案,而设计师在这个情形下天然的要解决用户与商人二者的问题。但站在设计底层逻辑的维度上看,这个回答却不完整,因为设计活动所覆盖的“人”的范围不止这二者之和,设计师确实是应该解决用户和商人的问题,但这是一种选择,而非天然。所以在问“设计师应该解决谁的问题?”并给出答案之前,我们首先要问“设计师能解决谁的问题?”。就像做选择题选择之前,应该把选项先列出来一个意思。

设计师“能解决谁的问题呢?”,那就要看设计师的设计工作最终会对哪些人会受益。不过一个设计的发生过程中会影响的人不计其数,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单独列举,我们必须将人群画像,在这个画像里面有四种人,分别是:1设计师,2商人,3用户,4人类。每一个设计师的设计,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四种人,很多时候设计师们的能力差别就在于你是否能把更多的人像纳入你的设计考量。有人看到这里可能有点懵圈,为什么连人类都出来了,是要谈哲学吗?我在这保证不谈你听不懂的东西,下面我就逐一解释一下。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_商人需要哪些特质_商人需要什么女人

1,设计师:设计活动首先解决的是设计师自己的问题。虽然做设计谈钱就俗了,毕竟我们有追求,但是免费的设计我是不给做的…所以每天跑到公司烧脑,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要解决自己下个月的生存问题。但设计对设计师的意义肯定不止每个月工资这点追求,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还会利用职务之便为解决自己诸多问题:

所以,设计师做设计有意无意都会夹带私货,大家都在设计中持续探索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精力获得最大的人生收益这一人生命题,这些收益可以是金钱,未来机会,闲暇时间,声望,满足感,等各种各样的需求。意识到设计师自己也是产品设计服务要考虑的对象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设计师自己实际上是设计工作的大股东,你对设计项目本身是有需求的,而你的需求会影响你之后的每一个设计决策客观上影响一个产品的设计,你主动要做的,你就可以全心投入让设计水准达到你个人能力的最大值,但你不在乎的,你有能力通过各种划水的方式蒙混过关。认识的这些,一个设计师就可以更好的管理自己,厉害的设计师都是优秀的个人管理者,他们很擅长把设计工作与己方的长期利益和计划挂钩产生内驱力,他们也懂得管理自己的精力资源,让己方保持在良好的战斗状态,避免产生蒙混过关的设计。如果你已经是设计管理者管理团队,也应该认识到团队里的设计师也有自己的需求,每个人都在心里为了自己做设计,高效的管理模式会利用好这一点激发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规避设计师划水的现象。

2,商人:工业设计离不开商业,实物必须通过商业运作才能从设计师脑中变成实物,这个过程不但要花钱,还要面临无法实现等问题带来的失败风险,这些成本都由商业承担,所以商业必须考虑每一块钱成本的在多长时间内带来多少效益,毕竟一直不能赚钱的公司早晚要赔光,于是既没有商业价值,也没有工业设计。为了让产品和商业存在,设计师也必须站在商人的立场上解决商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要注意的是,这个商人的画像并不是你所在公司的老板,而是商业中被利益紧紧绑在一起的所有合作者的集体人格,产业链上所有人在以一种叫“商业规则”的法则下合作,让商业存在,让产品存在,也让工业设计存在。而商人需要设计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声明一下,我以苹果和小米为案例并不是为了表达谁强谁弱,实际上苹果跟小米各自都做了对于自己最有利的设计策略选择)

大家都说设计是一门综合科学,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设计要解决商人的问题,因为商人的问题本身包含了产业链和商业两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设计师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知识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做出更成功的设计。当然,设计能帮商业解决多少的问题,很多时候取决于商业模式。对于多数商人来说,工业设计更像是工具,有些硬件商业模式都不需要自己做工业设计,比如Miniso,不需要自己做设计,而是在市场现有丰富的产品库里面提供精选贴牌服务,也可以成功打造非常成功的品牌硬件生意。而如果你有幸跳槽到设计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中,设计的地位更接近合伙人,相对应的,设计专业就有很宽广的学习和发挥空间。当然,多数有工业设计的公司是介于这两者之间,虽然没有心力掀起商业模式的大浪,但可以凭借自身长处在巨头过招中存活,而设计能发挥作用解决问题的空间也随公司生态位不同有所不同。所以,工业设计发挥的天花板就是你公司的商业模式,但无论如何,设计依赖于所在商业这一点没有变,还是要解决好公司生存发展的问题,而要做好这一点,就要像CEO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执行,正所谓——地命海心(笑)。(如何在商业中做好设计的话题很大,细节有些偏离主题,加上篇幅有限,以后分开讨论)

3,用户:商业世界目前普遍的共识是必须让用户满意,商业才能成功。但一开始并不是这样。还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用的铁剪刀设计,黑黑的,无论去到哪个朋友家,似乎都是一样的,后来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张小泉出了一种把手是红色塑料的剪子,很快就风靡了全城,渐渐很多人家都多了第二把红色张小泉剪刀。这是我对设计影响消费的最早的记忆(出卖了年龄),在以前,生产力低下人也穷,家里有一把剪刀够用了,用户也不挑,只要便宜就好。但人们逐渐富裕了,一把剪刀钱变成了小钱,这时候张小泉看准了机会,提供了亮眼的设计,提高了一点点价格,让消费者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就这样,随着近代商业文明和生产力发展,消费者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产品“有和无”,而是变成了选择“我喜欢”,这种这种转变,让商业对价值的认知有了巨大进步,公司纷纷将公司努力转向讨好消费者和用户,让用户在竞争中选择自己,从而达成商业目标。这是用户和设计师最好的时代,因为产品解决用户的问题本身就是设计师们的追求,相信这一点大家都有共鸣。不过解决用户的问题实际上是设计师最大最难的命题之一,因为用户明明是一个概念,但却是最多样的人群,不一样的人群又产生不一样的需求,进而衍生出大量不一样的产品。所以,对用户定位,分析,理解,运用的水平对设计至关重要,而用户本身具有的一些隐藏属性——用户通常不是一类人,而是使用你设计产品解决问题的全部对象。什么是全部对象?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解释:

以后再谈用户的时候,你就有以上三个维度作为参考框架。潜在用户、有效用户和消费者。这三个维度分布帮你考虑,你想解决哪些人的问题?怎样高质量的解决问题?谁的问题更重要?然而,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将三者明确区分。有很多产品消费者买来给自己一个人用,那么有效用户和消费者就二者合一;还有各种互联网软件产品对终端用户是免费的,消费行为变成内购,或者干脆变成了第三方的广告商,有点像是给商业用户(TOB)做设计。所以,设计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商业和产品活用这框架,在此基础上,可以更有条理的,感知用户,定位用户,分类用户,理解用户,进而挖掘场景,痛点,体验等其他设计要素,最终更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

(用户是设计师的大课题,具体方法论以后分开讨论)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_商人需要什么女人_商人需要哪些特质

4,人类:可能大家觉得这个概念太大了有点扯,对于绝大多数设计师来说,我们的设计扔在市场里,可能连一个涟漪都没有,更别提能解决人类的什么问题了,但是当你的产品在各大搜索引擎搜索的时候不停的出现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你所在的商业具有让你的设计的产品具有风靡全球的潜力;亦或是你的概念设计具有启示性虽然没有上市但在世界各大网站掀起波澜,你的设计就是在影响着全人类的利益。每个产品都是市场的一部分,都在潜移默化的修改着竞争环境和游戏规则,然而就像前面说的每个人因为平台不同,对商业竞争有的不一样的影响力。当一个成功的设计出现在市场上,就像iphone,影响了所有人未来的使用的手机,即使你一直用安卓从来没有使用过iPhone,你的生活也被iphone永远改变了,因为一个好的设计/体验出现以后,竞争对手纷纷会学习以至于全世界的手机使用者都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受益于iPhone的创新。当然,iPhone的对世界带来的改变并不仅仅是工业设计的功劳,但工业设计在其中也起到了改变世界潮流,助推iPhone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作用,甚至其他家产品的设计水准也因为要跟放在同一个市场里面iPhone竞争被拉高了。近些年,有很多领导潮流的公司和商业模式创新,都是站在这个高度做设计,暂时忘却当下的竞争和存活,想一想人类未来有什么问题需要被解决?你想让人类未来的生活变成什么样?然后,用你的努力去塑造你对未来的态度,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像最近一些年商业管理上流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想着全人类做设计就是这个高度没错。其中一个例子就是Dell近些年一直在推的环保设计,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主动的在设计中采用大量可分解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技术,这些材料比传统材料昂贵,设计团队和公司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去推行,随着产量增大,技术更成熟价格更低,就这样,一点点推动良性循环的飞轮,让环保逐渐被市场广泛认可采用。还有各种大师们设计风格的创立,也都完美诠释了他们对人类的未来的期待和信念,随着大家纷纷效仿,进而改变了潮流。其实前面所说,每一个设计师都有意无意的在影响着或多或少的人类生活,所以,站在全人类角度上解决问题不是少数设计师才具有的特权。只不过,你的影响力越大,能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大,但我们不能放弃领潮流的梦想,万一成真了呢?

以上“设计师,商人,用户,人类”这四种人格画像覆盖了设计师能考量到的所有人,这四个人群分别有独立的人格(或集体人格),要强调的是,这四者之间没有包含关系,前三者字面上虽然是人类的一部分,但是咱们讨论的是集体人格概念,从人格上看,四种群体则有着完全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无数的机会,设计师们对这些需求抽丝剥茧,找到核心问题,加上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了一个个成功的产品。

用这个思维框架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设计现象,比如概念设计,通常来说就是刻意忽略掉商人的问题,只是展现设计师对自己兴趣或者对人类未来产品的畅想的设计。而如果完全忽略用户的部分,设计就几乎变成接近工程师的原型机设计。

介绍完了设计覆盖的四种人群需求,我们就可以引出第二个设计能力模块了。

商人需要什么女人_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_商人需要哪些特质

需求能力模块:设计师需求+商人需求+用户需求+人类需求

其实很好理解,设计师既然要满足这四个人群的需求,则必须要掌握相对应的知识,能力,方法,工具。但要完全掌握,理解,使用这个模块并不容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每种需求都是庞大的知识能力体系:就像前文介绍的,每个人群的需求截然不同,而且每种需求背后都有庞大的知识,工具,方法体系,甚至人生智慧。比如(篇幅有限只快速列出一小部分):

商人需要哪些特质_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_商人需要什么女人

可以看出,这些庞大的知识能力体系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工作积累,思考,学习才能提高。而且绝大多数都并非立竿见影,往往学习过程辛苦而短期看不到效果。

2. 四种需求的平衡:四种人群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设计的成功,设计师心情不好做不好设计,不顾商人产品不成功,不管用户产品没人要,不考虑人类创新高度不够。所以如果问我开始那个问题:设计师应该解决谁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小孩才做选择,我全都要!如果你能把所有四个人群都考虑周到,你解决的就不光是一个产品或一个商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人生问题!但设计师精力是有限的,公司资金和能力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就连科技也是有极限的。所以在多数情况下设计师要做取舍和平衡,目标是利用自己能调配的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而优秀的平衡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与智慧。

虽然完全掌握运用需求能力模块很难,但有这个模块作为参考本身已经是莫大的进步,这个模块可以给你方向性的指导,在你懵懵懂懂想提高却不知道该提高什么的时候,可以对照这个模块看看自己欠缺哪部分知识和能力。

又或者是在你找不到设计方向的时候,这个模块可以帮你打开思路。尤其是配合之前我们介绍过设计的流程模块(提问-构思-执行)。这个需求能力模块则能帮助你进行提问,因为模块中的四个人群正好就是“提问”的目标。想在设计的提问阶段找到好的问题,无非就是要把这四个人群的需求轮流提问,深挖,分解,再提问循环直至满意,然后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工具构思和执行提炼出的问题。

有些设计师朋友可能会说:感觉自己没考虑这么多啊,作者的人群分类方式过于奇葩以前没听过,而且大家做设计的时候脑中都有自己的经验分析框架,就算没有想清楚理论,凭直觉也还是能做好设计啊?怎么解释?的确,这是正是人类思维的神奇之处,人类有感性(直觉)和理性两种思维模式,生活中很多想不清楚的事情跟着感觉走往往是最好的选择,设计也可以这么做,只是完全凭直觉做设计实际上是出让了自己一部分对产品理性把握的权力,而这些出让掉的部分就被直觉代劳了,而当你的灵感遇到瓶颈或者想进一步扩展思路的时候,这个框架可以用来给你做一个参考,帮你找到一些隐藏的设计着力点,又或者当你看到大师级的设计无法读懂其用意时,给你提供一个不同的欣赏角度。如果你靠感觉做出不错的设计,说明有你有很好的设计直觉,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实际上很多设计新秀都是这样起来的,只是当基础做到炉火纯青之后想要突破瓶颈,就需要理性帮忙绞尽脑汁去思考。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工作会逼得你不得不开始思考,只不过你可能没有把这些总结出来而已。

————————————

下一篇,我们会通过回答How - 设计怎么发生的?来解锁设计能力的第三个模块。

商业 产品设计师 设计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