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团团作为拼多多的一个社群平台,正面临变化,在团长页面上增加了“周边的团”功能,这个改动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对整个平台生态造成重大影响,接下来将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
流量分流争议
一些快团团的组织者表示忧虑,称“邻近的团”选项可能会分散主要组织者的个人流量。这项功能刚开始实施,主要组织者的反应还不明确,其后果也有待进一步了解。过去主要组织者依靠个人渠道聚集了许多流量和用户,这种调整或许会扰乱现有的流量分配,对小型组织者来说可能是新的机遇,不过主要组织者的利益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快团团最开始打算的是线下完成交易,后来改成了商品代发模式。这种变化符合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不过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麻烦,而“周边的团”这个功能,可能跟这种转变有关,它想要重新调整平台的整体环境。
团长规模增长
有接近拼多多的消息人士透露,快团团团长的数量今年急剧增加,或许能达到一百万个。“快团团凭借操作简单,让八十万魔都的团长们轻松就能发起活动”这个说法非常普遍,虽然不清楚这八十万团长的留存状况,但今年确实招揽了相当数量的新加入者。
安安原本是某知名企业社区团购的采购负责人,今年转而加入快团团平台。但他注意到,平台上的资源大多掌握在少数几个头部团长手中,这些团长还拥有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对于新加入的团长来说,发展过程十分不易,快团团现在的生态状况与快手类似,流量基本上被这些大团长所控制。
生态快手化困境
快团团平台上的高级团长,虽然名气不如头部主播响亮,但其运作方式与微商类似,上级可以看见下级,下级却不能看见上级。在这种机制下,拥有资源的人会最先获得好处,而刚起步的团长进步空间比较小。
安安觉得,掌握团长资源或货源的人早已参与其中,新团长很难成功突围,这种情况好比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新加入者难以打破既有的局面,快团团生态趋向于“快手化”,使得竞争变得不公正。
业务模式溯源
二零二零年,快团团在拼多多内部开始筹备时,其运营方式是依靠线下团长完成配送。然而,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九千九百七十二条针对快团团的举报,其中大量涉及商家不发货、不退款等情况,消费者的正当权利难以得到维护。
当前情形下,拼多多方面有改进环境的意愿。促使团长销售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办法,这样既能整齐商品的来源,也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品牌入驻趋势
小青觉得,购买品牌,尤其是新兴品牌,正迅速开始在快团团上开展业务。这种做法是先向品牌方获取商品,再由团长组织销售,品牌方负责配送。至于那些规模较大的团长,有些会直接与品牌方沟通,有些则借助专业服务机构的帮助。
也有部分团长拒绝推广品牌商品,小青慢慢摸清了主要团长的偏好和销售效率,这表明品牌加入快团团有发展前景,不过也存在一些困难,必须寻找恰当的联合途径。
早期入驻之憾
微商两年前曾打算加入快团团,但快团团拒绝更改团长页面名称,于是他们取消了计划,认为这样很难发展壮大。这种情况表明,快团团早期的规则或许阻碍了部分商家的成长。
现在快团团人气旺盛,招徕很多品牌和商贩,不过起初规则不够灵活,或许导致部分意向商家离开,平台在成长期间,必须持续修改规则来配合市场情况。
大家看快团团这次变动,能不能让环境变得更好?欢迎在下面留言,也请多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