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游戏陪伴服务领域增长很快,参与者愿意为互动和感受支付费用,从业者也依靠此获得收益,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新兴消费领域,不过在这表面兴旺的情况之下,实际上问题很多,令人担忧。
陪玩行业兴起
随着游戏行业的快速进步,游戏陪伴服务开始出现。玩家为了提升游戏感受,乐意付费找陪玩者共同游玩,以获得互动乐趣。现在,陪伴服务不再只涉及游戏技巧,还延伸到语音交流、角色设定等方面,类似“网络陪伴”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客户。这种新的消费方式增长很快,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市场。
平台准入乱象
记者调查得知,许多游戏陪玩平台注册条件非常宽松。随便填写名字和出生日期,刚注册的账号就能收到很多异性发来的信息,还被人引导充值组成情侣来获取特殊待遇。而且,陪玩费用没有明确公示,经常以建立关系为目的进行充值和社交,玩家很容易陷入消费误区。比如有个叫小李的人,充值了一千多元,但实际体验并不好。
未成年招募隐患
“陪玩招募群”的管理者不顾未成年人参与的规定,怂恿他们借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加入陪玩活动。当被问及担心游戏技术不好可能收到投诉的问题时,管理者建议申请“游戏声播”的职位,并且还教他们怎样引导顾客花钱。这种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有极大的损害,也很容易让他们接触到不良的场合。
绕开平台监管
为了获得更多收益,陪玩人员会促使用户在平台外进行交易。她们借助暗示、语音通话等手段传递私人信息,从而私下达成交易。尽管部分平台尝试禁止这种游走在规则边缘的行为,但层出不穷的谐音词汇和特殊符号使得监管变得十分吃力,行业规范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消费售后缺失
在处理民众反映问题的网站上,经常出现消费者付费购买服务却得不到后续支持的现象。有人出钱请人帮忙玩游戏,结果自己的账号和装备不见了,或者被禁止登录。一位叫小陈的游戏爱好者,被某个名为“进圈”的应用欺骗了,一开始被诱导送出礼物,后来又被要求支付更多费用,事后想要讨回公道却很不容易。
行业亟待规范
游戏陪玩市场存在诸多问题,损害了参与者的正当利益,阻碍了行业的正常进步。监管机构需要加大管控力度,设定更严格的参与标准,明确服务费用和后续处理办法。服务提供商也应当主动承担起责任,做好用户身份的核实和相关事务的管理。参与者自身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身利益。怎样才能使游戏陪玩市场得到有效治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