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快手还位居亏损排行榜首位,但到了五月,它却呈现了盈利的成果。然而,这一成绩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这真的能让人感到放心吗?
盈利逆袭背后
今年五月二十二日,快手实现了全面盈利,这一成就对于长期以来备受“何时盈利”质疑的它而言,无疑是个意外的喜悦。观察其收支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它已经尝到了盈利的甜头,毛利率等关键指标也有所提升。然而,在这盈利的背后,是否真的如表面般顺利?这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核心指标隐患
在评估潜力值的关键指标方面,快手的表现并不理想。2023年第一季度,快手APP的日活跃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为126.8分钟,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133.9分钟有所减少。用户的忠诚度和平台的吸引力都在逐渐减弱,如果无法吸引新用户,且老用户兴趣减退,那么在后续的收入增长和持续发展上将会面临挑战。
资本市场反响
快手这份“成人礼”在资本市场上并未引起太大波澜,股价依旧以波动为主。企业规模扩大,既有收获也有付出,尽管实现了盈利,但市场似乎并不完全认可,投资者仍在关注其未来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广告业务困境
线上营销服务(广告)业务,原本由快手引领,如今正逐渐式微。其收入复合增长率仅为27.4%,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从91.7%下降到了52.07%,尤其在2023年第一季度,表现尤为不佳。许多成熟商家因担心被贴上“土Low”的标签,对推广持谨慎态度,导致用户规模和广告收入未能同步增长,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与竞品差距明显
与抖音相较,快手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抖音在一季度的广告收入高达约300亿元,而快手在2022年全年的广告收入仅为490亿元。快手月活跃用户数约为6.5亿,而抖音在2022年中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6.8亿。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已成为现象级产品,但快手在海外市场却鲜有令人瞩目的成绩。
海外业务探索
快手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进业务布局。在业务发展的第二阶段,那些日活跃用户增长迅速的区域,通过授权给海外专属代理商,实现了商业化的收益。到了2022年8月,原本负责商业化的负责人被调至国际化部门,明确了“夯实基础,合理支出”的发展策略,然而,这一策略能否取得成效,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快手这次的盈利成果,究竟是短暂的反弹,还是已步入持续增长的正确道路?面对一系列挑战,它又将如何一一应对?欢迎各位留言讨论,如觉得文章有价值,请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