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频现警钟鸣
近期,各地反诈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令人震惊。高校毕业生因副业诈骗而报案的数量大幅增加,涉案金额常常超过万元。比如小张就遭遇了刷单诈骗,被骗走了3万元,现在只能无奈地等待不知何时能追回损失的结果。幻想破灭后,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连下个月的房租都成了问题。这些诈骗陷阱以诱人的名义出现,疯狂地从年轻人手中夺走钱财和希望。
刷单骗局现原形
每日投入两小时,月收入可达八千以上,这类广告直击求职心切的毕业生痛点。一些毕业生尝试后,起初三天通过点赞网红视频赚取了120元。然而,一旦充值3000元成为“VIP会员”,负责指导和任务的“导师”以及平台便神秘消失。其运作模式类似“先甜后苦”的养猪套路,初期小额返现赢得信任,随后大额投入时便开始收网,甚至诱导贷款进行充值。
知识付费藏陷阱
支付两万元加盟费,传授年收入百万的秘诀,“3980元私教课程包教包会”等知识付费陷阱极具误导性。24岁的设计专业毕业生小王耗尽所有积蓄购买课程,却惊觉所谓的“独家技巧”只是免费教程,“流量扶持”实则诱导他人加入。这类机构拥有完善的话术体系,先制造焦虑情绪,接着编造成功故事,最后通过饥饿营销手段强迫购买,维权时甚至发现大量虚假证据。
培训贷款藏危机
小李毕业后签订合同后,方知所谓的“培训费”实为利率远超法律保护上限的贷款。培训完三个月Python课程,所谓的“保底工作”却要求他发展新学员,而合作的企业根本不存在。这种诈骗行为已形成一条产业链,从假冒的人力资源部门到诱导办理消费贷款,让受害者背负巨额债务,毕业生们抱怨工资难以偿还贷款,生活陷入困境。
诈骗共性大剖析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受副业诈骗的毕业生在事前都进行了转账。这类诈骗通常都具备相似特征,即承诺简单易得的高额回报,诸如“月薪过万”“时间灵活”等。实际上,若真有如此优厚的副业,对方没有必要大肆宣扬。因此,毕业生们对于此类承诺应保持谨慎,切勿轻信。
防范之道需牢记
毕业生在面临诱惑时,得提高警惕。有人曾在维权群里感叹:“早知道就应该多查查资料。”在做出选择之前,最好多搜集信息,确认机构的真实和合法。一个谨慎的决定,或许能保住父母多年辛苦积累的积蓄,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你周围有毕业生遭遇过类似的兼职骗局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诈骗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