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第三方平台上火车票的“付费抢票”服务十分流行,涨价情况普遍,引起了众多讨论和争议。
抢票业务兴起
火车票网络销售变得广泛,购票的主要场所从火车站售票窗口转移到了网上。随之出现了第三方抢票服务,像携程、去哪儿和艺龙这样的知名旅游网站,都提供了加价代刷票的服务。在春运期间,这些服务非常活跃,它们设置了不同的抢票等级,并且公开了价格,吸引了大量旅客加入。
平台加价模式
携程网推出了三种额外服务,其中25元的保险能帮助用户提高30%的购票效率,66元的保险则能提升40%的速度,购买越多,成功率相应越高。而在去哪儿等平台,很多乘客在首次购票时,往往不自觉地支付了服务费,这些费用有的是直接加价,有的是通过其他方式,费用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客服解释理由
携程的客服人员表示,他们提供加价服务是为了让乘客能优先买到车票。这是按照“自愿”的原则来操作的,乘客可以选择不购买。不过,不购买可能会遇到票务无法成功出票的风险。这让那些急于回家的乘客不得不花钱购买。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却让乘客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实际案例体现
陈靖文,东莞市民,他认为,大家在携程这类网站上购票,对于额外支付十元或二十元帮助购票的费用是可以接受的。然而,《经济参考报》的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卢汉,由于回家的路线很受欢迎,春运期间购票特别困难,为了提高购票成功率,卢汉不得不购买平台额外销售的保险。这种情况反映出,旅客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付费来抢购车票。
公众质疑声起
许多人怀疑网络平台上的高价代刷票行为等同于“网络黄牛”。他们觉得,这种代刷票与传统的“黄牛”并没有真正的区别,只是操作方式有所不同。正因如此,这些“网络黄牛”使得人们通过12306等官方渠道购票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也破坏了购票的公平性。
执法难题凸显
铁路部门官员提到,抢票软件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巨大点击量,使得抢票变得更加困难,并对12306网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中山大学法学院郭天武教授认为,火车票具有管制属性,那些收取费用代为刷票的平台,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广州铁路公安在执法上也遇到了挑战,由于难以明确界定倒卖火车票的行为,近两年来并未对网络抢票行为进行处理。
各位朋友,春运期间你会选择花钱买票吗?欢迎留言交流,同时也请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