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快手充值1元5000快币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致辖区师生家长的一封信及案例警示

爱收集资源网 2025-03-21 17:23

网络诈骗的方式不断翻新,学生和家长往往容易上当。最近发生的多起网络诈骗事件令人惋惜,不仅让人损失了钱财,还可能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学生添加明星 QQ 号被骗

2023年7月30日,青原区富田镇的肖某某向警方报案。他的12岁女儿王某某在QQ群中添加了明星的QQ号以获取福利。一个陌生的QQ号以不良影响相威胁,若不配合便声称要联系家长并报警。王某某偷用了母亲的手机,对方通过QQ视频远程操控,将肖某某的微信和支付宝中的钱转到了农业银行的银行卡上,还通过云闪付消费了49198元,给肖某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类诈骗利用明星名气对学生下手,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骗。犯罪分子通过恐吓等手段使学生感到害怕,然后进行诈骗,不仅导致财产损失,还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

学生“闲鱼”卖物被骗

2023年8月14日晚上11点,一名学生名叫农某某向警方报案。他透露,当天下午5点左右,在“闲鱼”平台上出售自己的闲置衣物时,遭遇了诈骗。骗子冒充电商客服,以缴纳5000元保证金开通店铺授权服务为借口,骗取了他的钱财。农某某没有仔细核实对方身份,便轻信了对方的话,并进行了转账操作。

“闲鱼”平台很常见,但骗子常利用人们的交易心理进行诈骗,手法很隐蔽。学生们在网上买卖时得小心,遇到不寻常的要求要立刻核实,以免遭受损失。

学生售卖社交账号违法

2023年7月,彭某某发现有人高价购买社交账号的广告,于是决定把自己不用的微信账号卖掉,结果赚了500多块钱。这看起来挺容易赚钱,但实际上是违法的。社交账号里含有个人隐私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警方指出,任何形式的银行卡、电话卡、社交账号的出租、出借或售卖均属违法行为。学生不应为小利而越界法律界限,学校和家长们需强化法治教育,确保学生能够懂法并遵法。

学生出售手机卡涉诈

经调查发现,黄某和黄某某将手机卡卖给了曾某。曾某利用这些卡拨打诈骗电话,从事电信网络诈骗。一张小小的手机卡背后,隐藏着庞大的诈骗网络。尽管学生们可能并不了解其中的危害,但他们却成为了帮凶。

学生需认识到卖卡的风险,切勿加入这一行列。学校和社会需广泛传播相关法律知识,以减少此类犯罪,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家长刷单兼职被骗

2023年6月15日下午3点,青原区一位家长宣某某向警方报案。他透露,6月14日傍晚,通过微信结识的好友将他拉入了一个刷单兼职的群聊。起初,宣某某通过几单简单的任务轻松赚取了钱。但之后,他被要求下载名为“绿途”的应用程序,并连续刷取更多订单。宣某某在投入90263元后,发现无法提现,遭受了重大损失。

刷单兼职诈骗频发,这类诈骗常利用人们渴望赚钱的心理布下陷阱。家长们遇到此类兼职信息时,务必提高警觉,切勿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同时,多学习相关诈骗案例,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

警方防范提示

警方提醒,周末和节假日应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监管,严禁将手机委托给学生保管。此外,还需妥善保管手机解锁密码、银行卡密码以及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密码,以免学生因操作失误而落入诈骗的圈套。

使用、借用、转卖银行卡、电话卡、微信、支付宝、QQ账号属违法行为,这一点学生和家长都应清楚,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保障网络环境的健康和法律秩序的稳定。

阅读完这些案例,你是否也遭遇过相似的骗局?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经历,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帮助更多的人增强警惕。

快手充值1元5000快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