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现状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日益增多,学生群体成为了主要受害者。根据最新数据,此类案件数量近期明显增加。为此,醴陵市公安局在8月25日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发放了一封反诈骗公开信,提醒大家保持警惕,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
诈骗心理弱点
骗子行骗主要针对三种心理缺陷。他们先设下看似吸引人的圈套,让人为了小利益而陷入其中。接着,他们利用人们对亲情的依赖,在人们情绪波动时诱导他们受骗。最后,他们虚构出令人害怕的情景,比如罚款、拘留等,迫使受害者就范。他们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传播虚假信息,进行远程的非接触诈骗。
典型案例之代充Q币
7月16日,醴陵的小婕不幸遇到了诈骗。有人假扮成她的朋友小宇,请求她帮忙给Q币充值。一开始,骗子声称已设延时到账,后来又担心被扣除保证金,便让小婕分批转账至Q币充值链接。结果,小婕被骗走了1000元。这件事让她深感懊悔,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提了个醒。
典型案例之福利诱惑
7月1日,10岁的小陈在快手上遭遇了福利骗局。有人主动加他QQ,说能帮他涨粉,还答应送价值388元的福利。小陈信了,把个人信息和收款码给了对方。可他没得到任何福利,反而被威胁恐吓。对方让小陈的奶奶做人脸识别等,最后,小陈被骗走了3万多元。这对小陈一家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典型案例之游戏皮肤领取
7月6日,12岁的小琳在快手上看到了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信息。她按照提示添加了QQ,还扫描了二维码。接着,有人假扮成客服,声称未成年人领取福利可能让家长受到惩罚,甚至面临被捕的风险。对方还通过视频和语音进行威胁。最终,这个骗子从小琳那里骗走了超过1万元。这起事件让小琳感到非常害怕,同时也让家长们意识到了其中的危险。
典型案例之明星周边购买
8月3日,小霞在快手上浏览视频时,发现有关购买明星周边的短视频。她扫描了二维码,加入了群聊,并购买了一些商品。然而,骗子声称她未满十八岁,称她的付款导致公司账户受限,要求她协助解除。骗子还恐吓她,若不协助,将扣她家长的钱,还会损害她的信用。更令人气愤的是,骗子竟然让小霞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语音通话并操作手机。令人惋惜的是,14岁的小李也曾因同样的伎俩被骗走了4万元。
典型案例之冒充游戏客服
7月9日那天,11岁的小丁在玩手游时,发现了一条关于免费礼包的信息。他按照提示加入了QQ群,并点了链接。接着,一个冒充客服的人出现了,他威胁小丁,说未成年人需要交罚款,还可能被拘留。他诱导小丁下载远程控制软件,说是为了消除风险。最后,小丁被骗走了差不多2万元。这一连串事件,让众多学生和家长深刻体会到了电信诈骗的狡猾。
防范建议
醴陵警方强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坚持“三不一多”的原则,即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不轻信陌生来电,不泄露个人信息,转账前务必核实。此外,建议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关注官方政务账号,学习反诈知识和技巧,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受骗。
众多学子不幸中了电信诈骗的圈套,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你有没有类似的遭遇?快来点个赞,并且把这条信息转发给你的朋友和家人,提醒大家增强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