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土”的买卖活动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一些人以“赚钱”为名进行销售,价格各不相同,然而其中却隐藏着许多问题和潜在风险。
“银行土”市场兴起
现在网络世界,"银行土"意外变成了抢手货。视频和电商网站上,卖家叫卖声络绎不绝。2月25日中午,"银行土"在电商平台的搜索热度高达3.6万,而且这周还增长了26%。在众多店铺中,价格从二十到一百多元不等,有些商品销量甚至超过几百件,这个新市场正慢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做生意的人中有一部分是主要客户,有人表示,选用这种本土花卉,希望生意能更加兴隆。这种看似不合理的需求,却实实在在促进了“银行土”市场的繁荣。
售卖商家的噱头
商家推销“银行土”时费尽心思。有些人承诺会录像并指导如何放置;一位博主标价198元,自称更专业,会挑选恰当的时间挖土,还会根据买家的具体情况来指导摆放;更有甚者宣称可以按照买家的要求挖土。这些手段让消费者觉得他们购买的“银行土”非常划算。
然而,这些承诺和宣传真能实现吗?那些声称能带来财运的说法,又有多少可信?商家不过是在利用人们对财富的向往,编织了一个诱人的谎言。
取土实际情况
记者注意到,视频里挖土的地方多数是银行门前的绿化区域,而非银行内部。经过走访多家银行,发现银行内部只有少数绿植花盆中有土,而门口大多是硬化的路面。若要挖土,就只能从离银行有一定距离的绿化带动手,许多视频也清楚地表明了挖土的地方确实是绿化带。
这引发了一系列疑问,比如,绿化带里的土壤可以随便挖掘吗?挖掘土壤会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显然,这样的挖掘行为是不符合法律和规定的。
银行员工态度
记者采访了众多银行工作人员,他们大多表示对“银行土”一无所知。有些人只在网络上瞥见相关信息,却并未放在心上,更没有人寻求他们的协助去挖掘这种土。在视频的评论区,有许多人自称是银行员工,他们戏谑地说“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致富途径”,也有人开玩笑说“可以把银行的绿植卖给对方”。
银行员工的表现间接表明,“银行土”的推广可能仅仅是民间的一种盲目跟风现象,并未在银行业界获得普遍认同。
类似现象回顾
之前,财政局门前有过焚香的事件。当地官方曾发出通知,表示某些仪式尚可接受,但于财政局办公楼前燃香点烛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并无实际功效。这种现象与现今流行的“银行土”销售行为颇为类似。
人们常常期望通过一些看似拥有神秘力量的东西来改变现状,然而,他们常常没有注意到这些做法背后其实缺少科学的支撑。
法律风险分析
律师指出,商家若以次充好,将非银行土当作银行土出售,或谎称其能招财进宝,这便涉嫌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擅自挖掘绿化土,会破坏城市绿化,损害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相关部门有权进行处罚。土壤和土地是国家资源,商家未经许可擅自买卖,属于违法行为,情节恶劣者可能构成犯罪。
平台若知晓商品存在违法问题,却未采取相应措施,同样需要承担责任。此事对商家和平台都是一个警示。
大家对这种银行特有的销售行为有何看法?若你周围出现此类情况,你会提醒别人注意防范吗?别忘了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