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人气假象现在直播销售很流行,一些网红为了吸引观众,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有些网红团队不惜花费巨资雇佣工作室,用机器人刷屏,数量多达数万。比如湖北的网红九红哥,有一次直播时挂出了1.2万的“铁”,但因为工作室的问题,观看人数从1.8万骤降至6000人,这尴尬的局面让人不禁笑出声。这种虚假的人气,只是为了营造热闹的气氛,吸引粉丝和观众赠送礼物。
他们这样做意在营造一种假象,使实际观众误以为直播间人气旺盛,因而忍不住驻足并加入交流,提升赠送礼物的机会。然而,这实际上是对观众的误导,损害了直播界的良好氛围。
虚假福利陷阱网红们直播带货图的是利润,却总说是在给观众带来实惠。就拿199元的手镯来说,助手故意标成99元,主播便宣称是在做福利。还有主播联系厂商要求降价,厂商假装亏损,主播则宣称自己是在贴钱送福利。这些看似对观众有益的做法,实际上可能提高了商品的原价。在其他平台上,原本可能只需百元左右的东西,到了直播间却变成了所谓的“福利价”。
众多观众一见到这种所谓的优惠便纷纷购买,误以为捡了便宜,实则可能多花了钱。商家与主播利用这种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从而提升商品销量和盈利。
福袋薅粉手段网红的福袋活动既可吸引粉丝关注,又能提升人气。一位知名主播的直播间,实际观看人数大约在八万上下。他发放了一万抖币的福袋,条件是粉丝需加入粉丝团才有机会参与。就算只有四万粉丝每人花费一抖币加入,扣除成本后,主播仍能赚取三万抖币。看似是在回馈粉丝,实则是在粉丝身上谋取利益。粉丝们为了争夺福袋,不惜花费抖币,甚至可能因为成为粉丝团的一员而更加频繁地观看主播的直播,并购买更多商品。
而且不少小主播为了追求类似效果,都争相模仿,使得福袋变成了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然而,对于粉丝而言,应理性对待福袋,不应仅因抢福袋而冲动消费。
PK 诱导刷票有些网红在参与对决时,会先以小号投票数达到数十万,接着在直播中煽动粉丝进行零散投票。结果,粉丝和赞助者的实际投票数大大超过了小号。网红因此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粉丝们在热烈的氛围中受到影响,认为应该支持主播,于是纷纷赠送礼物,尤其在主播的号召下,众多粉丝不惜投入大量资金。
这种行为诱导粉丝投票,导致众多粉丝陷入消费的漩涡。未成年人也可能被牵连,偷偷给主播刷礼物,给家庭经济带来压力。直播平台理应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管力度。
评论虚假暗示网红直播间里,常常有评论提到商品价格低廉。这些评论在推销产品时,会让观众感到错过购买就会吃亏。许多人因此受到暗示,冲动购物。比如,有人提到在其他平台高价购买的同款商品,在直播间看来就显得物美价廉,于是急忙下单。但可能买回家后,才会发现商品质量并不理想。
这类虚假评价是推销策略,它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诱导他们迅速作出购买选择。遇到这类暗示,消费者应保持理智,详尽了解产品真实状况后再做决定。
人设虚假带货直播带货的主播往往通过塑造个人形象来促销商品。有的主播推销无品牌、高价的美容产品,宣称自己曾平凡贫瘠,用后变身白富美。他们借助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推销,但这些商品的质量往往难以确保。不少观众因信任主播打造的形象,误以为自己也可能变得如同主播那般,从而购买这些产品。
实际上,这些人设可能全是虚构的。观众所购买的,不过是劣质产品,有的甚至可能危害健康。这种虚假人设带货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还损害了直播行业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