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式”生活的表象
现在,许多人每日都会打开抖音,开始看似多姿多彩的一天。平台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美食展示、旅行风光、幽默趣事,让人感觉生活充满了无尽的乐趣。然而,这些内容往往模式化,热门视频的类型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逐渐减少。
这种看似丰富的现象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让人在短暂的时间里尝到了多样的“美好”。然而,人们却忽视了这仅仅是表面繁荣的假象,一旦离开应用,生活便会恢复到原本的平淡状态。
现实与网络的反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得承受工作的重压,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还得应对各种小事,生活颇为不易。然而,在抖音的虚拟世界里,一切看起来都轻松愉快,没有烦恼。这种鲜明的对比,常常让人感到深深的空虚和孤独。
有些人现实中感到孤单和无力,刷抖音能短暂地获得快乐,但软件一关,孤独感会变得更加强烈。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像抖音上那样级别的快乐,心情愈发低落。
抖音算法的利弊
抖音的算法功能颇为出色,能够洞悉用户的兴趣所在,从而精确推送相应的视频内容。若用户偏爱健身类视频,系统便会持续推送相关内容。这使得用户能迅速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沉浸在观看中,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
然而,换个角度想,这产品运营能力极强。它对某些内容给予更多推荐权重,许多人因此逐渐偏爱这些被推之物,导致大家的兴趣圈越来越小,仿佛被困在众多无形的茧房中。
算法背后的算计
亚当·奥尔特在其著作《欲罢不能》中提到,算法设定了极具吸引力的目标。抖音平台持续激励用户点赞、关注和拍摄视频,以吸引更多粉丝。每当用户达成这些小目标,他们便会获得正面的反馈,比如点赞数上升、新增关注者,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同时,它提供了不断加码的挑战,比如开发新颖的特效或合作挑战。这样的设计让用户既感到轻松又充满挑战,制造出未完成的任务的紧张氛围,同时提升了社交互动,让用户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抖音的模仿文化与归属感
抖音上的网红们往往坚持自己的风格不变。有些网红几乎每天都在制作类似的搞笑短视频,亦或是分享类似的生活心得。虽然这种做法看似有些局限,但它确实有助于保持人气,因为稳定地重复比创新更易为大众所接受。
抖音的运作关键在于模仿,用户可以借鉴他人的创意来制作类似视频。这种门槛较低的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尽管年轻人追求自由,但通过模仿和“网红打卡”的生活方式,他们可以摆脱自由的束缚,与他人保持一致,减轻孤独感。
抖音用户的多重身份与迷失
从内容创作的角度来分析,抖音的参与者既扮演着“演员”的角色,也承担着“数字劳工”的职责。他们出于“分享即快乐”的心态,主动投入自己的时间和“表演”,成为该平台用户生成内容(UGC)的主要力量。一旦发现有趣的内容,便会自发地进行模仿。
在参与表演的人与观看表演的人中,都可能在追求虚假的满足感时迷失自我,忘却了真实的自我,忽略了如何真实地度过生活。
你是否察觉到了抖音所产生的影响?快来评论区谈谈你的观点。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