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陆续发布了整治通知,对那些不符合规定且品质不佳的短视频剧进行了彻底的清除。这些行动背后,违规短视频剧究竟有哪些问题?这些监管举措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平台公告情况
11月16日,抖音宣布了对违规微短剧的处理方案,共有119部违规微短剧被从相关小程序中移除。同时,有1188个推广这些微短剧的抖音账号也遭到了相应处理。11月14日,快手发布了治理通知,对超过10部违规作品进行了下架,并对13个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进行了处罚。在此之前,11月10日,微信发现了存在未备案或含有不良价值观的微短剧小程序问题。
微短剧违规情况
新兴的传播方式中,许多商业性质的微短剧存在诸多问题。它们常常触及边缘话题,在意识形态方面处理不当。这不仅打乱了观众正常的审美感受,还可能误导大众的价值观。不良内容的泛滥使得微短剧市场环境变得十分恶劣。部分创作者为了追求点击量和利益,不惜牺牲内容质量,偏离了积极的价值取向。
过往整治行动
2022年11月底,广电总局启动了对“小程序”式网络微短剧的专项整治,该行动持续了三个月。自2023年3月起,监管力度有所增强,尤其是针对抖音、快手等众多平台。这些平台发布了40多期公告,对35万多个低俗有害的网络微短剧进行了清理,总时长超过2055万分钟。同时,还处理了429个“小程序”和2988个相关账号。
后续管理举措
广电总局计划在七个领域提升监管水平。首先,他们计划马上出台《网络微短剧制作与内容审查的具体规定》,为微短剧的创作设定更清晰的标准。另外,他们还将推动微短剧的运用和小程序纳入常规管理,建立小程序的“黑名单”及流量监控体系。与此同时,行业内将提倡自律,大家齐心协力反对违规短剧的制作,并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
对行业的短期影响
短期内,若严格审查规则和实施“黑名单”机制,低质量微短剧将无法继续公开播出。这无疑会给微短剧行业带来严重影响,依赖低俗内容盈利的制作方和供应商将遭遇重大考验。而与此同时,优质短剧将获得更多展示机会,行业环境有望变得更加透明。
从长远来看,强化监管对微短剧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如律师卢鼎亮所言,实施“黑名单”制度有助于规范内容制作,提升产业水平,增加违规代价,促使创作者更加重视内容质量。行业发展趋势将从追逐流量转向追求品质,形成良好的创作环境,催生更多优质作品。
此次对违规微短剧进行的大规模整治,能否真正扭转微短剧市场的局面?如果你同意文章中的看法,不妨点个赞,并把它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