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警惕新冠疫苗接种诈骗短信:假冒权威机构套取个人信息

爱收集资源网 2025-02-10 12:30

新冠疫苗接种活动正在展开,不法分子却趁机作案,诈骗手法接连出现。上海警方提醒广大民众,务必提高警惕,严加防范。

诈骗紧跟热点

电信诈骗总是紧随社会热点和形式变化,比如过去的交友、刷单、5G等诈骗。现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进行,不法分子又把目光投向了这个领域。最近,北京等地的市民接到了诈骗短信,这些人正是看准了大家对疫苗接种的需求来进行诈骗。

诈骗者总是紧随时事,行径相当嚣张。他们利用公众关注的焦点,趁机混入,让众多人防备不及。在日常生活中,市民们要面对众多信息,难以迅速辨别真假,这给了诈骗者可乘之机。

假冒权威诈骗

近期,不少地方的居民接到了冒充“疾控中心”发送的短信,声称可以预约新冠疫苗注射,短信中还附有链接。记者点击链接后,首先出现了一个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站,紧接着页面又跳转,要求进行实名认证,并填写了大量的个人信息。

热度链最新消息_热门链接是什么意思_买热度链接

国家反诈中心明确表示,这属于典型的网络钓鱼诈骗行为。骗子企图伪装成官方机构,诱使市民点击链接,目的是窃取身份证和银行卡等关键信息。我们需学会通过链接等细节来识别真伪,若遇到难以辨别的情况,可以借助“全民反诈”APP进行辅助判断。

学校群内行骗

媒体消息指出,某中学家长QQ群中,一位自称班主任的人突然发布消息,要求收取新冠疫苗接种费用。有些家长看到后立刻进行了转账。然而,随后他们意识到这是一起诈骗。事实上,新冠疫苗是应该全民接种且不收费的,个人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警方提示,家长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应立即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核实。同时,切记不要在不明链接中填写个人资料。此案例反映出诈骗手法日益增多,连家长群也成了他们的目标,我们务必时刻提高警惕。

常见诈骗手段

除了前面讲到的两种诈骗方式,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法。例如,有人假借接种补贴的名义,诱导市民点击链接,一旦点击,手机很可能被安装恶意软件,进而被远程操控,导致个人信息完全泄露。还有的骗子宣称能提前预约疫苗,并收取高额费用。

这些方法其实都是利用了人们对接种疫苗的迫切心情和缺乏相关知识。市民在遇到繁杂信息时很容易感到困惑,因此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的欺诈手段。

如何识别骗局

热度链最新消息_买热度链接_热门链接是什么意思

辨别这类骗局,得先留意短信的出处。正当机构发送的信息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标记和规范的语句,而骗子的短信常常会出现语病和用词不当的问题。再者,观察其中的链接,正如之前提到的,要留心链接的域名尾部,若是不寻常的后缀,那就得多加警惕。

收到模糊信息时,切勿随意点击链接。可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官方热线,或向社区工作人员咨询,以确认信息的准确性。我们应培养谨慎态度,对可疑情形多加疑问。

提高防范意识

上海警方反复告诫群众要增强警觉,对于疫苗接种相关的各种消息需仔细辨别。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掌握必要的防骗常识,熟悉常见的诈骗方式和技巧。当收到这类短信或通知时,应保持镇定,用理智去分析判断。

每个人都要增强警惕,这样才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诈骗案件的数量。市民应当主动向亲朋好友普及防骗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抵制诈骗的氛围。我们得认真思考,遇到这些诈骗伎俩,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防范本领?若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别忘了点赞并分享给更多人。

买热度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