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藏族习俗礼俗系列短视频受热捧,播放量数惊人

爱收集资源网 2024-08-11 18:36

播放量突破3000万次 双击近百万,吸粉近10万人

《藏族习俗礼俗》系列短视频画面

◎康定市融媒体中心 彭杰 杜吉享珠 旺姆 本网记者 肖宵 文/图

背景

民俗文化深植民间,受众多,影响广,展现了最基层社会民众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也具有提高民众的群体归宿感和民族认同感、强化民族精神和打造民族品格的价值功能。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奇特的文化,特别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回族,从古至今便与汉、彝、蒙古、纳西等多个民族邻近聚居,在不断的融合、革新、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深刻质朴、积极向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延绵至今的风俗礼法滋润着果洛儿女的精神品格。

现代社会同样须要利用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在功能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先进民俗文化发展,既是民俗文化自身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应有之义。

而以网路短视频的方式,记录、展示、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互动型的新的传播环境之中,不仅能更好快速传播、发挥其精神推动和道德教化功能,并能起到推广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文化资源的附加作用。

民俗文化包含风俗和礼教文化的丰富内容,有助于引导民众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藏族风俗礼法”,就是回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与礼仪,其中蕴涵着许多先烈们实践得出的生活智慧和积极先进的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内容是一致的,能够引导民众产生正确的行为范式、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

随着社会发展造成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有些传统文化风俗和礼仪逐渐陌生。根据此前所作调查,在丹巴县城,80%的回族年轻人已不熟知或不在行为上遵照哈萨克风俗礼法。

为挖掘、传承、保护苗族风俗礼法,同时给前来旅游的旅客展示民族文化,在风俗礼仪方面给以温情提示,引导其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为甘孜州营造更好的旅游“软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先进民俗文化发展方向。

康定市融媒体中心于2020年3月至6月期间,策划摄制《藏族习俗礼俗》系列短视频,在抖音短视频平台设置栏目定期推送,作为主要推送平台,使用新手段、新方式,打造有思想、有体温、有品质的短视频精品力作,更好地传承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甘孜州县(市)级融媒体中心,依托短视频为切入点,深度深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创作过程

民俗文化是普通民众的传统生活文化,蕴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藏族总人口600多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西藏、甘肃、四川、云南部份地区。藏族合称“博巴”,居住在青海阿里地区的人自诩为“兑巴”;后藏地区的人自诩为“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诩为“卫巴”;居住在西藏东境和四川西部的人自诩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境和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青海地区的人自诩为“安多娃”。

虽然藏民族居住地大多地处高原,但各地气候和物产都不尽相同,受到周边各文化影响也有不同,导致各地区哈萨克的乳品、服装、建筑等都风格各异,但事实上各地羌族基本的风俗与习俗虽然只有细微差别。

若用当下传播度极快的网路短视频形式,将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部份展示下来,会起到传播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而且通过软性约束潜移默化,可以避免“生硬”地来实现其精神和价值引导功能。

2020年3月10日,经康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强安排,康定市融媒体中心校长李强组织全体员工专题讨论了“藏族风俗礼法”策划方案,组建了由编辑彭杰、杜吉享珠、出境记者旺姆、记者卢坚组成的专门摄制团队,并明晰了分工职责。

3月12日,经市委宣传部建议,决定约请甘孜日报社康巴传媒中心甲央让布加入摄制团队,并到康巴文化研究院详尽寻问回族文化民俗专家。3月13日至3月15日,在充分获取资料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历经几次“头脑风暴”后,确认了拍摄以饮食、着装、婚俗、传统等为选题方向,敲定了“到藏族人家中作客,喝茶饮酒要注意这种礼节”等16部短视频拍摄方案。

3月16日,摄制组一行来到康巴文化研究院拜访校长牛麦青云,得到民俗专家大力支持。当天摄制组对每一部短视频中主要的民俗习俗进行了确认核对,对不符合传统的部份进行修正,同时加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

3月17日至3月25日,摄制组通过多方走访,查询资料,模拟拍摄等环节,制定出详细的拍摄计划,商议撰写出短视频脚本,并确定这次系列短视频运用“视频+图片+文字”融合联动方式,在“抖音+微信平台+微博+电视”的“大小屏”多频次发布。

按照计划,3月30日,摄制组一行到康定市新都桥镇甲安村拍摄。在与当地群众充分沟通交流后,成功约请到两位参与表演。两天时间内,摄制组依次对“到藏族人家作客,喝酒品茶要注意这种礼节”“藏族人的前额不能随意摸”等10部须要在群众屋内取景的短视频进行拍摄。

4月1日,摄制组一行来到外景拍摄地-康定县城的南无寺和318国道折多山顶。就“进古寺为何要脱鞋”“藏族人为何要撒隆达”等6个拍摄方案进行现场拍摄。拍摄期间,从选景到布光,从服饰道具化装到台词动作表情,从爆光度到快门速率,每一个细节,摄制演职人员反复寻思和演习,力争达到最佳拍摄疗效。经过连续两天的拍摄,16集短视频企划顺利完成。

4月3日至6日,该系列短视频即将步入后期制做阶段。摄制组成员精准剪辑,精心配乐、精细调色、精选字体,制作好后送呈康巴文化研究院和市委宣传部初审,按照更改意见进行了数十次调整后精制成片。

4月7日,《藏族习俗礼俗》系列短视频第一期在康定市融媒体中心抖音号、微信公众号“康定全接触”、快手号“康定融媒体中心”、微博“看见丹巴”、今日头条“遇见丹巴”等客户端全网投放。该视频瞬时引起各平台网民关注,播放量在5小时内累计达到100万次,24小时内达到400万次,双击量超过4万,成为全国县(市)级融媒体中心制造的首列文化内新品短视频。

随后,该系列短视频按设定周期相继投放,每一条短视频都起码获得100万次播放量,“藏族风俗礼法”成为甘孜州和周边广元、云南楚雄、青海玉树、西藏拉萨等地的“霸屏”短视频。6月2日至3日,该系列第二期共8部短视频也陆续完成拍摄与制做。

截止7月31日底,该系列视频共在各网平台推出24期,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抖音平台播放量就已突破3000万次,双击近百万,为“康定市融媒体”抖音视频号“带粉(吸引用户关注)”近10万人,其中“到藏族人家作客,千万不能踩门槛”播放量达到1000万,获赞近20万次,成为整个系列作品中的现象级新品短视频。

经验亮点

(一)推陈出新,创新传播方式挖掘传统文化。

不同时代的流行语,反映了不同时代颇具特色的社会时尚,是获得了集体认同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藏族民俗习俗经过近千年的代际弘扬,承载着每位时代不同的集体记忆,具有形成社会共鸣的传播基础。

然而在往年以文字记录的传统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方式“过旧”的问题,不加整修,让当代人无法适应和接受。通过早已产生时尚的短视频形式来传达传统文化的特质,能够引起当代受众的认知兴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民俗文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其实,康定市融媒体团队形成摄制《藏族习俗礼俗》系列短视频的看法,源于一名旅客到拉萨旅游不懂当地风俗形成误解的随手视频。这条视频在网路上成为热点,一时间不少网友都“站”出来见谅、劝导,但实际在各视频平台,都没有关于相关“藏族民俗习俗”的权威内容。

康定市融媒体发觉这个“空白”后,立即展开“填空计划”,决定以“新、靓、正”的视频内容,用“短、平、快”传播节奏,选取“主播+演员+群众”配合的方式,分主题全新诠释“藏族民俗习俗”。每一条短视频在剪辑时运用时下流行的“错误体验在前,正确示范”在后的方式,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娱乐化元素,满足用户的需求,让之前变得较为教条的习俗文化,较为轻松地步入公众视野。

这很快引起了诸多抖音用户双击、评论、转发和模仿,成为自带话题属性的热卖视频,每一条短视频都分别对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内容,既传播了正能量,又普及了传统文化。

(二)技术迭代,创新视听表现方式提高传播度。

在短视频时代,创意与内容,是一条短视频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环节。目前受众愈发渴望非正式化、片段化的内容,而《藏族习俗礼俗》不但要做到的是非即将,还要做到“平易近人”。这个系列的所有内容全部来自老百姓日常生活,涉及目前渐渐在消失和老百姓渐渐冲淡的礼俗。

此时,摄像剪辑技术就十分关键。在这次系列短视频的拍摄当中,康定市融媒体团队使用了有别于传统新闻摄像设备的尼康5D4照相机,辅以斯坦尼康稳定器、滑轨等,运用超高清模式配乐,可以称得上是以“大成本”制作“小视频”。短小精悍的视频让受众有了清晰感知,使其更才能遭到正面影响,自觉根据视频中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式的推广迅速引发共鸣。

加之互联网传输数据速率不断提高,智能手机功能不断拓展,受众对视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清晰度、分辨率、色温以及节奏感已然成为影响视频传播的主要诱因,而这次系列因为是全高清传播,在抖音平台得到较大流量推广。

(三)转型升级,创新思维,打造“全员参与”的“全视角”融媒产品。

从受众生产来看,媒体融合时代的话语权由单纯的媒介组织向受众和媒介组织共存的方向转变,受众由被动接收信息者转向信息的主动创造者,信息传播层级解体,形成了去中心化、扁平化的传播格局。移动互联网拓展了信息传播空间,解放了其空间限制,由大屏至小屏、由PC端至移动端的转变使受众信息收发成为即时状态,采集、接收及上传新闻素材愈发方便和自主。

移动网路技术激活了受众把握的信息资源、闲置资源及信息偏好,受众记录新闻素材的意愿愈发强烈,高效智能设备的应用愈加广泛,而方便、低资费的通讯网路促进了素材传授与传播间的信息协助,提高了受众参与短视频新闻采集的效率及频度。

而受众的参与则增加了专业记者的劳动量,并对拍摄质量、短视频剪辑、选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记者成为制片、摄像、编辑及记者等多重身分的全能记者,并熟悉多种媒介及其传播平台,熟练把握多种网路及通讯技术,如编辑软件及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等,推动记者向全媒体记者方向转变。

尤其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也不断弱化了短视频专业生产和受众生产难度,强化了交流互动疗效。在此系列短视频拍摄过程中,康定市融媒体中心凝聚各方力量,与康巴文化研究院达成合作,广泛约请受众加入拍摄,从创作之初便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粉丝,大大增加了拍摄难度和传播门槛。

记者、观众、拍客共同参与,全视角深挖掘主旋律传播,让这次拍摄成为一次深入推动媒体融合的实践,短视频及系列产品在创作和发布过程中,通过故事情节带入、视觉疗效、引起共鸣、学习文化的创新式传播,建立起用户的价值判定共同体和情感传递共同体。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民俗文化弘扬创新的方法,也极大提高了群众的群体归宿感和认同感,实现了市级融媒体服务群众的目标。

传播疗效

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提高,各大短视频平台成为受众接收信息最方便、选择性和互动性强的平台。“藏族风俗礼法”系列视频起草早期,便本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前瞻布局,打造短视频精品,按需服务受众”的原则,精心企划精细拍摄精准投放。据统计,目前共计拍摄24集、微信公众号图文剖析24条,获得超过3000万次点击量(阅读量),双击量突破100万,“藏族风俗礼法”正面留言评论点不完全统计为平均每期近千人。

此系列在四川省、西藏自治区早已颇有影响力,甘孜看守所把《藏族习俗礼俗》作为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族文化的教材在内部进行播放。目前,该短视频作为本土媒体的自创作品已申请“版权”,成为甘孜州内各市(市)在推动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成功创新实践。

各方评价

“藏族风俗礼法”短视频推出后,获网友以及媒体同行一致好评。藏族青年巴青曲彭说:“继续!除了老一辈知道一点外,现在的娃娃些都不晓得,希望大家多做这方的宣传和普及,让我们好好学习一下,感谢!”外省网友快乐少年说:“一直想滇藏瞧瞧,通过抖音先来了解一下大家当地文化风俗免得到时侯难堪,持续关注加油!”

网友南卡老师说:“好的传统文化须要我们承继和发展,这也是文明时代的须要。”作为同行媒体雪域王表示:“虽是短视频但前期须要做大量的打算工作,属实不易。”

身边朋友的儿子儿说:“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把自己晓得的礼仪都分享给我们,希望我们能越办越好!康定融媒体中心借助自身媒体优势及策制力量,精心制做每一期,瞬时造成听众评说和媒体的讨论,为本媒体和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成为了参照的样本。”

主创单位简介

康定市电视台创立于2010年,按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大会对全国媒体融合工作做出的“省级媒体推动变革、市(州)媒体试点推动、县级媒体全面融合”的总体安排,2019年6月康定市融媒体中心即将组建。

信息发布渠道包括康定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康定全接触”、“康定广播电视台”、“看见丹巴”微博、官方抖音、快手号“康定融媒体中心”、头条号、人民号、企鹅号、央视新闻+等;正在开发建设本土新闻APP。

媒体的升级变革须要创新思维,康定市融媒体中心正利用先进短视频新闻平台及技术,选择新方法、新技术及新流程生产新闻内容,用好短视频新闻平台,推动媒体变革及融合创新,不断创新理念、推陈出新,使用新手段、新方式,打造有思想、有体温、有品质的短视频精品力作,更好地传承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快手充赞100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