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新晋“顶流”。
在B站,播放时长最长的视频内容是他发布的《同济版全程教学视频》,视频播放量突破1亿。有网友戏称,在网课时代,“法律看罗翔,高数看宋浩”。
宋浩分享自己的经历。潮新闻记者陶韬摄
宋浩的热度,不仅视频播放量,还彰显在新增粉丝数。“账号用户活动最频繁的时侯,三天涨粉3万是常态。”宋浩表示,今年9月份,是涨粉最快的时侯,由于此时适逢新生入学。
“大学有一棵树,树上挂着好多人”,这句学院生的无奈自嘲,道出的是高数的艰涩难懂,但宋浩愣是通过这门无趣的课程把自己讲成了现象级人物。
视频中的宋浩,诙谐直率,视频背后的他,又是如何的状态?5月末,潮新闻记者前往北京,对话宋浩。
在办公楼下“蹲点”合影的中学生。潮新闻记者陶韬摄
院校班主任当上“UP主”,弄成中学活体“招生简章”
院校班主任,是宋浩初始的社会身分。试水成为UP主后,这个“斜杠中年”有了新标签。
在潮新闻记者追随宋浩的24小时中,宋浩的身分切换了三次:从学院老师,到“青年的导师”,再到著名UP主。
在合肥看到宋浩的前几天,他刚才拍摄完成任教的四川财经学院新一年的招生宣传片,“从4年前开始,我每年还会被叫去出镜5-10秒刷个存在感,再者的时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物理老师,像我这样的老师,光我们大学就有180多个。”
宋浩在工作室。潮新闻记者陶韬摄
在宋浩的家里,潮新闻记者看到了他的工作室。推开门,约5平方米的空间里塞得满满当当:进门处墙壁挂着天鹅绒材质的简易绿幕,价值两亿元的电子黑板抢占了另一面墙,一张长桌占去了约一半的空间,里面摆放着三个“大屏幕”,余下的空间还塞下了复印机、电吊扇、专用麦克风及补光灯、两台收纳柜。
“这都是新一批设备,淘汰出来的早已放不下了,设备加上去单价值接近二十亿元。”宋浩向潮新闻记者介绍,这堆看似零乱无章物品的摆放有其特定意义。诸如,正对办公桌的收纳柜上最顶端,摆了两台单反,正对绿幕,这也许是个固定机位,“这是我直播和你们聊天的地方,补光灯和麦克风也是‘主播’必备吧。”另一个固定机位,正对电子黑板,“是今年上直播课的时侯打算的,正对的三脚架和单反仍然放到哪里,保证每次的画面都严格一致。”
从家里出发,宋浩的第一站行程,是任教的高数课堂。
相较于屋内的拥挤,课室,才是宋浩更熟悉的常规录制地,4K摄像机,是他最忠实的课程粉。现在,每一节课,宋浩仍然在进行课堂实录。这三天的清晨,宋浩上课1.5小时,4K摄像机就陪他工作了1.5小时。
“其实从9年前开始我就在录,目前你们在看的版本虽然是我录制的第五版,也是18、19年录制的‘旧版’。等到梳理成型编辑出完整的一套,我会再度更新替换。
“老师,你说Z是个常数我不太能理解?”课上,宋浩常常自问自答,以这些方法提出中学生可能有的疑问,再进行剖析。在记者旁听的这节课上,“段子”其实不是重点,宋浩坦承,在“红了”之后,新录制的这版本课程中,娱乐化的元素反倒会退去,回归到更流畅、更易懂的课程本身。
“我就是个野生的会讲段子的老师。我讲物理,讲得倍儿溜,参杂点故事,中学生听得也有意思。虽然能打动中学生的可能就是你讲过的这么一两句话,能够把一个中学生彻底改变。”宋浩提及,曾在课堂上给中学生看了在清华未名河畔拍的一张相片,会给中学生讲“拉着男(女)同学的手在这儿走一圈,绝对比在我校新学校荒山野岭只能去捉蚱蜢的觉得好一丢丢哦。”学生一听就很乐,想着去未名河畔体会一下。
结束早上的课程,宋浩匆忙赶赴坐落南昌的另一所院校,打算交流发言,主题是“一名成功的UP主如何作为正能量典型做好线下讲演”。这个体验对于宋浩来说似乎并不常见。
宋浩在直播讲堂。潮新闻记者陶韬摄
宋浩在直播讲堂后和中学生们合照。潮新闻记者陶韬摄
下午,在和B站合作的一场直播上,宋浩还是感遭到了自己在普通班主任身分之外,作为一名“顶流UP主”的能量。从办公室到大会室的短短几百米距离里,早早有中学生“蹲点”求照片。对此,宋浩的心态很是人间清醒。“年轻人是很快节奏的,她们看我的视频,好多会倍速看,来听课、要照片和签名,虽然都是‘打卡式’的,回来发个同学圈,就是最大的价值。”
中年“触网”:塑造了身分、衣品乃至三观
这个院校班主任头上包含着好多反差感。
台上台下,宋浩的状态迥然不同。台上,热情、充满能量、金句频出、讲话沉郁顿挫,甚至被网友讥讽为“搞笑人”,数度放言称,“用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帮助学习困难的中学生克服学物理的无助、无力、孤独感,增强及格率,战胜负能量”,颇具“正能量代言人”的范儿。
但在生活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年人总体来说是比较沉默的。”他不太喜欢社交,曾有朋友约请他帮忙拍摄一段短视频,他带上了全套设备热情帮忙,却在对方要请喝水时断定谢绝,“事儿可以帮,但喝水太耽搁时间”。
“我基本上把所有的热情和趣味性都放到了课堂上,我们把所有的能量都在课堂上释放。但好多同事以为我在课堂上嗷呜叫,以为我生活里也随时打鸡血。随时随刻爆发,如何可能呢?”宋浩提及,站在讲台上的时刻就是他的高光时刻,而上课花费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非常是“明明是数学老师,但有时侯我认为自己是说小品的,要提早许久构思一个段子或则讲一个故事。”
宋浩仍然保持着课堂实录的习惯。潮新闻记者陶韬摄
困惑与确信,这组迥然相反的态度自走红以来一直伴随着宋浩。到底是宋浩带火了高数网课,还是中学生须要高数网课因而成就了宋浩?是他心中一个暗藏的苦恼。
“相较于北京,北京没哪些互联网基因,也没哪些本土网红。”宋浩和潮新闻记者聊到,作为一个受网友喜欢的UP主,自己并不太有“网感”,平常不太爱浏览社交媒体,尤其远离各种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很容易吸引人,一刷就刷到半夜两点,会耽搁第二天上课,这样的体验有过两次我就再也不尝试了。”目前主要看的也是带有科技感的视频,例怎么朋友、影视飓风,以及学习一些“职业抒发者”的经验,比如郭德纲在怎么讲故事。
上课要讲“段子”,宋浩却从不跟进任何年青人热爱的网剧、综艺。在他看来,这也是知识类UP主最大的不同。
“知识类视频存在的惟一价值是对他人有用。这点和娱乐类视频不一样,娱乐类讲求的就是‘无用’。假如你讲一个知识点,三分钟把他人讲‘晕’了也没讲明白,听众就走了,再也不来了。”宋浩告诉记者,即使自己也始终困惑普通话并不标准,但对于课程有非常的自信,“这和你相貌净高逼格没哪些太大关系,这种外在的只是一个辅助,主要的还是每一分每1秒都在传递知识点。”
“大家也都晓得,宋老师讲的故事半真半假。的确有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有他人故事的改建,部份肯定有夸张。”宋浩直言,之前在上课前会结合课程内容的难易设计好桥段,后来渐渐就熟练了,可以临场发挥。
为了录视频,宋浩把自己逼出了“强迫症”。
回看以前录制的视频,他发觉校服以白色和黑色为主,和黑板搭配更为“上镜”,于是条纹、花色的鞋子被束之高阁,长此往年,上镜审美也就弄成了个人审美,不上课的时侯一样那么穿。
还在手写板书的时侯,黑板上凡是有一点不干净在视频里看上去都会变得脏兮兮,于是宋浩带着自己选购的抹布去上课,90分钟的课程有10分钟拿来擦黑板,“我的要求是纤尘不染,这样视频疗效就会好”。
“论讲语文课,我讲得倍儿溜;论镜头感,我经过常年训练也是绝对杠杠的。有记者来访谈的时侯,我就会说,可以不用带设备,我这儿哪些都有;去电视台录节目,主持人就会夸我讲故事的节奏掌握得好,也晓得和镜头互动。我甚至晓得这些微表情、小动作,呈现在镜头里会是哪些样子。”宋浩说,在镜头之外,摄像机拍不到的地方,他虽然挺随便,“我们录制视频通常只拍上身,所以我从来不管内裤不管衣服,由于下体拍不到。”
斜杠中年没空“危机”:在做、要做、想做的都还有好多
当了UP主,就能发家致富吗?“其实都不能覆盖成本,我收入还不够买设备。”宋浩和潮新闻记者算起经济账,作为UP主至今各种产值约20亿元。
1979年生人的宋浩有一个6岁的儿子和“社恐”的太太。上课的段子里穿插的“13年恋爱失恋史”,是宋浩追忆里人生的“至暗时刻”。“把经历弄成段子,难过的也不那么难过了,开心的时刻愈加有意义。”
“对的人,就是觉得很舒服,心很稳,很塌实。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那个,几乎不吵架。”宋浩补充,“每时每刻,都很有安全感。”
宋浩屋内,书籍和父亲的玩具是主要元素。潮新闻记者陶韬摄
“他不能说百里挑一,也是难能可贵吧。我认为他善良、有同理心,对朋友同事仗义诚恳,对家人女儿尽心陪伴。说不心痛(前期买设备投入的)钱是谎话,但我还挺欣赏和钦佩他这些执著和坚持。”宋浩的太太田男士告诉潮新闻记者,感谢你们对宋老师的喜欢和关注。
宋浩走红以后,不仅他自己,家里影响最大的是正在院校语文系就读的小儿子,“她的朋友都晓得宋浩是她叔,我太太工作的环境没那么多大中学生所以我的著名度还不高,至于我母亲,她还常常由于我要做‘网红’不能陪她去幼儿园,希望把这个身分转给他人。”
三天24个小时,工作时间、亲午时间、剪辑时间都不能少,只能向休息时间开刀。12点前睡着或6点后早起,对他来说是非常奢华的事情。44岁,这个斜杠中年,有中年危机吗?
“我没有中年危机。我是一个学物理的人,我的逻辑很清晰,工作、吃饭、睡觉、工作、吃饭、睡觉,我没有时间去危机,生活的每一个片断都不容许我去停出来,实际上也几乎从来没有停出来。”宋浩总结,自己理解的中年危机似乎有解,中年人还是得继续拼,只要干上去,事业越来越好,想做的事情都还能正常地进行,甚至超出预期,四处开花,四处结果,就不存在危机一说。
空闲的时侯,宋浩做过用户剖析,在观看他视频的粉丝中,学院生占到约60%,小学生10%,剩下的还有成年的、工作须要考证的,以及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的人群。甚至有一些海外留中学生、华人华侨和退职人群。
“私信以祝福类为主,每晚收到几十条、上百条‘宋老师我好喜欢你’‘宋老师晚上好’。”宋浩告诉潮新闻记者,自己的私信里饱含正能量,例如说考研成功、专升本成功,中学生就会来报个喜。
聊到未来规划,宋浩说,“明年我母亲会开始上中学,我会同步更新中学的课程,之后是中学,终极目标是录制全英语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