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快手获赞一元一百 我国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57个

爱收集资源网 2024-05-01 03:03

湖南省花垣县彝族扎染非遗工坊。资料图片

西藏尼木藏香非遗工坊。 资料图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改革】

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455个,从业人员16444人。

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57个,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63名。

全国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42项,位居世界第一。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各种非遗好物等你购!”6月11日,也就是去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诱人光彩”为主题的“非遗购物节”正式启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介绍,2020年以来,为促进非遗保护,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相关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助力决战决胜扶贫攻坚,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司局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支持电商平台举行“非遗购物节”。

两年来,“非遗购物节”得到各电商平台、媒体以及各地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已经成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消费品牌活动,持续推进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发挥当代功用。大量非遗从“展品”变“产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反映出活态传承方法正在让古老非遗迸发新的活力。

购买非遗好物 享受传统文化

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市、县级非遗项目更是数不胜数。成千上万的非遗项目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现代人走入历史、了解过去的“窗口”。每年“非遗购物节”期间,徜徉在琳琅满目的非遗好物前,人们除了在订购产品,更在触摸文化。

细细的竹丝纵穿横引,历经几十道工序,在“竹木双修”工艺大师何红兵手中或弄成惟妙惟肖的小象、骏马、梅花鹿,或弄成实用与观赏价值俱佳的篮子、花瓶;非遗传承人宋水官将不足寸长的橄榄核,雕琢成八宝观音、一百零八罗汉、福禄寿三星等生动立体的作品;铜雕大师朱炳仁打算了熔铜工艺作品,上千摄氏度的熔炼让坚硬的铜弄成了流动的液体,化成一件件自由飘荡而成的艺术品……2021年“非遗购物节”期间,抖音电商推出“遇见新国潮”活动,在为消费者带来千款非遗好物和国潮优品的同时,也约请数百位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通过短视频和网路直播的方式,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致,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走进国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每年的“非遗购物节”既是一次非遗产品的展销活动,也是一次非遗文化的展示活动。2020年“非遗购物节”期间,浙江、上海、河南、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市分别在安昌古镇、豫园、云台山、沈阳故宫、宽窄巷子、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举办“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将非遗购物与旅游有机结合,让群众在俯瞰祖国大好河山、享受当地特色非遗产品的同时,尽情体验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2021年“非遗购物节”期间,各地在A级旅游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场所举办了200多场手艺展示、产品展销活动,将非遗购物与文化体验、特色旅游相结合,让人民群众在购物和游玩中,体验当地的特色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在跟非遗的一次次接触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除了成为非遗产品的消费者,也成为传统文化的追随者。正如00后非遗产品爱好者童小宁所言:“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史籍上的文字记录相比,丰富多彩的非遗产品饱含了人情味道和烟火气。每次订购非遗产品,其实都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跟古人的心灵对话。”

巩固扶贫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省仪陇县客家牛肉历史悠久,因其奇特辣味和极具特色的制做手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2021年被评为县级非遗项目。可长期以来,仪陇客家牛肉的消费者仍然以当地人为主,似乎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

两年前首届“非遗购物节”上,通过网路直播,仪陇客家牛肉三天就销售了1.35万件。直播结束后,仪陇客家牛肉持续火热,当月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当年销售总量创历史新高,达2100万元。借助“非遗购物节”的影响力,当地顺势发展猪肉加工企业4家、肉牛养殖基地4个、花椒种植基地1个,带动贫困户137户375人脱贫致富。

仪陇客家牛肉的事例是非遗推动乡村振兴、巩固扶贫成果的一个写照。近两年,一批非遗帮扶产品在“非遗购物节”中成为销售“爆款”。比如,2020年,湖南省汨罗市非遗帮扶产品长乐甜酒,因受疫情影响,4月份销售额不足20万元,“非遗购物节”启动后,27天销售额达219.6万元;内蒙古科右中旗的巴图查干突厥奶皮子,在“非遗购物节”一场直播活动中,就售出5658份,总销售额达22.6万元。

“非遗购物节”在传统非遗与现代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将“乡土味”十足的传统非遗手艺发扬光大的同时,也促使了文旅经济发展与非遗弘扬保护的跨界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1年“非遗购物节”中,全国各地通过帮助当地非遗工坊上线、直播带货、对接代销、设置展区等方式,共发动500余家非遗工坊参与,活动产品覆盖了209个已填权国家级贫苦县。其中,四川省通过点对点扶贫、制作非遗工坊上线手册等方法,帮助当地150余家工坊全部上线出席活动;湖南省开通“湖南非遗馆”直播间,为当地120余家非遗工坊的产品直播带货;贵州省帮助非遗传承人、非遗工坊注册快手账号,开通近30个快手小店;云南省帮助当地没有网络店铺的3家非遗工坊,对接电商运作较为成熟的店面进行代销,并在线下专门筹建怒江州非遗工坊展区。

非遗正年青 国潮正当时

行走在安徽省濉溪县老街汉白玉铺成的石板街上,几乎每位路过这家小店的人就会忍不住放慢步伐——染缬四季工作室,招牌上的“缬”字许多人不认识,所以忍不住将好奇的眼神投向店内。店中,一个身着靛蓝古装的女孩,每天笑盈盈地迎接着来来往往的顾客。

这个女孩叫牛宝琦,是濉溪石板老街土生土长的80后。她痴迷于染缬这一古老手艺之美,毅然辞去班主任的工作,在石板古街上办起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一名年青的染缬手艺非遗传承人。

如今像牛宝琦一样的青年群体早已成为非遗保护和弘扬的重要力量。抖音集团总工编辑于津涛透漏,如今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许多80后甚至95后早已成为非遗弘扬、传播的中坚力量,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凌云等,他们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用各自不同的形式诠释着非遗之美,受到广大粉丝的喜爱。

保护非遗重在保护好传承人。长期以来,由于不少非遗无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传承人的收入不断降低,渐渐深陷生存窘境。“非遗购物节”等平台的出现以及网路直播的盛行,为非遗产品的宣传、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直接降低了传承人的收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弘扬中,壮大了传承人的力量。

2021年6月,抖音发布的非遗数据报告显示,在报告发布之前一年中,包括10位非遗传承人在内的85位手艺人通过抖音电商实现年收入过百万元,该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总成交额较前一年下降15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加入非遗弘扬的队伍中。非遗中泰吉他制做手艺传承人丁志刚仅用一年时间在抖音上就获赞超百万,他通过短视频教粉丝制作笛箫,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了解到,笛箫的制做有70多道工序,从选材到作出一根品质好的笛箫,大约要耗费一周时间。不少年轻人看了他的短视频,慕名前来拜师学艺。

如今,非遗“触网”已成为大趋势,吃非遗、看非遗、听非遗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原本小众的非遗开始“涨粉”,大批年轻人除了成为了非遗粉丝,而且主动加入保护非遗、传承非遗、购买非遗好物的队伍中,他们正在用具体行动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快手获赞一元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