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拼多多:三国争雄的猫狗大战

网络整理 2023-09-16 14:04

撰写|威连

封面|少鹏

2018年7月,组建不到3年的拼多多在纳斯达克叩响了上市的钟声,中国“新电商第一股”诞生。

在电商市场格局已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拼多多除了冲出了重围还塑造了行业,让“猫狗之战”变成了“三国称雄”。某种意义上讲,这显然也标志着阿里、京东战略防御的全面失败。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拼多多的快,则可以用惊悚来形容:短短两年从零起步弄成了一个拥有4亿活跃用户、超300万活跃店家、月GMV破千亿的新电商龙头。

8月21日,拼多多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平台GMV达7091万元,较今年同期的2621万元环比下降171%;实现产值72.90万元,较今年同期的27.09万元环比下降16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省网上零售产值环比下降17.8%。上述数据表明,拼多多的增长仍然接近10倍于行业平均增长,成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速的引擎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起家并不非常“光鲜”。在当时,社交+团购的“野路子”显然不是主流电商关注的重点;而前额山寨、廉价的标签,更是招来刘强东、张勇等一众大鳄们的揶揄与讽刺。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当不起眼的拼多多从侧翼包抄杀入中国电商主战场的时侯,阿里、京东们才从恍惚中惊醒,仓促寻找应敌之策,甚至选择复制后者营运模式。但是兵临城下,为时已晚……

错位竞争——占领下沉市场

拼多多是在陌陌生态下成长上去的社交电商平台,2015年4月,拼多多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社交电商应用“拼好货”,主打蔬菜生鲜拼单;同年9月,多品类平台“拼多多”上线,自此走上了开挂模式。

关于拼多多的成功,CEO黄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的访谈中给出了一个谦逊而又合理的解释:“70%靠的是运气好,另外30%是团队应得的。”

的确,对于拼多多而言,之所以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崛起并跻身中华电商前列,是由外部势能和内部价值网共同支撑上去的——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了。

首先,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几个关键的外部诱因为拼多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天猫、京东等十几年的电商发展教育了用户,网购得到越来越多的三线以下城市用户的认可;另一方面,联通互联网的普及、微信的崛起、物流基础设施的建立、移动支付的推广也为下沉市场的电商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可以说,这是时代带来的巨大红利,而刚好又被拼多多赶上。倘若不具备以上诱因,这么“4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可能就无从谈起。

而更重要的,则归功于拼多多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及快速出击的打法:精耕比阿里、京东核心用户更下沉的四环外与市区、乡村市场,在大鳄们的“无争地带”轻松获取增量市场的红利——

1、利用阿里策略漏洞涉足“五环外”

2015年年中,中国电商界出现了不大不小的两件事,一个是6月份的“淘宝打假”,另一个是7月份的“京东抛弃拍拍”。

从当时的形势看,两家大鳄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消费升级”之下迎合时代时尚的表现。但结果却是,大量没有品牌自然流量和交不起更多钱的“低端供应链”被无情抛弃,这种天猫外溢的店家急需找到新的出路。

恰恰也是在这一年,拼多多创立,趁势接过了被消费升级挤出的卖家和买家,在一片蓝海的下沉市场混得风生水起,一时间找不到对手。

所谓下沉市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环外人群”。相较于一二线城市,这个市场的人群特征大多是时间比较充沛,社交范围窄,对品牌的认知度有限,又很重视产品的价位。

“五环内市民”(来自中国网)

仍然以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站在“五环内市民”的角度去开发和设计,相反,抢占中国市场巨大份额的农村及边远地区的“下沉人群”长期被忽略,这是三环外市场境遇的真实缩影。

而数据显示,我国下沉市场用户规模超过6亿,占总用户的54.3%。无论是联通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还是用户下降速率,下沉用亩均取得领先。

由于定位于三环外的消费需求,拼多多采用高性价比的方法来吸引消费者,其实商品质量并不是很高甚至可能是劣质,但超低的价钱又极具诱惑性,这与三环外人群的消费观不谋而合。

在拼多多APP的首页,“秒杀”“清仓”“特卖”“半价购”等标签愈发吸引人眼珠。打着“正品优价”口号的拼多多,也因这种看得见的让利获得了巨大流量。因此,短短3年拼多多使用用户突破3亿,成为最当红的电商平台。

“我们与天猫是错位竞争,角逐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就会长得更快。”黄峥一语道破了拼多多战略的关键。

2、深耕团购模式,开启社交裂变

不仅捉住下沉市场的新蓝海,拼多多的成功更离不开其开创的“社交+电商”新模式——拼着买,更实惠。

可以说拼多多是把陌陌流量玩得最好的一家社交电商平台,它充分借助了社交元素,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使用拼团、砍价、抢红包、助力等游戏式玩法,迅速完成用户积累。

一方面,拼多多主打“拼团购物”理念,用凑单和团购的形式让用户自发去找寻亲戚、朋友拼单,实现销售额下降。另一方面,拼多多基于陌陌熟人关系网路,打通APP和服务号,用杀价免费领商品和签到领现金等方法实现用户下降。

事实证明,这样的打法是行之有效的。

对于以搜索模式为主的传统电商而言,无论是自建App,还是在电商平台上开店,都面临着获客和活跃度的双重压力,而自带社交属性的拼多多则解决了传统电商的流量和获客困局。

从传播上来看,拼多多用户通过转发获得折扣券或则红包,这些模式主要针对价位敏感度高的用户,分享高频、低客均价的商品,在拉新阶段使用极为有效。

以拼多多“帮忙砍一刀”为例,要想通过杀价来获得商品的最优价,首先要建群并分享“帮砍”链接,而亲朋好友们点开链接后要想杀价成功,还须要下载APP、注册、登录等一系列流程因而达到杀价的疗效。

在让利、返现、促销、低价秒杀等手段的剌激下,拼多多的商品在用户的陌陌和社交圈不断传播,进而获取新用户、激活老用户,完成拼多多平台的自我传播、引流、付费等一系列动作。

不得不说,“拼团”是一个深刻洞察人性,同时高度契合社交生态特征的机制。拼多多相当于将用户变为分销商,利用用户的关系圈扩张用户,消费者成为了参与者和规则的拟定者,通过社交网路,她们的主动性被发挥了下来。

其实,拼多多裂变也并非现象级营销场景行为,据QuestMobile数据,拼多多已产生“搜索-筛选-分享-订购”的消费场景,使用黏性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3、需求促使供给,构建线上Costco

拼团和社交只是手段,而由价钱与价值产生的性价比,才是市场上最强有力的竞争装备。

要说拼多多是如何在诸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掳获广大三四线群众的,最简单的总结是:无他,唯实惠尔。

在拼多多的商城,我们看见的是9块9包邮的小包手纸、标价7.9的T短裤、100多块钱的扫地机器人,价钱实惠到让人不敢相信。事实上,那些都要归功于拼多多独有的杀手锏——用C2M商业模式做新零售时代的Costco。

C2M的核心即柔性化生产,它抛弃了“中间商赚价差”的传统模式,直接连着消费端和制造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消费者多元化、深层次的订单需求进行生产。

拼多多C2M模式

对于拼多多来说,做的是C2M的多样化鞋厂的极至性价比。通过提供极优价的SKU产生大规模拼团,继而撑住自身基本盘,指出从“物美价廉”的基本款出发,通过优价多销模式带货。

首先,拼多多像Costco一样做深度的SKU,也就是热卖产品。以标品为主,对高频、低价的产品为先进行市场测试,在确认需求以后,拼多多会联系上游的生产者开足马力,生产销售适宜拼多多的产品,这也就是“拼鞋厂”的来由。

另外则是拼多多的商品分发依赖推荐,它以算法代替买手选货,让货主动找人。依据用户以及用户好友的订购偏好、浏览历史来推送和排序用户搜索的商品,使用户的需求集中到有限的SKU上产生热卖,兼顾性价比和喜好。

在这些模式下,消费者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平台推荐和上游的制造商们:构建一个品系不如构建一个热卖,这让零售的本质——服务消费者需求,重新回到电商们的视野当中。

拼多多老是砍单的原因_拼多多怎么会砍单_拼多多砍单怎么回事

因为没有经销商、没有营销费,拼多多彻底击溃了中间商赚价差的一环,拼多多弄成了“顾客—工厂”模式,因而从拼鞋厂下来的商品价钱得以“贴地飞行”。

但是,因为拼多多上的店家多为中大型品牌,很难自建全套设备,通过“拼鞋厂”的一站式生产,既保证了产能,又便捷拼多多对其进行质量把控和管理。

以手纸生产厂商可心柔为例,其在淘宝渠道试水后很快达到流量困局。进驻拼多多后,订制推出29.9元28包手纸特价装,鞋厂每一单的净收益不到0.9元,利用拼多多流量优势,主打薄利多销策略。

“供应链升级将是我们很长时间内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促使上游能做批量多样化生产”,黄峥表示。

形象升级——高调杀进“五环内”

资本市场上大获全胜的拼多多,也因追求极至的优价而让自己卷入舆论事件,并由此引起了消费升降级的大讨论,廉价、劣质成为其常年撕不掉的标签。

拼多多的问题不在于廉价,而在于廉价之下参杂着整个平台的山寨、假货商品,以及常年以来在消费者心里渐渐固化的“劣质”形象。“卖赝品”不是长久之计,拼多多须要求变。

对于拼多多来说,不仅来自于舆论的压力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缘由。

一方面,拼多多面对的是阿里、京东等大鳄的反扑。从今年开始,闻到下沉市场甜头的大鳄们开始成为拼多多的模仿者,并逐步向三环外加码:阿里推出天猫特惠版,目标直指拼多多;易迅创立“拼购业务部”,负责拼购业务的发展;国美在“乐拼购”业务基础上上线“苏宁拼购”,并将其列为关键业务。

另一方面,作为拼多多“根据地”的四环外,也因诸多玩家的步入显得拥挤,虽然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角逐中没有遇到压力,但平台的迭代和升级仍然变得非常急迫。

面对大鳄们的围歼以及自身的窘境,拼多多除了要固守已有的“山头”,还积极地向一二线城市市场挺进,完成自己第二阶段的进化。

1、打击仿冒伪劣,塑造平台形象

假如说被阿里和易迅所“抛弃”的高端供应链成就了拼多多,这么现在拼多多最大的软肋同样也是“低端”。

2018年7月,拼多多以240亿美元的上市市值迎来了IPO的高光时刻,却也引起前所未有的征讨声浪。关于“山寨”和“假冒伪劣”的指责一度让拼多多蒙上阴影,以至于拼多多高层说“至少影响3年。”

作为一家电商平台,尤其是一家初期参杂大量山寨产品的平台拼多多老是砍单的原因,拼多多要改变自己的固有形象,最根本的途径,只能是打假。

因此,拼多多方面制定了解决平台上伪劣品和仿制品的相关解决方案,并称为“双打行动”。针对潜伏在自家平台的近几百万件劣质商品,以及社会持续关注的“傍名牌”现象,拼多多进行靶点整治,并专门开办了举报邮箱。

官方显示,拼多多2018年在平台整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动关掉超过6万家涉嫌违规违法店面、下架近4500万件违法商品、前置拦截近3千万条侵权及违法链接,协助民警抓获百名制假售价犯罪嫌疑人。

除了这般,拼多多还不断尝试创新技术手段强化平台整治,如借助算法模型与图象辨识技术严打“傍名牌”,哪怕消费者在搜索框输入山寨词,也只能搜到正规品牌,推动“傍名牌”商家知难而退。

在2019年一季度财报电话大会上,CEO黄峥表示,为进一步降低赝品和侵权产品的数目,明年会在产品质量团队上新增500名职工打假。可见对拼多多来说,打假永远都在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

黄峥在业绩电话会上的“打假宣言”

拼多多打假,不仅仅对提高用户体验、维护消费者权益有益处,对售假者来说还是一种牵制和警示。通过“双打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界对于拼多多的不全面见解,这为拼多多博得广泛的赞成和口碑。

但不可证实的是,作为一个以“性价比”为卖点的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山寨赝品问题也最为突出。某种程度上讲,拼多多更具有“假货基因”,因而打假也成了黄峥团队永远的事业。

2、上线品牌馆,甩掉“山寨”标签

“今天虽然是把山寨问题和赝品问题混在一起了,当舆论进一步增强的时侯,把所有问题都弄成了假酒问题。”这是拼多多深陷舆论旋涡时黄峥的无奈回应,但也足以看出拼多多品牌名声的难堪。

不仅打假,拼多多找到了更为直接的“洗白”方法——品牌升级。

拼多多堪称有4亿人在用,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即便不能与简单的“低消人群”对等。拼多多的理念是,与其让消费者常年使用不可靠的优价产品,不如把更多的人带上“消费升级”的大船。

2018年9月,拼多多将“名品折扣”升级为“品牌馆”,包括奢华品纪梵希和网易严选等在内的500多个品牌进驻,被视为拼多多向品牌化路线变革的开端。

品牌是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对于拼多多而言,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问题仍然是悬在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通过与品牌店家、代理商展开合作,拼多多其实能否促使类似于OUTLETS的销售模式——高端商品+折扣优价,以性价比吸引更多消费群体。

在往年,拼多多商品营运的逻辑是“货找人”,品牌馆的出现一改往年拼多多淡化店面的画风,从海量产品中挑出“品牌”,以品牌馆的方式指出其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品牌馆的经营模式和阿里淘宝并不相同,它并非完全是品牌商直接进驻,而是销售品牌商品的专卖店和旗舰店的集合收纳入口,借此来区别之前的山寨品。

但虽然这么,品牌馆的推出也被觉得是拼多多品牌化的第一步。拼多多变革的本质是从“廉价”走向“低价+品质”,从追求快速下降,到精细化营运存量用户。

不仅推出品牌馆,拼多多还不断斥巨资做品牌升级营销,致力通过广告投入降低品牌著名度。在《快乐大本营》《中国新歌声》《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上砸下数万元广告费,致使其负面声音在“五环以外”的群体中越来越小。

品牌升级计划是拼多多重要战略之一,其带来的疗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基于燃数科技的数据,拼多多品牌馆GMV占比增长显著,从2018年10月的2.2%下降至2019年6月的8.3%。

其实,要想彻底根治平台赝品、撕下山寨标签,不是仅仅靠完善品牌馆就能达成的,拼多多还须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整治制度,建立平台对侵害行为的处理能力,而这也将继续考验着拼多多的智慧。

3、成立“秒拼”事业群,涉足一二线市场

“性价比”一直是电商大战的焦点,而怎样突破价钱魔咒,构建无论三环外还是三环内的“品质电商”,升级和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是所有电商平台关注的重点。

阿里选择派出聚划算角逐下沉市场,拼多多则是推出“限时秒杀”向一二线城市进军。

将著名品牌限时秒杀,利用便宜优势攻入一二线城市人群,是拼多多未来的核心逼抢策略。从2018年618涨价400元卖苹果手机,到2019年扩充到10000种品类,拼多多的限时秒杀业务正在发展壮大。

作为6·18最重要促销手段,“百亿补助计划”于6月1日即将启动。而去年的618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拼多多老是砍单的原因,购物补助并没有由于618的结束而停止,反倒是延续至今。

拼多多“百亿补助计划”

据拼多多官方数据,去年618期间,平台DAU达到1.35亿,较今年同期下降48%,而“限时秒杀”频道是对DAU贡献最大的业务蓝筹股,订单增速环比达到320%。

数据还显示,6月1日-12日下午11点,猕猴桃生鲜及农副产品订单总值超67万元,80%的订单来自一二线城市,包括iPhone在内的高客总价商品,成为此次促销的核心驱动力,高档用户人群增势显著。而平台上3C产品在下沉市场订单量环比下降首次超过一二线城市。

拼多多表示,3C在下沉市场的上涨说明“中产消费”正成为“618”大促的核心驱动;同时,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则正呈现“向下趋省、向上趋好”两大消费趋势,其对顶级商品需求旺盛,同时亦是产地卷发的平价农产品最大的消费群体。

6月27日消息,拼多多内部人士向媒体确认,拼多多正在考虑将旗下对于DAU贡献最大的“限时秒杀”频道独立下来,创立“秒拼”事业群,独立后的秒拼的目标是涉足一二线城市市场,单挑聚划算。

时至今日,从三四线城市崛起的拼多多仍然被外界评价为“五环外的电商大鳄”。事实上,拼多多APP已经不知不觉进驻大多数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手机中。

极光大数据发布《2019年Q1联通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的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新增用户44.2%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持续上升。

4、去腾讯化、弱化拼团模式,变革主流电商

拼多多是陌陌社交红利的最大获益者,尤其是被腾讯投资以后,其在陌陌上的“拼团”和“裂变”更是一路开绿灯。但是黄峥却一再对外指出:“拼多多并不是社交电商”“拼多多不属于腾讯系”。

究其缘由,这是拼多多规模化以后出现的微妙变化——交易过于依赖陌陌社交场景,会让拼多多丧失部份主导权,虽然“腾讯亲弟弟”的身分已被实锤,但“三年而立”的拼多多更想“自立门户”。

事实上,拼多多正在借助如“APP点评返红包”之类等营运手段,鼓励人们更多去自家APP逗留,直接在APP里拼团。据官方透漏,目前拼多多来自App的成交量早已占到总成交量的一半以上。

这意味着,拼多多通过社交传播将用户吸引到自有平台上之后,正在逐步甩掉对陌陌的依赖。

同时,拼多多也开始改变其游戏化的砍单拼团模式。现在在拼多多App上,只须要和陌生人拼单能够享受拼总价,须要约请好友杀价的商品也仅限于“助力享免单”“砍价免费拿”“帮帮免费团”这几个入口之中,社交性在逐步减少。

人们惊奇地发觉,现在的拼多多越来越“淘宝化”了。打开APP会发觉,不管是界面的陈列还是Banner页推荐,包括各大购物节的让利活动,拼多多都与传统的电商大鳄十分相像。

黄峥曾说,他不希望拼多多成为下一个阿里,而是成为别致的、被人记住的存在。但种种征兆表明,无论拼多多对标的公司是谁,它的野心必然是互联网电商行业的腹部企业。

老虎期货投研团队对此表示:不管黄峥承不承认,拼多多这些改变确实有仿效淘宝的趋势。这个模式除了是淘宝有,亚马逊、京东都有,这是电商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边界创新——新一轮的商业革命

去年2月,拼多多披露港股后续发行(FPO)计划,交纳发行费用,新股发行所得货款净额超过10亿美元。拼多多方面表示,这次募资所得将主要投入涉及“农产品上行”与“新品牌计划”等新商业基础设施。

“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这是自今年上市之后拼多多最大的加码方向,拼多多除了将二者列入公司的核心战略,还将其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拼多多看来,“农产品上行”肩负着国家乡村振兴和帮扶的历史使命;而“新品牌计划”,更是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变革升级的动力和源泉。

1、农产品上行:拼多多改变农业

2015年,天猫和易迅即将涉足农村,两家电商大鳄采用代理、刷墙等方法拉新,但几年出来并没有完全吃透这个市场。

而黄峥率领着拼多多,从2016年开始植根农村,先是通过社交拼团的方式帮助贫苦地区打开销路;又创造“拼农货”模式,“以拼代捐”进行帮扶。

“多多果园”创新帮扶产品

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拼多多平台一共卖出653万元的农货,环比下降233%,平台推动62,000余名新农人回乡。

以卖果汁起家的拼多多对于农产品虽然有一种执念,它企图颠覆传统的农产品产业链条和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市场产销难的问题。

一方面,拼多多线上通过“拼农货”模式联接农产品和消费者,除以中间商、广告费、流量费等环节成本,线下以“产地卷发”的模式,让农户和消费者实现利益共享。

另一方面,拼多多投资构建“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升级农产品产销体系。通过重新整合大量的工业、农业产业链,强化养殖信息与市场信息的管理和链接,解决农产品产销体系落后的问题。

“一起拼农货”落地广东内乡后,以低于市场价0.15元的价钱从合作农民手中竞购辣椒,为农民创收100余亿元。而且,拼多多平台以5斤9.6元的价钱销售这批“公益蒜”,价钱仅相当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商场售价的1/4。

去年4月,拼多多的“多多农园”落户广西崇左。通过“多多农园”,拼多多将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三公里”直连,探求农业产业新模式,让农民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对于昆明奶茶农民来说,这是身家低廉奶茶豆的一个逆袭之战:多多农园将会帮助贫苦咖农创立合作社,筹建专门培训班、工厂,改建养殖、加工、销售环节,提高产豆品质,使其获得与采购商的议价权。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5年内,拼多多在进一步植根广东的同时,还将在四川、甘肃、西藏、青海、新疆、海南、宁夏等8省及自治区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

联接政府、农园、消费者,优化资源配置,“多多农园”生态将打破“小而散”制约,帮助中国农业由粗放式到精细化变革,改革中国农业。

知名帮扶专家李小云对此表示:“‘多多农园’瞄准了农业产业利益分配、农村人才存留等核心问题,该模式若成功,将带动好多农村发展形式发生转变,产生伟大改革。”

2、新品牌计划:促进制造业变革

十几年的电商发展完成了对传统零售的构建,但目前来看,这些构建还集中在流通和销售环节,对供应链端的整修则是电商行业下一阶段的使命。

拼多多正加强力度着手于供应链端的数字化改建,尝试从B2C到C2M的模式进化。C2M模式之下,拼多多通过市场需求迅速改变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

2018年12月12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正式启动。通过该计划,拼多多将扶植1000家覆盖各行业的品牌鞋厂,帮助她们更有效触达4.185亿消费者,拥抱内需大市场,以最低成本培植品牌。

作为拼多多的常年战略项目,“新品牌计划”以去除生产端的不确定性,帮助优质制造企业实现稳定发展,让C2M的实践持续深入。

成立于2007年的丝飘是诸多一线品牌卫生用纸的代鞋厂,目前好多名牌卫生用纸都是该厂生产的,并且这家厂自营品牌的产品却籍籍无名,无人知晓。

丝飘是“拼品牌”的代表之一

湖北德力是欧洲最大的日用玻璃器皿生产鞋厂,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2018年,德力在国外市场的市占率接近20%,但是,德力自己没有品牌和渠道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山西三禾是国外顶级餐具制造商,为双立人、LECREUSET、膳魔师等国际一线品牌贴牌产品。在乎大利,几乎一半的用户都在使用三禾制造的餐具产品,但是国外消费者根本不晓得还有这样一个生产厂商。

事实上,像丝飘、德力、三禾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有好多,它们拥有世界级的设计、工艺和制造能力,却因行业和发展历程,一直未能完善高识别度的品牌。一旦外贸订单出现波动或国外竞争激化,企业便下降艰辛。

“新品牌计划”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丝飘、德力们的下降困局。一是通过需求后置化,让消费者的意志来决定产品方向;二是在此基础上,用稳定的需求促使企业的高成长。

这样的体系之下,成员企业毋须过份追求品牌折价,仍然才能取得稳定甚至超预期的扩张。

以德力玻璃为例。2019年1月,德力进驻拼多多,结合“新品牌实验室”关于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和数据,德力调整了产品。在没有前期推广的情况下,德力杯子首月的销量接近15万只;拼多多“年货节”期间,德力红杯子的单品日销量超过2万件,整体销量同比增速超过50%。

据统计,在“新品牌计划”推出半年多的时间里,拼多多收到超过6000家制造企业提交的申请,近500家企业和品牌方参与了试点工程,即将成员达63家。在此推动下,2019年,拼多多已推出1200尾款高性价比的多样化产品,订单商品超过5700万件。仅“6·18”期间,平台多样化产品订单量便超过900万笔。

复旦学院经济管理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书记朱恒源院长剖析觉得:“中小制造企业变革的难点,在于研制和品牌化投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拼多多通过确定的订单、确定的需求指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去除生产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变革升级是至关重要的创新。”

经过几六年的积累,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了绝对的实力,它们不再甘于沦为洋品牌的“血汗鞋厂”,“新品牌计划”的出现为它们集体破壁提供了可能。

而拼多多正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品牌生态系统,资源共享之下,“拼多多系品牌”正在成为大鳄级别的一线品牌,它们完全具备满足消费者“低价+品质”的新要求。

总结

在阿里、京东双寡头格局之下,拼多多锁定下沉用户,从三四线城市突围因而杀入一二线城市,以全新的流量获取方法迅速成为中国新电商的一级,不得不说是商业史上的奇迹。

但拼多多的成就还远不止于此。赶上中国制造业变革,农业供给侧变革的大潮,拼多多在推进我国变革中同样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可以说,时代成就了拼多多,拼多多也改变了这个时代。

“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在政治史上被检验过的真理,被拼多多发挥得淋漓尽致。

拼多多老是砍单的原因
上一篇:广告轰炸,让你崩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