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子支付享受不了折扣,不会操作APP点不到饭,只靠挥手打不到车……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却让一些奶奶倍感有些困扰和无奈,他们不会扫码支付、不会用手机约车......对她们而言,“科技改变生活”也带来了苦恼。
移动支付:难倒商场“老油条”
上午十点刚过,位于北京南五环外的一家网购平台线下商场内,传送货物的链条,时不时传来吱吱嘎嘎的声音,提醒着客人这儿的与众不同。超市门口有一排自助结账机,三五个年轻人推着购物车,熟练地刷着商品上的条形码。反倒是一旁的工作人员变得有些百无聊赖。
而在自助结账机的另左侧,一头银发的徐女士正在大声咨询着工作人员:“先生,我寻问一下,没有手机能在这里买东西吗?”工作人员回复她说,没有手机也可以买,但是须要找服务台的工作人员了。工作人员进一步介绍,如果徐女士有商场APP但不会移动支付,可以用现金支付,找职工代刷;但会员资格与手机APP是绑定的,因为徐女士没有手机或未注册会员,超市内所有折扣均不能享受。最后,徐女士说自己的手机装不了APP,冲工作人员连着道了几声谢后,转身离开了。
其实,72岁的她就搬去商场附近的新村里,3个月前,听邻居说后面开了个不错的商场,她来看过一次:“东西是不错,可逛了一圈连收款的在哪里都没找到。”徐女士说自己是商场“老油条”,哪家肉好,谁家便荆州了如指掌。没想到,如今却被新技术难倒了,与她相像的老邻居挺多:“来逛了都感觉很好,特别先进。可就是移动支付不会弄。带现金的话,每次都得麻烦人家操作,不太好意思。”
如今,推行无现金支付与自助结帐的商场越来越多,这让不少像徐女士一样的老年人有些无所适从:“我之前在某家商场试过一次自助结帐,我儿子在后面教着,弄得我非常紧张,血压都高了。”
不仅这么,现在在菜市场摊贩也基本上都用二维码收款。前几天,徐女士去新村附近的菜市场卖菜,菜贩却说由于你们都扫码付钱,找不开零钱,徐女士倍感非常失利,“我还跟人家吵了两句,都说了不能拒绝纸钞。可人家也挺无奈,现在收不上来那么多现金。”
怕被抛弃,又学不会,这种觉得让徐女士很难过,她有些担忧:“再过三年没准连菜都不会买了,怎么办?”
网上外卖:老人遇“断顿”尴尬
如果说徐女士买不到菜尚属对未来的恐惧,那么80岁的陈娟碰到的问题就比较现实了。这三年,她和丈夫经邻居介绍,吃起了养老餐——离她家不远,有家国安社区的店面,平日里购物、洗衣乃至订饭,都能解决。虽然也须要手机APP下单,但陈娟家离店面近,每次冲值、下单等操作,她都到店面请工作人员帮忙,然后每晚饭才会定点送到屋内。
然而好景不长,去年底,家附近的店面因为业务调整关门迁址,本来走路五分钟不到的路程,这下弄成了赶车也要三四十分钟。虽然能够通过电话外卖,但是冲值须要在手机APP上完成,这成了陈娟心中的一个负担,她以前想要跟社区的其他奶奶学,但是没能学会:“人家在楼下还帮我点过几次,有人学会了,我还是弄不了。”不会冲值,她就要面临“断顿”的难堪了。
“会不会手机,现在差距真挺大的。”陈娟说,因为不会互联网的新应用,生活质量已渐渐与他人拉开差别。除了外卖,家政、购物等都纷纷将业务转回网上,“原来西街里有好几个家政,现在只剩一个了。经常听到邻居约小时工来拾掇房间,我问过年轻人从哪里订的,人家说过哪些‘帮’,我都听不懂。”
陈娟说,类似老年餐、家政服务一类老年人需求较多的服务,希望在加入“互联网+”大军的同时,也保留一些传统渠道。
互联网金融:柜台提款觉得遭“白眼”
73岁的武先生每位年底就会雷打不动地去趟建行取养老金,同时寻问近来开售的建行理财。他说现今互联网金融越来越普及,这让他挨了不少白眼,因为每次在柜台操作的时间较长,常常引起等待者的不满:“尤其是年轻人,一看我问半天就取一千块,白眼就甩过来了。”
而每次走入建行,眼看着自助机器越来越多,窗口越来越少,他就多了几分排斥:“一问哪些,人家就说您可以手机操作,感觉我们奶奶就不应当买理财似的。”
武先生的态度,在老伴中并不鲜见——一面是踌躇在现代技术与传统观念的石缝间,一面则是面对新事物的恐惧与自卑感——学不会的背后,往往还有不敢学,不愿问。在受访老年人中,“不好意思”、“怕麻烦人家”等成为主流态度。
这事你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