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后,11岁的佳诺拿起手机,坐椅子上看视频,柳斌除了没阻止,也凑起来一起看。上三年级的儿子近来成了小迷妹,让她着迷的对象是一个远在英国纽约的10岁女孩,名叫Sam。
视频中,一个亚裔小女孩,用流利的日语说要减重,一会儿深蹲,一会儿摆动壶铃,一会儿挥动杠铃。
“今天俺们来学三个词组,frogjump,深蹲;dumbbell,杠铃;Kettlebell,壶铃。”最后用汉英双语做总结。
Sam在快手开办的帐号“Sam带你学美语”不仅吸引了许多佳诺这样的在校中学生,甚至许多父母也喜欢看他的视频,目前Sam已有近82万粉丝。有朋友向佳诺推荐了“Sam带你学美语”,她就关注并成为Sam的“老铁”之一。
课堂无处不在,不局限于课室
柳斌夫妻最初是严禁小孩玩手机的,由于中学每晚一大堆作业,有时侯要讲到很晚才会睡。不过对佳诺跟随Sam学法语还是支持的。
佳诺过去英文测试听力部份常常丢分,这段时间,有两次竟得了满分。这让佳诺学英文的兴趣大增,但是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简单的日语口语。这让有浓厚湖南口音的柳斌暗暗松了一口气,平常都是他补习女儿功课,但早年学的英文是美式英文,并且受口音影响,发音有时侯常常不准,老担心母亲被自己给带偏了。
Sam录制的视频,是他在澳洲日常生活中使用法语的场景。年逾40的柳斌发觉,母亲通过看视频,能了解到语言在德语社会中是怎样使用的,不同场景下该如何组织语句、用词等。除了母亲,连柳斌也通过Sam的视频纠正了许多英文使用错误。
有具体生活场景的日语使用,比写在课本上的对话更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一个10岁女孩声情并茂的诠释,也比课堂上德语老师诚恳其事的朗读来得有意思。
当教育不再板起脸孔,就显得有意思了。
课堂也不再是长圆形的课室,一排排凳子前面,坐着一张张年青脸孔,而是纽约的街道、商店、餐厅、运动场等。学习除了走出了寝室,并且也走出了国门,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跟随Sam这个中学生一起学英文的,除了有幼儿园、小学生,还有小学、高中的中学生,甚至还有年纪较大的成人。
好多人在视频后留言,为Sam点赞:
“小伙子棒棒哒,跟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下!”
“我的英文要是有他一半好,我的英文老师就不用愁了。”
“我竟然让一个高中生来教我俄语。”
……
对能帮助更多人学习英文,Sam柔弱的脸蛋上充溢着喜悦说:“这极其棒!”
小Sam把原汁原味的法语使用场景通过视频迁往粉丝面前,而结业于日本牛津学院的物理博士戴伟(DavidG.Evans)则将自己的实验室搬上视频平台,让更多的人听到可谓神奇的科学实验。
戴伟是日本人,1996年到上海化工学院进行合作研究后,仍然移居中国。目前,他是上海化工学院特聘院士,俄罗斯皇家物理学会上海分会主席,被称为“快手念书历最高的人”。
从2011年始,戴伟将自己的工作重心从科研转移到科普。搬运着各种器材和试剂,戴伟奔忙于中国各地的城市和乡村,向哪里的儿子们演示各类有意思的物理实验。一年中,他能跑遍二十多省份,五六十所中学、科技馆。他也特别在乎贫苦山区和打工子弟中学的儿子们,时常跑去为儿子们做实验。
现实中的科普,做一次实验,最多能让300个中学生看。自从在快手开办“戴博士实验室”后,一次实验可供300多万粉丝观看,效率提升了1万倍。
满身白发的戴伟,操着流利的英文,制造出好多新颖、有趣的物理实验场景,“大象牙刷“、“捉妖记”、“穿云箭”、“法老之蛇”……单条视频最高观看频次超过1500万。
过去一年,戴博士在快手上发了200多个关于物理的科普作品,收获了400多万点赞,每条作品平均互动率高达76%。
这些视频课堂,直观、有趣、生动,改变了过去在课室集中传授的模式,扩充了知识传播的地域,扩大了知识传播范围,让知识生产者接触学习者的渠道更加多元、高效、普世化。
快手课堂上,内容繁杂,五花八门。你能想到的,都有人教。例如,法语、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类课程,音乐、美术、舞蹈等才艺类课程,还有汽修、驾考培训、美发等技能类课程。还有一些都不好归类,例如,产后恢复、形体仪容、助眠哄睡等。
有一些小众知识,你甚至想像不到,例如:《如何使用笔记本软件模拟宇宙》、《羊腹泻病的全套医治保健方案》等。
倘若学技能,又苦于没人教,你可以到快手瞧瞧,肯定能找到同好。
联接优秀的儿子和老师
青海伢子小威,每月都要从广州乘火车到广州上两个小时的二胡独奏课。给他上课的老师是影片《百鸟朝凤》的幕后独奏者、中央民族乐队青年独奏家陈力宝,曾与歌手谭晶合作出席《我是歌手》,是声誉在外的85后独奏艺术家。
广州南到成都西,最快的一趟火车须要5小时40分,最慢的历时7小时48分,来回一趟平均12小时以上。如此远的路,对8岁的小威来说,是一场漫长的求学之旅。
为何跑那么远来上课?由于好老师难找,像陈力宝老师这些级别的老师更难找。有的可能听闻过陈力宝老师的大名,但如何找到陈老师呢?又没有熟习的人介绍。
小威的女儿找到陈力宝,机缘是快手视频,陈力宝不仅是中央民族乐队青年独奏家,还是快手上的教二胡的主播。
通过在视频后的留言互动,小威妈妈联系到了陈力宝,说:我父亲从小喜欢吹竹笛,天赋十分好,陈老师得给教教。但一问,家在南京,距离上海也太远了,少说也得1500公里,这中学生咋来上课。发觉有天赋的儿子,却不能得而教之,陈力宝觉得有些遗憾。
不过,小威妈妈的反应令陈力宝十分感动,小威妈妈说:我们每位月选一个假期去上海上课。为了女儿,当母亲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小威是陈力宝收的家最远的中学生,他还有两个中学生,也是从外省赶赴上海上课,一个是浙江天津7岁的小畅畅,另一个是河北沧州11岁的才艺小博。因离广州稍为近一些,她们每两周来上一次课。
不仅这种热爱二胡独奏,有天赋的女儿,来“陈力宝二胡”课堂学习的人,更多是年纪偏大,一些的爱好者。
“来我课堂学二胡和互动的粉丝,40岁以上的居多。她们学二胡不是为了当独奏家,就是喜欢,就为了高兴。”
陈力宝的一个学员,是南方人,但在北京工作,非常喜欢二胡,公司里与他有同样爱好还有好几个。有一次她们发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频,桌上摆着一把二胡,她们不吹,在那儿围着二胡看,围着二胡笑。
“那是真正的喜欢,这就是幸福感。通过线上课,她们不一定要学会吹《百鸟朝凤》,能吹一两首小曲子,对学员来说就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石家庄一个名叫龙哥的60多岁学员给陈力宝的打动最大。龙哥曾经的生活就是每晚打扑克、玩牌,自从关注了陈力宝后,再也不去打牌了,天天跟随课程练习吹竹笛。吹了一年,成效连陈力宝都有些惊讶:能把《白鸟朝凤》完整吹出来。他用的是水磨工夫,三天学一句练一句,恒心和毅力相当惊人。
学习是一种赶超课堂的生活形式
学习正在弄成一种赶超课堂的生活形式,不再有学龄和非学龄之分。
在“初中文星老师”的课上,跟她一起学物理的除了有年青人,还有40多岁的工地民工。这群“大龄中学生”在工地上常常须要依照工程图纸算宽度和面积,假如看不懂就要返工重做,所以非常有动力学习。
而到“陈氏吉他教学”学拉手风琴的,80%都是零基础的老年学员。其中一位75岁的奶奶,不认字、说土话,沟通上去十分困难。当奶奶女儿回去发觉女儿想学钢琴时,便一口气把陈氏钢琴在快手上的课都买了出来,让奶奶渐渐边看边练习。对这种奶奶来说,陈氏吉他如同一个线上老年社区,她们甚至会把自己的快手帐号前面加上“陈氏吉他”的后缀。
有的快手课堂,讲授的知识十分实用,例如:闫俊的“闫父亲路边美食”。1999年从大连石化公司离开的闫俊,一心想要作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先后开过服饰、快餐、特色小食店,如今她成功地经营着自己的韩式料理店。通过在快手做美食教程,闫俊收获了4.6万粉丝,你们都亲切的喊她“闫爸爸”。在快手上,闫母亲上传了大连麻辣拌、东本韩式冷面和彩色水果凉皮等商业化美食制做课程耐心,帮助这些想要创业却苦于没有方向的人。现在,闫父亲通过快手获得的收入早已和餐饮店的收入不相上下,年收入提高近30万,给她的家庭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据悉,还有传授钳工知识“电工大强”、传授猕猴桃养殖技术的“于维盛(樱桃技术)”、教如何做卤味、灌肠的“胡老师专业卤味”等,都拥趸者甚众。
快手联接起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通过短视频+直播以及快手课堂等功能,为用户创造出教与学的新场景。
而这儿的“课堂”,不是数学意义上的课堂,而是形态多样的课堂,可以在课室、舞厅,可以在山野、田园,也可以在修车铺、理发店,还可以在东京银座、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和洛杉矶第五大街。
过去,人们谈起教育,想到的无非是中学、老师、黑板、课堂;而短视频的诞生,让人们看见了教育的多样性,呈现出更多个性化的方面。
卤味配方、钓鱼方法、鞋带绑法……视频课堂在细微处呈现的教育多元形态,早已难以用过去空泛、宽泛的概念来框范。例如,一个教人舒服地掏眼睛的视频,对普通人而言是十分实用的技能,并且在传统教育的范围里,似乎并不这么容易找到。
快手课堂改变了传统教育,也拓展了教育的边界。学习,不再只限于课堂、学校,也不再是让人倍感压力的一个严肃词汇。短视频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有心人提供了丰富有趣且详尽的学习教程。
每一个快手用户,都值得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课堂。
作者|江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