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教育部多次发布延迟开学通知,在线教育成为特殊时期行业的“刚需”。
一方面,在线教育平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B站、快手、快手等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也没有闲着。
首先,快手联合多家教育机构,邀请名校名师,为全国中小学生免费上课。同样,在疫情期间,快手也在侧边栏推出了“停课不停学”栏目,与新东方、学而思清课、作业帮、元复道、VIPKID等200多家教育公司合作,推出学前教育、K12、职业教育等教育内容。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少有人会认为快手和快手很可能是教育行业的专业人士。事实上,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很多教育机构就将目光投向了这些平台。
1、教育机构入驻视频内容平台
提到快手和快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玩”。毕竟,“时间杀手”的绰号不是掩饰,经常会在网上引发这方面的讨论和争议。
强大的“娱乐”属性也让传统线下教育行业长期以来对这两款软件饱受诟病。
但实际上,无论是快手、快手还是B站,这些平台都有覆盖各个领域的知识视频内容,大量用户在这些平台上学习。
但是因为娱乐属性>教育属性,很多人没有正确看待。
△2019年快手教育短视频相关数据
然而,受疫情影响,全国超过10亿人被迫“留守”在家,在线教育成为“必选”,大量线下机构纷纷也开始寻求线上部署。除了第三方在线平台,很多机构也开始在这些视频平台上进行自己的尝试。
2月28日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登陆快手“好课堂”,与一群快手老兵进行了两小时的直播,主题是如何住在大学里。
根据快手平台数据,共有超过98.6w人观看,49.8w人点赞于鸿敏的快手直播首秀。直播结束后,于鸿敏的新粉丝粉丝翻了一番。
当然,俞敏洪出现在快手上,不仅限于一场直播。自1月30日正式入驻快手以来,俞敏洪已经在快手上发布了1场直播,并发布了53条作品,分享内容包括“老于的小课堂”、读书分享、新东方课程信息等。
△于鸿敏的网红直播
不仅是俞敏洪和新东方,快手APP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入驻。
Good Future、Who To Learn From、Homework Help、Ape Guidance等教育巨头,以及小小创业一、叫Reading、Baby Playing English、PandaABC、叮咚课堂等。
以K12教育“麻雀语”为例,1月22日,第一支视频在快手账号@北大学校老师教你学中文发布。三周共制作了56个短视频,收获1.90000粉丝。
除了快手,快手、B站等内容平台也吸引了不少教育机构入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扒”快手快手的羊毛了?
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机构选择入驻视频平台?
不可否认,随着近年来视频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快手、快手、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上度过闲暇时光。
在微信正式宣布禁止裂变分享链接后,教育机构通过微信获客变得越来越困难,获客成本和用户信任度是所有教育机构运营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而B站、快手、快手等视频平台本身流量巨大,在目前的中小学生群体中也占据了相当多的人群,因此逐渐被教育界使用机构作为获取客户的流量。” “新萧条”,利用流量平台进行宣传宣传,借机获取新的课源,这是很多入驻机构的想法。
有机构表示,在选择进入快手、快手等平台时,更看重平台的流量。 “首先,现在情况不同了,线上导课是大趋势。更重要的是,像快手、快手这样的家长平台,会比微信占用越来越多的流量。”
在快手、快手等视频内容平台上,足够好的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发病毒式传播,获得五位数甚至六位数的浏览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线下机构三-公里服务范围无疑是所有线下机构通过地面推送、体验课等线下招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快手、快手、B站等平台非常活跃,流量也很大。作为教育机构,我们非常愿意选择这些平台进行在线教育尝试。”
流量是机构与视频内容平台合作的第一要素。
以快手为例,今年以来,一场针对教育机构的“交通雨”。
今年2月1日,快手课堂正式上线“在家学习”栏目,并表示将为入驻机构额外提供50亿流量。
目前,教育机构进入快手的流量红利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2月1日,快手账号@杨哥音乐发布了第一篇作品,同日发布的第二篇作品点击量超过2万,点赞近600。并成功实现了付费课程的转化。
这种转型能力正是教育机构所希望的。
除了客流量,教育是最需要信任的行业。
快手、快手视频平台各有社交属性,用户粘性更强。通过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师生互动可以打破线下机构课堂空间的限制,建立更深厚的信任。
这个信任和内容口碑积累的“流量池”,自然给组织带来了更加良性的长期发展,成为改变教育行业增长方式的新思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机构与视频平台的合作无疑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3、教育机构入驻平台,依旧“内容为王”
在平台上,流量共享,听起来很完美。
但是如何“玩”这个把戏是组织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虽然平台有一定的流量支持,但如何获得更多的点赞和转化,还要看运营和内容。
在尝试了快手和快手之后,很多机构“点赞了我们几个老师的每个视频。做了几个星期后,我发现根本没人看。”
不懂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玩法,不懂内容运营,导致很多机构把快手、快手做成简单的“店铺展示页”。服务现有客户似乎不重要,但必须用于注册。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成功引流,也是很多教育机构面临的尴尬局面。
但这个行业从不缺乏创新思维,也有机构和老师能在这些流量平台上发挥出色。
龚庆林是快手上的教学视频创作者。
线下,他是山东滨州一家线下教育机构的数理老师,拥有10多年实战教学经验。在快手,他的名字叫“数理宫老师”,拥有106万粉丝,上传的10多节短视频课程很火,其中“9元学全初中数学”和《9元学初中》《物理全知识点》已吸引约2万人付费。
“从这个暑假开始,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短视频课程的制作上,以后可能会全部转移。”龚庆林在接受采访时说。
能源急剧倾斜的直接原因自然来自收入。 “考试月,我在平台(快手)上的收入很可能是线下的3倍。”
与K12课程相比,作品的艺术机构往往可以在呈现形式上玩更多的花样,尤其是一些歌舞天才作品,观感更好,在这种有往往在流量平台上更具传播价值。
这也让不少艺术教育机构在快手和快手上站稳了脚跟,收获颇丰粉丝。
一位绘画机构的老师说:“刚开始做的时候,点赞数是零星的,很着急。后来发现,那些点赞量高的视频(画)并没有'教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展示'和'演奏'。”
不过,虽然有机构可以玩快手、快手,但以快手、快手等平台作为自己教学阵地的机构还是很少。
“在我看来,把短视频平台作为入口吸引流量是没问题的,做一些碎片化的学习也没问题,但是认真的学习不适合移动平台的实现。 "
教育培训机构最终要靠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取胜。在大部分机构看来,视频平台的主要作用依然是品牌推广和生源拓展的引流效应,真正积累用户的地方依然是垂直教育领域的专业平台。
无法改造课时教学,无法完成师生的实时互动……与功能齐全的在线教育平台相比,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多先天不足的地方。教育交通平台。未来我们可能会使用各种视频平台。看到很多教学内容,但真正回归到认真教育的核心,远不是单纯的视频课能解决的。
如果你用好快手、快手等流量平台,就看机构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用更合适的内容运营来实现这个巨大流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