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能否通过获得用户群和增长来赢得一切?快手的股价下跌了一半。目前,下降趋势将继续。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快手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来遏制和扭转这一趋势。如果说平躺,这可能是最大的躺姿奇观。
不久前,快手宣布其DAU已突破10亿。但它是与小程序和各版本App的数据一起计算的。
做过基础操作的同学都明白,这是处理KPI的一种基本方式,因为它不计算DAU的重叠部分。不禁有些吃惊,什么时候,这种内报方式,竟然能登上风雅殿堂。
01 如果赢得用户群和增长,你能赢得一切吗?
在快手占领五道口的那几年,很多互联网公司几乎对短视频视而不见。快手的出现,正是天时地利的时间窗口。
当时的各大互联网公司刚刚经历了微博大战。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他们花了很多钱。他们把这种傲慢的打法美化为“先射,后瞄准”。
这种浪费的结果是,他们在激战中透支了太多的资源和精力,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陷入了真空和观望。
至于快手主打的短视频UGC玩法,他们其实并不感兴趣。互联网老人们对新人的态度一般是“过去了,只是一点点”,都是自己留下的东西,自己没做过。
当然,他们不会为你鼓掌。他们暗暗庆幸土豆被卖掉了。比起所谓的文艺梦,安稳才是最实际的。多年后,顾永强已经白发苍苍,如何评价他买土豆的决定,这或许也是一个有趣的公案。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简单来说,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载体和媒介,另一个是用户规模和结构的深刻变化。
对于变革前夜的老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是一种静默听雷的节奏。他们仍在喋喋不休地谈论内容的质量和调性,以及自己的文字野心和感受。算法分布会粉碎它们。自恋——
算法实际上是一个不错的区别。每个人都拿走他们需要的东西。不管它们是高级还是低级。它们是自身阅读习惯沉淀和发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弗洛伊德式的体验建构,因为很少有个人有足够的终端设备来比较分发结果是否个性化,而所有分发结果都在强化“个性化”的体验和感知。
快手也是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在巨头逝去的岁月里,快手心无旁骛地成长,抓住了用户下沉的历史机遇。快手带来的体验是,无数原本在PC互联网时代被孤立的人,开始通过手机记录生活,然后在微信群里互相观看。
这种新颖的体验可以带来更多的情感共鸣和下沉用户的激增。随着手机的普及,技术平等开始大范围落实和践行。土豆网用户的物理基础是手持DV,快手用户的物理基础是智能手机+4G网络。
飙升的用户群,当然也带动了资本的想象力。但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悖论,过去很少有人指出——市场一直强调用新的视角和思维去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
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对产品的商业评价却毫无保留地转变了PC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和模式。当然,这种认知遍及整个互联网产品的评价,大概率是一种刻意的模棱两可,构成了后起之秀估值的核心依据。
但是你能通过赢得用户群来赢得商业利益吗?这个问题其实在快手上市后就得到了解答。答案是——不一定。
这种用户和估值绝对成正比的思维模式,最大的受益者是快手生态中的各种大鱼。他们以这些数据为基础经营自己的业务,甚至敢于挑战平台。不禁让人觉得快手在内容生态上是成功的,但商业中台的建设可能还缺乏热情。
用户规模只是业务的先决条件,真正的商业模式和闭环建设才是业务能力的核心。素有天通苑张小龙之称的苏华,或许也很震惊,为什么自己经历了与快手平起平坐的过山车,如此迅速地被快手超越。
相关话题:快手快手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