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小爻怎样也不会想到,自己上周在网路上的一个举动,竟然让亲朋好友差点落入骗局圈套。
事情的缘由很简单:正处于求职期的小爻在网上见到一则急聘信息,于是就向急聘广告中的邮箱发送了个人简历。
而对方随即发来短信,说须要小爻以社交媒体帐号登入网站。没有多想的小爻就按指示操作了,但以后小爻再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神奇的是,小爻身在国外的亲朋好友纷纷接到其社交媒体帐号发来的信息。
信息称,小爻在美国遇见了紧急困难,需要一笔钱,要求亲戚朋友给自己汇款。
好在,小爻的家人及时求证,才知其社交媒体帐号被骗局窃取。
与小爻相比,留学生小王及家人就没有如此辛运了。
2018年3月网页点赞,小王的家人也收到其社交媒体帐号求援信息,家人未加求证,随即汇款,被骗共计四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彼此间的沟通得到了极大便利、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
然而,因为社交媒体泄漏个人信息的案例也急剧不断出现。
去年6月,微博热搜:“朋友圈又现新骗术”一度飙到热度前五名。
央视也有披露:简单的点赞可能泄漏个人信息!
这始于法国一家金融机构的实验调查。
实验者放出让利条件:顾客在社交媒体上给某家饭店点赞,可换取八折让利。
而客户一旦完成点赞,实验者便能访问客户的社交媒体页面,看到她们在社交平台公开分享的生活状态、个人信息等。
许多碎片信息似乎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就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七拼八凑,甚至可以进行窃取点赞者的个人帐号等操作,并谎称身分进行盗窃。
杭州某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肖女士也是社交媒体盗窃的受害者。
几年前,她收到某QQ用户好友申请,该用户自诩是其老总新帐号。
神奇的是,该用户与其老总的常用QQ头像、状态等其他信息确实一模一样,而且经过沟通,肖女士认为那人跟老总的口气毫无二致,就信以为真。
“老板”称,有个新项目须要前期付款,让她汇数十万元到指定帐户。一向尽职尽责、却又有点担心老总肃穆的肖女士就“认真执行”了。
结果,上当受骗!
专家曾剖析强调,此类行骗要想施行成功,需要两步走:
第一步,骗子有意识地通过社交网络测试平台、微信或QQ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数据;
第二步网页点赞,根据数据剖析模仿有关对象的行为特点,“李鬼扮李逵”,造假并行骗。
去年3月,网上曾有文章强调,社交媒体早已成为个人信息窃取的主渠道,而这一情况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
那么,如何能够防止自己社交媒体信息泄漏、被人借助呢?
1.账号密码要经常变更。
尤其是对于拥有多个社交媒体帐号的同学而言,不宜使用相同密码。
2.慎用公共WIFI。
在公共场合,尚不能确定安全性的WIFI一定要慎用,避免被“钓鱼”。
3.社交媒体帐号谨慎分享个人隐私信息。
有些人习惯在不把隐私信息打码的情况下,晒身分护照、机票等信息,殊不知这种很容易被不怀好心的人借助。
4.社交媒体帐号登入网页需谨慎。
正如案例中提及的,登录求职网页、还有时下流行的许多网路登入测试等,都有可能泄漏个人信息。
5.关闭帐号可能泄漏信息的功能,及时清除位置信息等。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媒体帐号上绑定个人关键信息。而一旦帐号被盗用或则信息被泄漏,就很可能让用户背上金钱及法律风险。
对此,
希望使用社交媒体的你提升提防;
也希望你扩散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