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情况:用户不想让他人看见他转发。
那条微博下有许多符合该情况的解释:怕自己转发后主页内容太杂,或转发太多,最终打搅到了关注自己的粉丝。
除此之外,现实中还存在着与同事或亲戚说早安后继续刷手机的行为。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已睡着的表象,「转发」这种曝露行踪的行为都会被排除在外。
网友为何提这个问题?
在听到那条微博时,我虽然十分好奇为何这位画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对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站在一个用户的视角去看待「点赞」和「转发」,而只是单纯的觉得点赞以后理所其实的应当转发。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越多的人「点赞」代表着越多的人喜欢该内容,越多的人「转发」代表越多的人在看他的创作,两个功能从两个维度出发满足了内容创作者盼望认同和爆光的欲望。
通过剖析该博主和持有相同疑惑的转发者可以发觉,其中有不少人是爱好创作的业余画手,书法作品也多是以其他作品为基础的同人创作。同人二次创作圈子本身是基于原作品的冷门圈子,受众不大,创作全凭热情而非金钱,因而该类人群对自己所创作内容的认同与爆光欲望较为强烈,渴望转发获取更多的关注。
但是同人圈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则。举例来说,某部作品中出现了ABC三个角色,该作品的同人圈中有的人喜欢看A和B的互动点赞评论网站,有的人喜欢看A和C的故事。二者对于同一部作品的理念不同,见到属于对方的同人创作,虽然同人作品质量再好也无法认同与转发。这就造成同人二次创作作品在圈子里也存在流通障碍,进一步压缩了同人作品的爆光可能。
在受众少见的情况下还期望粉丝才能大力转发提升爆光,这本就是不现实的。
考虑到社交类产品的属性,微博是由不同类型用户组成的巨大的社区,而LOFTER、半次元等应用更偏向于垂直领域。因而相对于微博,LOFTER、半次元人气不算高,而且同人作品的传播更有效率,因而同人创作者在这类应用内获得的爆光与认同会远比微博来得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博主提出该问题被部份人剖析成了“抱怨听众不转发自己的书法作品”,因此受到了一些功击,迫使博主不得不关掉了评论,令人深感遗憾。
延展思索:不点赞只转发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组合了关于这两个功能的所有操作:既点赞又转发、不点赞不转发、只点赞不转发、不点赞只转发。
既点赞又转发没有太多讨论意义,这说明该内容博得了你们的大力支持,特别优秀。
不点赞不转发也没有讨论意义点赞评论网站,由于这说明人家真的不关心你发的内容。内容产出者面对这一情况时要好好反省自己产出的内容究竟为何毫无人气了。
这么剩下的只有“不点赞只转发”的情况了。
倘若依照刚刚的思路理解的话,“不点赞只转发”的行为是用户希望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个内容,但对内容没有太多的认同感。
例如说有的人转发是希望把某条对自己来说没哪些意义的微博分享给同事。也有的人反对一条微博,于是转发并写下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把原内容加上自己的指责观点分享给其他人。还有的人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发的宣传任务而被迫转发。
实际上这样剖析并不全面的。
微博上有一个词叫“码住”,来缘于英语“mark”,指给该微博做标记,虽然也就是收藏的意思。后来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词叫“转码”,是“转发码住”的简写,由于用户在拿转发当作收藏。
也就是说还有一部份人不点赞只转发的诱因只是收藏该内容以供日后翻阅。
导致这一现况的缘由在于微博应用的收藏列表隐藏得比较深,用户收藏某条微博容易,找收藏不便捷,所以渐渐地用「转发」去取代了「收藏」。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当一个功能不够便捷时,她们会另辟蹊径找到一个代替方案。而且用户没有把「收藏」功能用上去,却让另一个功能取代了「收藏」,这也算是产品设计的一大失误了吧。
微博第三方手机顾客端Weico在设计时,便充分考虑到了「收藏」功能的作用,将收藏入口提及了个人页醒目位置,填补了原app「收藏」入口隐藏深的缺陷。
延展思索:「点赞」的场景细分
欧美主流社交网路Twitter和Facebook的「点赞」功能名为“Like”,模仿Facebook的人人网也将该功能命名为“喜欢”。在图标上,也常用竖起大手指和爱心表示这个功能。
「点赞」是一种点到即止的社交行为。点赞人抒发对于该内容的认同和喜爱,是单方面的反馈,因而不会有后续的社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