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场景:
嗯快手刷粉丝刷双击软件,虽然这种都在描述我自己。
上周,我下载了抖音,似乎收获了一个「生活小助手」。
读到这儿,我晓得你可能在想这是不是广告?我没有和抖音合作,纯属自己有感而发。
刷了几天,我开始囤积各类原先会丢弃的「废物」,例如塑胶瓶、咖啡渣、酒瓶塞。
之后,掏出毛毯、毛巾、袜子,学因而用,练习收纳。
周日,去出版社见编辑,我还顺手展示了不用发绳,扎辫子的小技能。
抖音激起了那种爱动手的自己。
每晚刷抖音,会不会浪费时间?
我找了一个高贵的理由:
如今刷抖音的时间,会给予后的生活节省好多时间。
例如,撕玻璃瓶上的标签始终是生活中的痛点。有一次用火烤,之后没过脑,放在凉水里,杯子裂了(嗯,不能一边想事,一边做家务)。
学因而用的生活小技能
收纳夏季的毛毯,这样叠后,不会飘动~
抖音视频我的作品
收纳浴巾
抖音视频我的作品
刷了一周抖音,我看的视频基本都是生活小技能、中华小吃茶点。对于我这些中学时出国,天天埋首工作、很少下卧室的学霸,跟随抖音父亲学技能、了解中国小吃文化,如同刘奶奶进大观园,找到了「生活大课堂」。
而我把一些视频发给母亲,她回答「早就晓得了」。其实我们这代人天天盯住笔记本屏幕、点订餐,极其缺少生活的基本常识和实践。
下边那位读者,也有同感:
饭团的启发
在抖音上,我还见到了好多「如何让儿子好好喝水、喝水」的视频,例如把饭放在餐盘里,摇一摇,会弄成矩形的饭团;而把水装到西瓜里,儿子更容易接受。
虽然它的本质是怎么让生活更有趣味,或则说怎么让一件物品更容易被接受。把一碗饭,转换成一个个饭团的过程,就似乎把一碗菜打成豆浆,一个营运人员把产品包装后卖出去的过程。
我对抖音的产品思索
由于仍然在互联网行业做营运,我也和一位98年的哥哥一起讨论了抖音。
1.产品设计:去中心化+算法推荐:
这是抖音与其它短视频、社交APP不同的地方。
大多数产品的资源倒向腹部资源—达人KOL,例如我在美拍有14万粉丝(@苹果妈妈在日本),那我算是一个KOL,有流量;而头条系APP用算法和机器推荐,虽然没有粉丝基础,一个视频也能火上去,这就是「去中心化」的事例。
我自己在刷抖音的时侯,只关注内容,并不关注拍摄者是谁,由于我晓得抖音的算法会学习我的使用习惯,每晚给我推送喜欢的内容。技术让人越来越懒地看见自己想看的内容。
此时,我们对内容本身的关注>达人。曾经是由于关注了达人A,再看那位「达人」的内容,而抖音让我可以随时看见感「兴趣」的内容,信息获取的路径是不同的。
「去中心化」也是火人节的核心,在火人节里没有既定的社会规则,没有商业化和社会阶层,是一个只存在8天的乌托邦。假如说火人节和区块链是未来的趋势,那抖音的算法分配内容机制也是未来的方向。
2.视频式广告植入
抖音的广告植入是15s的视频方式,这些和App内容一致的广告格式称作nativeadvertising,在内容流里出现不突兀。我看了一条「美图美妆」App的广告,它可以测皮肤的问题,这点戳中了我,马上下载了试试~
达人KOL创意视频广告几年前在英国开始流行,好多APP会找Youtube,Vine等视频达人拍创意短视频,对拉新用户特别有效。
好的广告,是让你明晓得是广告,还想继续看下去的。
3.交互:长按视频,表示不喜欢。
刷抖音的时侯,我发觉一颗彩蛋,长按表示不喜欢(见右图)。而通常APP的交互中,长按是拿来收藏,双击是点赞。
因此我特意问了一位产品总监。原先手机屏幕的交互方法很有限,而这些低频的操作就给了一个难一些的交互方法。
4.抖音增加了关注「感兴趣的人」的精力成本
下边这段剖析来自98年的哥哥Haishan:
微博和豆瓣还会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人」,而且抖音这类的小视频APP能让我在短时间内迅速关注好多用户,缘由是它产品设计增加了「精力成本」。
微博和豆瓣须要花时间浏览对方的主页,而小视频倘若能在15s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很容易被观看视频的用户关注。
同学圈如何看抖音?
再来看看同学圈对抖音的评价吧!(来自LI、ender、Henry、坂口小星座等)
「就不晓得抖音是从那里晓得我喜欢猫…」
抖音真的很神奇,我并不喜欢给视频点赞,然而我很喜欢猫,看的关于猫的视频好多,抖音很神奇地给我推了好多猫的视频,但事实上我赞过的四个视频当中没有一个是关于猫的,就不晓得抖音是从那里晓得我喜欢猫……
「抖音的算法,让人上瘾」
我在首页上仍然看,能看许久。而关注的界面快手刷粉丝刷双击软件,反倒极少翻阅。相比微博、微信,注重自己关注人的内容确实不错。
「5毛特效,很有疗效」
抖音的流行,相比于优酷视频等传统网站,大大的增加了人们交互成本。15s一个短视频,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制做完成,配上不错的音乐,和5毛特效(例如耳朵上面放光、换狗头)很有疗效,但是,点赞也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