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早起先查看一眼手机的未读消息,下班的路上点开近来正在热映的电视剧,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用社交平台记录出来,不久以后便会收获好友的诸多点赞……生活就这样被互联网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不再像过去单一地获取信息,而是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思。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在这个时代虽然每位人都能成为链接整张信息网路的一个点。
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
尤其是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用户还能愈加便捷地记录自己的生活。2019年7月,在微博上就有一位博主(@赵明明的限定杂货铺)发布了一支由160个快手短视频剪辑下来的短片。
其中除了有在破平房前练习街舞的小男孩、在诊所进行恢复的病人,还有洒落于各个角落却身怀绝招的民间演员,她们都对生活饱含希望并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显得愈发精彩。短短几天时间,视频就被点赞25万次,播放2400多万次,虽然我们每位人都还能从中发觉自己的影子。
快手上的内容大多也都是这么,没有名星与网红,而是每位普通人鲜活的日常。这实际上正是快手仍然以来所坚持“公平普惠”价值观的彰显。
快手所遵循的并非是单一的流量思维,而是尽量保持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还是在营销推广层面,快手都企图让平台成为普通人记录和分享生活的阵地。
产品发展:从GIF工具到短视频社区
在快手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两位创始人程一笑和宿华对于产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程一笑擅长掌握用户需求,抓准产品的发展方向;而宿华则是技术和算法驱动的人才,头上又具有强悍的能量和感染力。二人互补的特点,让快手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产品之路。
一、快手最初的产品
在快手2011年3月刚才创立的时侯,它还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短视频平台,而是程一笑开发的一款用于制做GIF动图的手机应用,名叫“GIF快手”。即使产品的功能较为单一,但实现的难度却也并不小。除了须要抢占较少的显存,又须要操作简便,因而能够让用户快速制做动图,GIF快手就满足了用户这种方面的需求。
此时的微博也刚才创立一三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GIF快手也借此在微博上进行传播,其分享的内容大多数是用户制做的动图,风格恶搞、接地气,很快便吸引了大批动图爱好者的关注。
与微博80%的内容都来始于转发的情况不同,GIF快手所秉持的是“不转发”的措施。也就是说,用户每制做一个动图,GIF快手就在微博中将其诠释下来。也正由于程一笑关掉了转发的功能,每位用户的内容都还能在微博上根据时间次序被公正地看见。
而假如设置了转发的功能,一部份有意思的内容势必会被大量转发,获得更多爆光的同时也产生显著的腹部效应,大部份用户的内容都会被埋没,这就与快手的初心有所遵守。因而,快手的“不转发”也可以看作是“公平普惠”价值观的最初彰显。
二、坎坷的社区变革
得益于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内容传播,GIF快手积累了最初的用户。但工具型产品有着显著的天花板,快手初期的投资机构晨兴资本就建议快手变革短视频社区,以防止出现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以及商业变现难的问题。创始人程一笑很快就采纳了晨兴资本的建议。
但快手变革后的最初几版产品,虽然并不成功。用户已经习惯于将快手作为制做GIF的工具,突如其来的变革虽然模糊了快手的产品定位,让用户形成了一种陌生感。甚至由于在2012年11月上线的V3.4版本上将“社区”作为主要功能,一时间让产品的DAU(日活跃用户数)从近百万跌落至几万,评分更是各版本中的最低值。
直至快手在此后版本中,相继加入了“关注”、“发现”、“同城”版块以后,快手的变革才逐渐有了成效。
快手的“关注页”与陌陌的同学圈较为类似,主要是根据时间次序去呈现视频,突出内容的时效性;“发现页”则融入了个性化推荐算法,通过每位人的爱好、点赞以及评论习惯去进行加权推荐,呈现用户所感兴趣的内容;“同城页”则可以看见身边人的新鲜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用户的爆光,并加深她们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
这种版块仍然延用至今,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产品体验,尤其是宿华对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应用,甚至比以算法闻名的明日头条还要更早一些。
据悉对于社区型产品来说,用户能够持续性地创造内容至关重要。大多数的社区产品还会有专门的营运团队,以维持平台的调性。诸如Instagram上的图片大多经过滤镜修饰,微博上的内容也以名星和网红的日常为主。这样的内容即使精美,却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快手在内容上所采取的则是一种佛系的心态,不做营运、不做推广,完全让产品自发地成长。因而在快手上,用户不须要考虑自己的内容是否和平台调性相契合,而是可以不加修饰,真实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发觉页和同城页找到同类。这也更能迸发她们分享的欲望,因而持续地为社区注入活力。
三、以算法重新分配流量
不仅个性化推荐算法,宿华团队还在产品中创造性地融入了一种全新的流量分配方法,即“GDP+基尼系数”。简单来说,“基尼系数”原先是国际上拿来反映一个地区贫富差别的指标,数据分布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该地区的贫富差别越高。
通常而言数值高于0.2,说明该地区的收入较为平均,而每年世界平均的基尼系数都处于0.4~0.5之间,整体收入差别较为悬殊。按照Visualcapitalist网站的数据显示,世界上0.7%的人控制着45.9%接近于一半的财富。
而互联网本身作为去中心化的工具,却在实际的营运过程中为了效益创造出另一种不平等。诸如在抖音上占比不到3%的腹部内容抢占了平台80%以上的流量(包括播放量、获赞量、评论量以及转发量),不平等的程度甚至比收入差别还高。
与之不用的是,快手注重于“公平普惠”,将“基尼系数”引入进平台的算法中,把其中70%的流量都分配给了普通人,因而防止显著的腹部效应。抖音和快手其实都是短视频平台,背后的算法却有着迥然不同的产品理念。
可以说,程一笑为快手注入了“公平普惠”的灵魂,宿华则结合算法将其最大程度地呈现下来。
而每位人在内心虽然就会有被别人尊重的需求,假如她们在平台上发布的内容除了没有被埋没,反倒才能被更多人关注和喜欢,则会让她们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这也加深了用户与快手之间的联系,并形成一种归属感。
马斯洛需求理论在产品当中的应用
但与此同时,快手对于内容的不加限制,也为品牌随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营销脉络:逐渐消除外界偏见
在2017年之前,正值4G与联通互联网普及和发展时期,加上互联网人口红利还没有结束,截至2016年2月快手的用户数也早已达到了3亿。但此时快手上的主流用户大多局限于一些低线城市,整体的风格也较为接地气,与互联网主流产品追求美好的调性产生显著的差别,甚至有一些“辣耳朵”。
因而,处于一二线的用户自然而然地对于快手形成了一定的偏见。在她们眼里,快手是low的、是土的,和她们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尤其X博士在2016年6月发布的《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将快手推上了风口浪尖。文章列举了快手上的各类负面内容,指出其除了会对中学生人的健康成长导致影响,并且都会让更多人仿效其中的自杀或则受虐视频。
很快,快手就深陷了舆论的中心,成为了好多人功击的对象。
外2016年,抖音、头条视频(后改为香蕉视频)先后上线,短视频领域的竞争也显得愈发激烈。种种诱因,促使快手作出营销上的改变。
一、以“记录”作为品牌核心
快手的slogan是“记录世界,记录你”,主要是以创作者的角度指出平台的“记录”属性。快手也据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帮助品牌重塑一个积极的形象,改变用户对于快手的认知。
在最初发起的动作中,快手先是在机场和轻轨投放了三张海报,分别以山间青年、天台歌手以及父子两代为主角,传递出“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的信息。
围绕同一主题快手又发布了一支TVC,在30秒的时间内呈现了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用户的生活,并借她们的口说出“生活,没有哪些高低”,突出每位人生活的奇特性,借此来应对外界给快手贴上的“或low或土”的标签。
随后,快手联合代理商奥美发起了一场名为“快手的500个故乡”户外广告计划。在计划中,快手洞察到中国有2.47亿中国人必须背井离乡为生活打拼,遥远的距离加上对故乡深厚的情感,“乡愁”便成了一种普遍的集体情节。而在快手内部,也有高达90%的职工来自外省。因而快手为500名职工每人打算了一面广告看版,约请她们写下对于故乡的想念,进而传递出“每个故乡都值得被记录”的概念,也触发了城市中这些非快手用户的乡土之情,并对品牌形成好感。
在2017年末,快手推出了一支《你的小生活,都是值得记录的大风波》TVC。
在片中快手关注于用户的生活,指出生活当中并不只有新闻报导的这些大事,而是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被记录,哪怕只是自己的儿子第一次下水,或则是自己举行的徒步婚宴,它就会有独到的存在价值。快手也以此进一步迸发出创作者心里记录与分享的欲望。
据悉,快手在这一年中做得最多的便是和各大综艺达成合作,企图让更多一二线的年青人认识并喜欢上快手。其先后合作的综艺包括《吐槽会议》、《奔跑吧兄弟》、《明日之子》、《中国新歌声》等等。
尤其是在《中国新歌声》中,快手以“每个歌声都值得被记录”的概念发布了四支广告。每支广告其实也都只有30秒,却呈现了不同身分普通人跳舞的场景,让她们的歌声才能被更多人看见。从中我们也可以感遭到每位普通人对于生活、对于理想的坚持,快手则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识别二维码查看视频
通过这种营销动作,快手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外界对平台的刻板印象,并将用户从原先的下沉市场拓展到一二线城市。
按照36Kr研究院发布《风口袭来,谁主浮沉?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快手的DAU(日活跃用户数)早已超过1亿,总注册用户数超过7亿,有将近一半的用户都分布于一二线城市,这也与联通互联网整体的用户分布趋向一致,快手虽然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二、发掘“记录”多层面价值
在此以后,快手仍然延续“记录”的属性,但围绕此前“每个人的生活”、“每个故乡”、“每个歌声”这三个层面进行推进,并产生了一定的品牌语言体系。
01、在快手,看到每位人的生活
随着快手的不断发展,平台上的用户也日渐多元,快手则通过两种不同的形式去呈现用户最为真实的生活。
一方面,在2019年的跨年广告中快手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近距离接触用户,并选购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00种生活用文案海报的方式呈现下来,让更多人在繁忙的日常中发觉生活的多种可能。
另一方面,快手则开始深挖平台上用户的真实故事,去更多地看见她们的心里话。2019年初快手推出了首支用户故事影片短片《我叫李勇敢》,记录了一位年幼聋哑的男孩在快手上分享自己的豁达生活,在感染别人的同时收获一段浪漫感情的故事;
快手联合文摇推出的条漫,则聚焦于塔机男孩以及货车司机的日常,她们都在快手上用自己的生活给与别人动力。
这种故事较为真实,将镜头聚焦于日常被忽略的小部分群体。由于快手的出现,她们的生活显得愈发充实、精彩。其背后的价值正如快手在2019年的元旦广告中所言:“在快手,看到每一种生活,更激励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或许在看了她们的故事以后,我们也就能从中吸取能量,对于自己的未来更多一些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