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互联网平台用户数据收集彻底颠覆认知,垃圾短信是人们颇为苦恼的事情

网络整理 2022-05-14 18:05

在信息服务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已经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购物习惯有淘宝,出行有滴滴。这些平台会不断更新用户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用户的特点,什么样的标签才合适,但是这些数据的收集者并没有对用户信息进行适当的保护,就像日常的文档一样,只会不断的在某个目录中添加新的记录,而从不纠正这部分。数据保护。

在个人用户信息泄露方面,垃圾短信让人颇为苦恼。近期支付宝红包活动开始后,不少网民透露,每天收到短信都是扫码领红包,而且短信来源不明,让任何收到短信的人都无从下手。找到信息泄露的源头。对于支付宝来说,这算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却被信息窃贼利用,让支付宝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抵制了红包活动。

2016年上半年,网民平均每周收到20.6条垃圾短信和21.3条骚扰电话。私人号码已成为“公共信息”。在这些庞大数据的背后,是逐渐形成的商业产业链。 360发布的《2017年手机安全风险报告》印证了这一点:仅一季度,360安全卫士就截获了24亿条垃圾短信,其中1.82亿条为欺诈短信,其中大部分伪装成电商和银行通知,容易上当受骗消费者。窃取个人信息已成为黑客非法获利的主要方式。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已经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民权益保护情况调查报告》,2016年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约合每人133元。人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的逐年增加,让大数据时代的每一位网民都仿佛在裸奔。用户个人信息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窃取,商家或平台对数据的大数据分析超出了用户自身的认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进行交易的结果是大数据在互联网上的实际应用,但也是用户泄露后的信息购买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让每个网民在这个时代都没有隐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这个时代,用户信息被盗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事情,但是盗贼们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这件事被抛在脑后。一方面是信息泄露监管不完善,另一方面是网民意识薄弱。

公司“内鬼”成为信息泄露源

用户泄露的高发地点多在互联网、酒店和快递行业。互联网领域的信息泄露比较大。在酒店和快递行业,用户信息是特定于家庭地址和一些外出习惯的。行业用户数据泄露多为快递单码丢失所致。

被称为信息泄露的不仅仅是互联网上的完整的个人信息或商业信息。滴滴遇害女孩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依然挥之不去。由于司机透露了乘客的信息和经常出没的地点,作为谈话,在司机群体之间自由传播,造成安全隐患。乘客的个人信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大大增加了乘客的乘车风险个人信息来源,这也是悲剧引发的潜在悲剧。因素之一。

个人信息来源

然而,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的真正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黑客攻击,另一个是持有大量个人信息的企业、单位、平台的“内部人员”。黑客利用自己的网络技术侵入相关网站后台,窃取公民个人信息进行销售; “内鬼”利用自己的权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出售。从公安破获的案件来看,几乎每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中,个人信息的来源都不会单纯来自黑客或“内鬼”,而是涉及两类犯罪嫌疑人。也就是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黑客和“内鬼”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来源。

在信息窃贼眼中,窃贼不考虑信息泄露的后果,导致信息泄露案件中的悲剧太多,比如2017年因电信诈骗去世的许玉宇,19年——广东跳海身亡的老姑娘,个人信息泄露不再是单纯的谋取私利的灰色产业,而是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大部分电信诈骗案件的帮凶。

机密泄露,损失惨重

用户信息的泄露,并不仅仅是为灰色行业创造了一条利润丰厚的产业链。与灰色行业的收益相比,信息泄露带来的商业损失远大于其收益。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大部分的商业泄密来自公司内部员工的守卫和偷窃。如果经过长时间的科研取得的成果在投入量产前就丢失了,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业务泄露可能导致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成为历史。

商业泄密不仅会导致公司辛勤的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抄袭,甚至在客户信息泄露后,也会让对手摸清底牌,导致在合作被抢、技术超车、产业结构被抢的情况下。一个相对单一的公司在重要机密泄露后将面临生死攸关的局面。

一些跳槽员工怀有恶意,带着公司的商业机密逃跑。这就是商业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任何商业技术或科研成果的成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省了大量的研发投入,但商业间谍活动是违法犯罪行为,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靠正道,靠歪门邪道是不会长久的。

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熟,但服务型企业显然对用户信息管理不够重视。在信息时代,用户信息已经变得一文不值,被随意出卖个人信息来源,但随着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窃取对手用户信息已成为商业战中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尤其是在当前在用户信息满天飞的时代,网上寻找信息源并不费力,大大增加了商战的严重性。用户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商场里的致命匕首。

大数据 信息泄露 数据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