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看到这个问题,虽然没有一下子想起“看山还是山”的领悟经历,倒是想起了自己印象很深的一次领悟,与“看山还是山”有点类似。
那是在成都的时候。那两年里我一直致力于抽象思想和真理的探索,觉得大多数人只生活在形式和表象之中,而只有穿透和摆脱形式,才能看到更高的真理。所以大街小巷里的人们都热衷于做的很多事情,我都感到不屑,觉得没意思,没意义,可能这时候我就处在所谓的“看山不是山”吧。当抽象探索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我发现自己对通常的生活基本上都没了兴趣,除了有时候的静坐和冥想能带给我一些非凡的体验,我对很多事情都没有了热情……我变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有一次,我中午下班休息时,去一家德克士店买了点东西,一边坐着吃,一边看克里希那穆提的书。看到某个地方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种领悟:形式本身就是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脱离于任何形式而孤立存在的内容。生活就是形式,没有脱离于任何形式而孤立存在的所谓的生活的真实。这基本上是当时的原话,我印象很深,把它写在了书边的空白处。后来,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接触和尝试人们都在过的那种生活,那种以前我觉得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在街上走着走着买个路边摊吃吃(以前我觉得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其他时间吃东西都是多余的,是逃避自己无聊的表现)。后来我的生活慢慢就变了,开始渐渐又回到人们都在过的那些生活,开始尝试将自己的那些抽象探索与现实生活形式相融合,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和否定后者。这应该多少与“看山还是山”有点类似吧。
很感激这次邀请的因缘,让我一气呵成地说出了这次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