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记者 邱天
今年春节期间,气温一路走低,取暖器、热水袋、电暖器等各种取暖神器纷纷亮相,成为寒冬的宠儿。这些看似方便好用的加热神器,其实也很“危险”。近年来,各种“发热神器”使用不当导致皮肤灼伤的案例不计其数。
封面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烧伤科获悉,该科近日接诊了一名男子阿海(化名),他的大腿因睡得近乎暖和而被“低温烫伤”。热水瓶。一个月后,伤口严重感染。根据医院的评估,阿海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清创治疗,以后会在烧伤部位进行植皮手术。
无声的低温灼伤
一般来说,烫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接触高温物体,如开水、热油、热汤、火锅边等。与如此明显的高温烧伤相比,低温烧伤显得无声无息。
“很多病人睡前喜欢在床上放一个温水袋保暖,早上起来发现身上会起一堆小水泡,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一般是指长时间暴露在中等温度下,热源会造成皮肤损伤。研究表明,烫伤人体皮肤的最低温度为44℃,而温暖的表面温度水袋温度可以超过75℃,这些物品长时间与皮肤接触可能会造成低温灼伤,随着温度的升高,伤害也会相应增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烧伤科主治医师吴俊良告诉记者。
低温烫伤是怎么引起的?
低温烧伤的热源温度虽然不是很高,但如果接触时间过长,热能会从表层传导到深层组织,对深层真皮甚至深层皮下造成损伤。组织,损伤常达到真皮深处,甚至全层皮肤坏死。诊断为深度 II 或 III 烧伤。在早期,低温烫伤的皮肤表面往往看起来并不严重,而且往往只是一个小水泡,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如果不及时处理,伤口很容易演变成溃烂并发展到深处。如果发生在足跟和胫骨前部等供血不足的部位,损伤甚至可能到达骨骼。因此,低温烫伤的愈合往往比较困难,甚至几个月都难以痊愈。许多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坏死组织并进行皮肤移植以覆盖伤口。
低温烫伤后怎么办?
当加热设备长时间使用,发现皮肤出现红肿、脱皮或起水泡时,说明出现低温灼伤,建议立即进行“冷疗”。即用流水冲洗伤口、冷敷或用毛巾包裹冰块等冷敷。通过冷疗,可使创面迅速降温,减少热对组织的持续损伤,减少创面渗出和水肿,同时减轻疼痛。
“一般来说,冷疗越早开始越好,持续时间最好在20分钟以上,直到伤口不再疼痛或疼痛明显减轻。不要:切勿直接接触皮肤或用冰块冲洗水。避免局部冻伤,进一步加重伤势。” 吴俊良说。
如果发现局部出现水泡或皮肤破裂,建议立即到专业烧伤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不要:
1、涂抹任何有颜色的药水,以免影响对伤口深度的判断。涂抹药膏;
2、为了防止热量散失,清创困难;
3、涂抹酱油、牙膏等,避免进一步感染。
加热提示:
冬季,环境温度相对较低,是低温烧伤的高发季节。加热时,需要特别注意加热工具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和时间。
选择暖宝宝时,不建议让暖宝宝直接接触皮肤。最好分开几层衣服,定期更换粘着的部位。永远不要坚持温暖的婴儿直到黎明。
使用装满水的热水袋加热时,建议仅将热水袋装满 70%。尽量排气后拧紧盖子,防止开水溢出烫伤。穿过衣服使用,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当需要用热水袋给被子加温时,可以在睡前把它放在被子里,睡觉时尽量让热水袋远离腿和脚,以免被低温烫伤。长时间接触您的腿或脚。
此外,还有以下4类人群特别容易出现低温烫伤,在使用取暖设备时应更加警惕:
1、老年人:周围神经敏感性低
2、糖尿病和中风后遗症患者:四肢感觉迟钝
3、婴幼儿:神经系统不发达,表达能力差
4、醉酒:醉酒时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