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代运营公司虽然背后有知名企业支持,服务质量有保障,可是高额的运营开销让众多小型商户感到犹豫,另外代运营行业内部也充斥着不少不规范的现象,这确实让人感觉既向往又无奈。
费用之困
小本经营的店家,面对头部代运营公司动辄十几万的运作开销,感觉非常惊人。像唐旭这样的小型商户,原本打算通过代运营来改善店铺经营状况,却被这高额的花费挡住了去路。这么高的进入条件,让小本经营者们在决定是否找代运营时感到很为难,毕竟每一分钱都积累得不容易。
承诺成空
唐旭和代运营公司签合同的时候,对方保证业务结束后店铺能赚钱,每天订单稳定在五十个左右。但结果完全不一样,经营方法不但没见好转,商品渠道也从淘宝换到了拼多多。这让唐旭原本的期望落了空,不仅没收到想要的结果,还把时间和钱都白费了。
话术陷阱
一位曾经从事代运营行业并负责合同退款工作的人士讲,签约之前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会进行信息交流。像陈明这样的工作人员,会针对店铺遇到的问题归纳出能够招揽顾客的说辞。他们不会透露实际效果不明显的案例比例,也不坦言不同商品类别经营上的复杂程度,蓄意隐藏重要情况,使得客户在不知情状态下达成合作。
合同猫腻
合同中明确指出,商家必须完全依照运营人员的要求行事,否则会被认定是单方面结束合作。这实际上是代运营公司设置的一种不公平的约束,他们能够借故指责商家不配合,例如抱怨商家充值推广进度迟缓,或者商家没有采用他们的摄影和图片处理服务。如果客户对服务质量不满而停止付款,商家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这对商家来说实在太过分了。
盈利模式
与唐旭对接的单位单独计费不一样,陈明他们企业主要靠“每季度交的钱 加上提成”来赚钱。这两种赚钱方法有各自的优点,不过,不管用哪种方式,帮着做运营的公司都应该把工作做到位。可实际上,有很多公司只关心怎么赚更多钱,不去管对客户好不好,也不负责任。
违规操作
部分商家委托的运营机构与恶意推广企业联手,唆使商家进行虚假购买活动,从中牟取不正当利润。一旦业绩不达标,便将过错归咎于推广企业。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商家应当先建立稳定的销量基础和良好的用户评价,再进行扩大宣传,抖音平台对商家运营服务也有相应的准则。然而,这些不守规矩的运营机构不把规定放在眼里,扰乱了市场的正常运作。
挑选代运营公司的时候,是不是碰到过同样状况?这篇文章挺有参考价值,记得点个赞再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