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购过程中,那些看似好评如潮的评论,实则很可能都是虚假的。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已经对我们购物的决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面对这一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着手整治
虚假好评乱象丛生
电商平台里虚假好评的情况很普遍。有些商家甚至自己动手,利用AI技术制作假的顾客展示图片。拿某电商平台的连衣裙评论区来说,里面的几张展示图人物长相完全相同,放大后还能看到有六根手指,这显然是AI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更过分的是,有些商家还充当了评论的“搬运工”,窃取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有的卖家甚至抱怨,自己的评论区几乎被清空一空。
“水军”中介明码标价
为了增强商品形象,许多商家聘请了所谓的“水军”作为中介,专门负责购买正面评价。在二手交易领域,记者接触到了这些“水军”中介,他们给出了具体的价格,提供半托服务时每笔交易要收取5元费用,若是全托服务,费用则是7元。除此之外,还有中介在出售所谓的“鱼塘”——即刷手群,只需支付498元,就能加入一个大约有500名成员的刷手群。由此可见,“水军”刷评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侵犯消费者权益
张清鑫律师来自北京盈善律师事务所,他提到有些商家会假装成买家发表评论,甚至雇佣他人来刷好评。这样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通常会通过查看评论来挑选商品,但虚假的好评却让他们难以真正了解商品。这种行为破坏了交易的公平性,消费者可能会因为虚假的好评而买到不符合预期的商品。
危害网络安全与社会诚信
闫怀志指出,虚假评价引发了诸多问题。真实的评价难以显现,消费者在购物时如同雾中赏花。长期存在的“造假获利”的不良竞争,给诚信商家带来了压力,损害了电商平台的信誉,并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了冲击。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了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
多方治理虚假好评
打击虚假好评非一日之功,需各行各业携手合作。相关部门需增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打造“一地受罚,全网制约”的联合惩戒体系。同时,网络平台需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化算法,对违规商家实施流量限制或账号冻结。此外,行业协会可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公布信誉“红榜”与“黑榜”。
畅通举报渠道
张清鑫提出,平台需要更加重视那些真正购买商品的顾客,并且要确保顾客的举报途径能够顺畅无阻。这样一来,虚假的评价将无处遁形,同时也能激励顾客积极指出问题,共同打造一个优质的购物氛围。在这样的真实透明的购物环境中,顾客可以安心选购商品。
在网购过程中,你是否遭遇过虚假好评的情况?你觉得有哪些策略可以有效地遏制虚假好评的蔓延?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