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原本是购物狂欢的节日,然而商品价格却引发了最大的争议,使得消费者既喜爱又憎恨。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玩法也越来越多,那么“双11”的价格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
主播价格乱象
11月8日,有关“某主播直播间产品价格高于官方”的话题在微博上成为热门,并一直持续到“双11”期间。不少消费者指出,在11月4日,某品牌在天猫官方旗舰店推出的护肤品套装价格突然下降,这个价格远低于主播在直播间所标示的价格。主播经常宣称“全网最低价”,然而,他们的承诺往往难以实现,这种套路化的表演让很多人,包括李小姐,都感到十分厌烦。
抢购乱象丛生
“双11”预售活动启动,关于“如何在直播间购物更省钱”的攻略讨论热度持续上升。赵小姐在10月24日晚7点就迫不及待地等待商品预售链接,然而未能成功抢购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有人愿意支付稍高的价格来转手。直播间里“全网最低价”、“前15分钟付定金可免定金”等宣传手段虽然吸引了众多目光,但也有不少消费者认为这只是商家的一种手段。
价格算法复杂
不少消费者对满减算法的复杂性颇有微词。商品的主图价格与加购价格不一致,活动详情需等到时间才能揭晓。孙小姐对此感到十分不便,原本打算在“双11”期间更换平板,却发现线上线下价格相同,购物体验大受影响。她坦言,这样的购物体验甚至不如直接去实体店购买。
先涨后降疑云
波司登羽绒服涨价后打折的消息引起了广泛讨论。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的赵占领律师表示,判断商家是否违法,重点在于涨价和降价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了七天,有些商家为了绕过监管,会提前涨价。消费者很难辨别价格的真实情况,感到防不胜防,这也使得大家对“双11”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消费趋于理性
尽管部分消费者在抱怨“心累”的同时依然热衷于购物,但众多网友对没有陷阱的“双11”时期怀有怀念之情,消费态度已逐渐趋向理性。他们不再盲目追随潮流,转而开始对价格进行冷静比较,甚至有选择地在实体店进行消费。比如,有些消费者因为线上购物体验不佳,便转向商场去挑选商品。
诚信与监管
商家需恢复诚信原则,拒绝采取涨价后降价、虚假宣传等策略,确保消费者得到实际优惠。同时,监管部门需强化监管力度,对违反规定的商家实施严厉处罚,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唯有如此,才能使“双11”活动回归到推动消费、惠及消费者的正确轨道。
如今的“双11”购物节,你是否还会像以往那样疯狂购物?若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