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口罩变得难以购得。消费者不仅要承受电商平台取消订单的困扰,海外采购时还可能遇到价格无理上涨,甚至买到有问题的口罩,这确实让人感到非常烦恼!
电商砍单事件
2月3日,武汉的叶女士在一家电商平台用76元购买了三盒x - condi口罩。商家承诺会在24小时内发货,然而叶女士并未收到任何物流更新。电商平台解释称,供应商原本承诺供货,后来却声称口罩被征用,并表示平台也是受害者。然而,消费者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商家未能供货,落款日期为2月1日,而在2月2日商家还宣称有货,并且APP下单的用户会优先发货,这让人怀疑商家有推广APP的嫌疑。
中消协调查发现
中国消费者协会经过调查发现,有些商家实际上并没有库存,或者是在等待涨价时囤积货物。他们利用消费者急于购买防护用品的心理,诱导他们下载APP、注册账号并下单,从而获取他们的个人信息。即便平台没有货、货物短缺或货源中断,他们仍然大肆推广,声称有货并承诺发货,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当的。
平台砍单原因
陈音江提到,商家若单方面取消订单,其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小,成本也较低,然而带来的收益却十分可观。此举可以提升App的下载量、吸引新用户以及增加流量,因此,平台上的砍单问题已成为了消费者投诉的焦点。这也让消费者开始质疑平台是否在通过销售商品来推广App。
海外采购难题
为了减轻口罩短缺的问题,众多消费者和商家纷纷从国外进行采购。在韩国,一些工厂隐瞒了实际的库存量,并且抬高价格,使得口罩的购买价格从年初的3元每只上涨到了20到25元每只,甚至有商家报价高达48元每只。供应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后期禁止采购方进入工厂,导致消费者和商家都无法准确了解实际的库存情况。
韩国本地情况
韩国民众还有代购者在购买口罩时也遭遇了困难。韩国政府已经开始对恶意囤积、哄抬物价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有些案例中,不法商家甚至收购了过期的口罩,经过一番包装后以高价出售。这表明韩国口罩市场同样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口罩处理
1月26日,淘宝公布了部分涉及问题的口罩商家处理结果,其中首批共有7家店铺被曝光,它们涉嫌进行价格欺诈、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售卖过期或质量低劣的口罩。在疫情期间,生产和销售这类问题口罩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刑法规定。
这种口罩问题何时能够彻底解决,对此你有何看法?赶紧点赞、转发这篇文章,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