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世界总是充满新鲜事物,很多小朋友对主播产生了依赖,甚至不惜私用父母的钱财进行打赏。在杭锦旗,就有一名9岁的孩子,用父母的银行卡给主播打赏了超过一万三千元。这笔钱还能追回吗?
打赏事件曝光
2020年4月3日傍晚,内蒙古杭锦旗的一个9岁小孩用他爸爸的手机在抖音上观看和平精英游戏的直播。在这过程中,他往自己的抖音账号里充了13216元买抖币,并且给主播送了大量的礼物。到了4月4日晚上,阿某在转账时发现银行卡里余额不足,这才意识到钱已经不见了。
孩子为何这样做?他们给出的理由虽然稚气,却让人感到无力。当被问及为何要打赏时,孩子回答得直截了当:“因为我在游戏里玩得不错。”这样的天真想法,反映出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不足,以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欠缺。
家长紧急求助
阿某夫妇发现银行卡里少了超过一万,心情十分焦虑。他们不仅心疼自己辛勤劳动所得,还担忧孩子可能因此学会挥霍无度。经过一番讨论,4月4日晚上,他们决定前往派出所,寻求民警协助找回这笔损失。
派出所内,阿某夫妇既焦虑又内疚。他们焦虑的是担心钱款无法追回,内疚的是觉得自己没有妥善管理孩子的手机。民警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细致地了解情况,并开始着手调查。
民警积极协调
民警在全面掌握情况后,立即采取了行动。他们首先与抖音客服取得联系,并向其详细阐述了孩子擅自打赏金钱的整个过程。根据客服的指示,民警帮助阿某夫妇准备了必要的监护证明材料,并协助上传至平台,以证实这是孩子未征得家长同意的行为。
民警与客服交流频繁,持续关注进展。客服要求提供额外资料,他们立刻着手处理;遇到问题,他们主动寻求解决办法。整个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心和快速的行动力。
平台返还钱款
民警和家属齐心协力,终于找到了钱。4月7日中午,抖音官方确认了情况,将孩子打赏的钱全部退还。阿某夫妇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的大石头落地了,对民警充满了感激。
阿某夫妇通过这次退款成功,感受到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这也让他们意识到,必须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电子设备使用的监管,不能掉以轻心。同时,此事也对他们起到了警示作用。
法律依据解读
从法律角度分析,这类事件有具体规定。根据我国《民法总则》,未满8周岁的个体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而8周岁及以上的个体则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在行事时,必须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认可。
阿某夫妇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他们对平台及主播的打赏款项有追讨的权利。孩子与网络平台形成了网络购物合同,由于金额较大,并不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因此可以主张该合同无效,以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家长监管建议
家长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需严格监督孩子的手机使用,绝不能放任自流。同时,要教育孩子认识到金钱的珍贵,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
家长千万不能让孩子知晓支付密码。应设定支付额度,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多陪孩子进行户外游玩,降低他们对网络世界的依赖,从根本上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你是否遇到过类似孩子给主播打赏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