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的爆款困境
想要让文艺片成为热门作品非常不易。热门作品需要广泛的受众基础、契合主流的价值观,并且能够激发公众的共同记忆。然而,文艺片通常面向的观众群体较小,很难达到这些要求。许多文艺片仅在小范围内流传,缺乏有力的商业元素作为支撑,与热门作品的标准相去甚远。
现在很多文艺电影在推广时都不愿提及“文艺片”这个词。比如有些电影的制作方和导演,他们怕观众和影院会把它们和“糟糕的电影”联系起来,这反映了他们对自家电影缺乏信心。
市场对文艺片的接受度
目前,市场上对文艺片的态度有限。总体上,文艺片的票房成绩普遍不如商业片。多数影院对缺乏人气的文艺片兴趣不大,除非有确保盈利的观影团体。
有的文艺电影靠好评传播赢得了良好业绩。比如,《草木人间》这部电影在2024年4月3日上映,票房达到了1.21亿,它的上映还促进了其他文艺电影的票房表现。
片方的多样诉求
市场对影片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制片方只希望影片能收回成本,将其当作一种投资;有的则更注重通过影片传达个人观点,重视创作的艺术价值;另外一些则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电影理想。
实际上,真正为了梦想而拍电影的制片方并不多。电影作为一种商业产品,票房收入对制片方至关重要。多数制片方还是希望通过电影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
奖项与票房的关系
现在,“奖项”和电影票房之间并不总是紧密相连。不少获奖的文艺片票房反响一般,而有些票房很好的电影并未赢得关键奖项。由此可见,电影要想成功,关键还是要顺应大众的喜好,奖项并不能确保票房的火爆。
举个例子,有些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影片,在商业收益方面并不如一些商业巨制。比如好莱坞的《阿凡达》,它的商业价值或许超过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爱乐之城》。
文艺片的营销成本
中小型文艺片的宣传费用所占比重较小。通常宣传费用约占5%至12%,若超过此范围,市场风险便会上升。这类影片的观众群体相对有限,过度的宣传投入可能难以收回成本。
由于预算有限,宣传材料主要投放在一线城市的一些区域。而三、四线城市由于观影习惯等因素,常常被忽视,这也导致了文艺片在这些地方的推广受到阻碍。
文艺片的未来之路
文艺电影若想在市场上取得更佳表现,需在坚守艺术品质的基础上,适度融入商业元素。例如,在剧情设计上更贴近民众日常生活,提升影片的观赏价值,从而拓宽观众基础。
影院和艺联应当为文艺电影提供更多机会。艺联在安排放映时,应充分考虑,为具有潜力的文艺电影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同时,影院也不应只看重商业利益,而要推动电影市场的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