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线切割革新光伏格局
金刚线切割技术在单晶硅片生产领域得到率先应用,显著减少了生产成本。自2014年起,单晶硅行业凭借这一技术优势,逐步在多晶硅片市场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隆基股份自那时起加快了技术的推广步伐,其“银川隆基年产2GW切片项目”全面应用了金刚线技术,促进了整个行业对新技术需求的增长。
2014年至2015年间,日本东洋、中环股份等企业广泛引入了金刚石线切割单晶硅片的技术。这一做法促进了光伏太阳能行业对金刚石线需求的提升,并且对光伏市场的现有结构产生了影响。
易成新能的业绩之痛
易成新能公布的中期财务报表显示,亏损额高达两亿。亏损主要源于砂轮切割技术已被金刚线切割技术所取代。在单晶硅行业,金刚线切割技术已相当成熟,并被普遍应用。易成新能未能及时适应这一技术变革,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亏损情况显现了技术革新对企业产生的效应。若企业未能跟上光伏技术的快速进步,便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先机,业绩下滑的风险也随之而来。
单晶硅片产能扩张趋势
中环股份在光伏行业活跃不断,他们主导的四期单晶硅生产项目即将竣工。项目完成后,单晶硅片的产出预计可达15吉瓦,这一数字与隆基股份的产能相仿。这一情况反映出,中环股份在单晶硅市场展现出强烈的野心和详尽的战略布局。
行业报告指出,单晶产品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新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单晶硅的生产成本。2016年,单晶硅的平均成本为3.69元,但到了2017年上半年,这一成本已降至3.17元。预计到2017年底,成本将进一步降至2.96元。这种成本上的优势正日益凸显。
国内市场策略调整
中环股份与隆基股份均坚定地选择了单晶技术这一发展道路。过去,中环股份生产的单晶硅片主要销往海外。然而,如今国内需求迅猛增长,公司已提升了对国内市场的供货比例。预计今年,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将占总出货量的一半左右。
市场需求的波动导致策略需要调整。国内市场发展迅猛,企业若能迅速调整策略,便能把握商机,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进军大硅片新领域
中环股份携手晶盛机电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共同注资五十亿人民币,创立了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大硅片的研究与制造,目标客户群体为集成电路领域。项目总投资预计可达三十亿美元,首轮投资已投入十五亿美元,彰显了公司对未来的长远布局。
中环股份体现出对多元化发展的深刻理解。这一举措不仅为公司在半导体市场的竞争提供了坚实基础,还扩大了业务领域,有效减轻了行业波动带来的风险。
企业历史与行业地位演变
2014年以前,中环股份在单晶硅片领域处于领先位置,这一点从其收入数据上可以清晰看出。然而,从2015年开始,隆基股份采纳了金刚线切割技术,这一变革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产量,其收入已经超过了中环股份。
2017年年末,中环股份的产出几乎与隆基股份持平,而且二者均采用金刚线切割技术生产。中环股份在半导体材料制造领域拥有五十余年的丰富经验,其行业影响力依然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