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传播优势
在当下这个数字化时代,多平台传播成为信息快速传播的关键途径。微短剧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众多用户。2024年10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的指导下,18家机构共同推出了一个创作项目。该项目在多个平台上发布了众多微短剧,播放量迅速攀升,很快便达到了百万甚至千万级别。这为文化旅游信息的传播搭建了一个庞大的观众基础。
同时,各平台用户特点各异。小红书主要吸引年轻女性,微博则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微短剧利用这些平台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推广,有效触及不同人群,进而增强文旅领域的影响力。比如,在小红书上发布有打卡点的微短剧视频,吸引女性用户去实地打卡;而在微博上,通过话题互动,激发更多人关注文旅目的地。
大小屏融合助力
大屏幕,比如电影和电视,其视觉效果强烈,影响力广泛;而小屏幕,以手机为例,则因其便携性和随时可观看的特点而受到青睐。微短剧通过整合大小屏幕,巧妙地结合了两者的长处。在电视上,我们可以把优秀的微短剧制作成专题节目,从而提升其知名度和公信力。某些地方电视台设立了专门的微短剧频道,专门播放与本地文化旅游相关的节目,以此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
手机上主要就是微短剧传播的地方,用户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随时观看。当微短剧在手机上受到热捧,这种热度又会传递到大屏幕上,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比如,某个在短视频平台上大受欢迎的文旅微短剧,会吸引电视台的注意,随后被安排在电视上播放,吸引更多观众,从而为文旅宣传起到了双重保障的作用。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
2025年,广电总局将大力推行“跟随微短剧游历”的创作项目。该计划的目标是利用微短剧展现各地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创作者们将亲自走访众多旅游景点进行拍摄,使观众在欣赏微短剧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当地独有的风土人情。
本年度计划制作约100部重点作品,尝试多种“微短剧与文化旅游”结合的新模式。比如,有一部讲述江南爱情故事的微短剧,它描绘了乌镇的风光,如小桥流水、古巷人家,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游览。这类微短剧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旅游热情,还将微短剧的流量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
“微短剧”细分领域计划
除了文旅领域,微短剧在众多小领域也制定了创作方案。到2025年,我们将聚焦于与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及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法律法规,推出一系列“跟随微短剧学法”的优质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传播法律知识,相较于传统的普法方式,更具吸引力。
同时,我们将启动“跟随微短剧领略经典”、“跟随微短剧普及知识”以及“在微短剧中探寻非遗”等系列创作项目。这些项目将在特定领域推出约300部具有示范意义和创意价值的微短剧。例如,“跟随微短剧领略经典”项目,它将四大名著等文学名著以微短剧的形式展现,有助于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经典;“在微短剧中探寻非遗”项目,则能够展现剪纸、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微短剧 + 品牌传播”成效
2024年10月启动的“微短剧里看品牌”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个活动促进了微短剧在品牌推广和内容生态上的作用。不少制作公司加入了创作行列,通过微短剧来讲述品牌故事。例如,大衍娱乐在品牌专属微短剧领域尝试了新的方式,借助微短剧生动展示了品牌理念给消费者。
计划逐步推进,未来将出现众多高品质品牌专属的短视频剧集。这些剧集成为品牌与顾客之间互动交流的关键纽带,有助于品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比如,一部讲述某运动品牌故事的短视频,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的目光,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销量,同时也为短视频内容生态带来了新的生机。
政策对微短剧行业影响
政策的实施对微短剧行业产生了三项显著效应。首先,它打破了原有的界限,使内容领域得以拓展。过去,微短剧多聚焦于甜宠、霸道总裁等题材,而现在,在政策的推动下,它们开始涉足文旅、法治、科普等多个领域,不再局限于单一题材。这样的变化,满足了群众对于娱乐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鼓励创作,提高作品品质。众多创作项目促使创作者深入探索各类主题,追求思想深刻、艺术高超、制作精良。预计到2025年,将制作出一批高质量的微短剧,为观众提供更佳的观赏体验。此外,产业间的融合推动了行业的进步。微短剧与文化旅游、品牌推广、科普教育等行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促进各领域共同发展,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你认为微短剧在哪个行业的发展规划最吸引你?欢迎点赞、转发这篇文章,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