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量成公开秘密
直播行业里,数据造假问题普遍存在。业内人士透露,提升人气和流量是普遍采用的方法。王凯,一位直播平台的技术运营人员,他的主要任务是增加直播间的人数。负责刷量业务的公司高层也直言,他们的粉丝增长策略与官方一致。不管是主播、刷量公司还是平台,直播间刷量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直播行业表面看似繁华,但数据真实性却大不如往昔。商家与观众所目睹的繁荣景象,不少或许只是表面文章。
挂榜人气交易
直播间的人气是可以交易的。每100个关注度,需支付220元。此外,还支持双击、评论等互动行为。这和商品标价类似,这种交易在业内是公开进行的。
挂榜交易看似热闹,实则直播间内并无真实观众。商家投入的资金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反而助长了刷量机构的壮大。
平台监测与风险
平台并非对刷量行为毫无了解,定期会对合作运营方进行检查。若检查发现有人为提升粉丝数、人气和互动量等违规操作,平台会实施封号处理。刷量机构负责人黑皮也承认,若账号因刷量被封禁,他们无法对此负责。
尽管有监控和处罚手段,刷量行为仍未完全消失。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举动不会被发现。这种现象反映出,平台在监管工作上还需进一步强化。
抖音Dou+问题
张蕊在知乎提到,抖音的Dou+功能最初用户留存和互动表现尚可,但从2019年初开始就出现了问题。官方推荐的粉丝中掺杂了无效账号,这使得留存率有所下降。而且,目前还有一些刷量团队存在,它们严重干扰了抖音数据的真实性。
抖音新推出了直播助力服务Dou+,主播付费后,平台便能为他们引流。但若想留住用户,视频内容的运营同样关键。这表明,单纯追求流量并不能长久维持直播间的热度。
快手推广模式
直播推广服务按实际效果计费,只有当观众进入直播间时才需付费。官方建议,在午晚高峰时段直播,出价越高,吸引观众的效率就越高。比如抖音平台,投入100元,预计能吸引50至300位观众,还能自由选择曝光时长。
代运营机构收费明确,未进入排行榜的粉丝费用为每百人32元,而进入排行榜的粉丝费用则为每百人78元。快手和抖音的推广手段不同,这也使得刷量操作有了多种选择。
平台自带刷量手段
王凯的直播平台上装有自动回复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会先筛选直播间里常出现的弹幕信息,接着根据这些信息发表评论。如果弹幕里经常出现“666”,机器人就会相应地重复发送这个内容。
想要在抖音购物车购物,粉丝数得超过一千。而负责接单的主播,还得对销售结果负责。不过,为了追求利益,刷流量的事情挺常见。这样的做法,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是一种伤害。
面对直播行业出现的虚假流量现象,我们应如何实施有效管理?恳请大家留言、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