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低价还不够
从拼多多出海的实践来看,仍然是高位补贴商家、低价吸引用户、聚集更多用户的方式。但这一招在海外可能行不通。换句话说,低价是不够的。
首先,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在美国拉新产品的成本持续上升。根据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SimplicityDX 的研究,不断上升的客户获取成本正在影响电子商务行业的盈利能力。2013 年,商家每获得一个新客户,平均损失 9 美元,而现在他们损失了 29 美元。
八年来,客户获取成本增加了 222%。据LatePost报道,跨境从业者此前曾披露,美国每用户每笔订单的成本约为20美元,欧洲情况类似;在东南亚,它是 5-8 美元。
可见,在美国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不断上涨的获客成本将是拼多多低价战略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外,物流、仓储、出海晚也是拼多多的弱项。
今天,在中国,3-4天的交货基本上是电子商务的常态。但在海外,物流成为巨头出海的考验之一。
以字节跳动旗下的凡诺为例,平台上的大部分负面评论都集中在时效性问题上。有消费者表示,最初是被凡诺的低价所吸引,但下了几单后,始终没有收到货。Fanno给出的反馈是消费者需要等待3-5周才能发货。
据悉,TikTok电商从中国到英国的物流时间至少需要10-15天,还有一个多月。
这不是字节跳动家族的困境,而是本土玩家出海的通病。
特木目前只在大陆设立跨境仓库收货,干线运输和目的地派送均依赖第三方。由于前期GMV规模尚未形成,平台难以具备物流的议价能力,不适合大型海外仓。Temu显示的交货时间一般为5-15天。
而且,特木偏爱的北美市场,以物流配送成本高而著称。亚马逊必须组建自己的团队来做物流。在物流方面,无法避免对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未来,特木如何咬住物流这块硬骨头,将是关键一环。
出海的时间比较晚,这也是拼多多的劣势。
拼多多进入的北美市场已经是专家云集,包括亚马逊这样的强者。截至 2020 年,大约三分之二的美国消费者是亚马逊 Prime 会员。根据 Marketplace Pulse 发布的数据,亚马逊将在 2021 年占据美国电子商务总支出的 42% 的市场份额。
与国内外同行相比,拼多多也“姗姗来迟”。
1999年以来,阿里先后推出速卖通、Lazada、Trendyol、Daraz等海外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其国际业务板块营收154.51亿元,堪称“小而大”。
京东于今年6月18日推出“京东全球贸易”,聚焦北美和东南亚市场,供应链服务覆盖全球近230个国家和地区。
“跨界新人”字节跳动也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试水海外电商,先是与Shopify达成密切合作,再与沃尔玛合作实现2010年以来第二个直播项目开业印度尼西亚和英国的当地商店。
而拼多多直到今年9月才以非常低调的姿态进军海外。无论是出海的时间,还是出海的“基础设施”,都没有明显优势。拼多多,你是如何赢得这场海战的?
3、拼多多出海中奖的几率是多少?
虽然挑战重重,但拼多多在跨境电商方面优势显着。
在跨境电商中,黄峥的团队并非“新人”。在创办拼多多之前,他们曾就职于多家海外公司,如婚纱、快时尚海外独立站公司“乐贝”、旗下孵化的摩餐、游戏海外公司游塔。
可见,拼多多的团队有一定的出海经验和能力。
在基础设施方面,拼多多也有一些不错的筹码。
一方面,选择北美作为第一站,意味着拼多多可以依托北美高消费能力和成熟的物流支付体系。依托这些成熟的资源,特木可以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快速搭建自己的设施体系。
另一方面,8月底,极兔在欧美跨境电商市场推出“极兔网宝”,主打跨境小轻配送服务,与拼多多不谋而合。因此,业内人士猜测,极兔此举是为了支持拼多多出海。
不管拼多多和极图最终是否会构建物流体系,极图进军欧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拼多多的海外征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拼多多并没有将“一键通”的玩法带到海外。在特木上,暂时只有明码标价和诱人折扣,并没有“团购”玩法等附加功能。这也意味着拼多多的“王帮”玩法实际上并没有派上用场。
10月,拼多多的触角已经延伸到非洲,推出了特木。在业内人士看来,欧美客户普遍没有分享链接的习惯。特木可以专注于低价,无需反向培养用户习惯。如果拼多多在非洲大举推出特木,可能又是一个“菜刀”,更符合当地市场对低价的追求。
不排除未来“砍刀”将在海外改变手法,继续上演疯狂蔓延的现象。
对于拼多多来说,诱人的低价背后,还有物流体系待建,出海的可能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