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和谈论2019年「在网易云音乐听了多少首歌」,「年度歌手是谁」时,网易云音乐在2020年开年更新了它的7.0版本。
7.0对于入口级的英文互联网产品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它是这个产品过往心法的集中彰显,又是下一个世代这个领域产品大趋势的折射。
例如手淘的7.0版本,最大的改变是商品详情新增精选短视频合辑、店铺首页和全部宝贝中看宝贝都支持短视频。这个版本更新发生在2017年,但其实,这是电商平台接近线下购物体感的一次预告。5G时代,我们在天猫发觉商品更多以短视频和直播呈现,当我们发觉短视频的时侯,就是在发觉商品。
陌陌的7.0版本界面显得更扁平,公众号文章的点赞弄成了「好看」又弄成了「在看」,短视频在各类维度嵌入陌陌,一开始用户吐槽不习惯,久而久之也就「真香」。
再例如应用宝的7.0版本,从应用分发转变到了「内容+服务」的分发,这个转变的大背景是联通互联网红利走到尽头,应用分发被重塑。
从电商、社交到应用的入口,7.0的版本都意味着新的内容环境与产品环境。音乐也不例外。
在音乐盘面逐步交到95后手上时,网易云音乐7.0版本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音乐发觉效率的一次迭代,用户体验的再度升级,长尾音乐价值的充分释放。
01
网易云音乐7.0新增了什么功能?
关于此次网易云音乐的改版,有不少彩蛋,用户可以自己去发掘。在这儿我想先注重谈一谈这次改动对音乐发觉效率来说意味着哪些。
网易云音乐的发觉主动权向来是给用户的,不仅首页banner是重营运以外,其他全是产品和数据驱动,不同的用户的主页就有不同的「贝多芬」。
在此前的版本上面,发觉的功能主要由「每日推荐」以及「歌单」、「推荐歌单」来完成。网易云音乐的个性化推荐的确很精准,这早已是一个大面积共识,好多人甚至觉得这比「男/女同事还懂我」。推荐越准,也就意味着音乐曲库被激活的可能性越大。
不过,对于Z世代用户来说,须要的是一个泛娱乐乐园,例如迪斯尼。一个好的年青化的产品,都是一座线上迪斯尼乐园。
图:首页首屏界面iOS版(左)和安卓版(右)
网易云音乐7.0降低了更多用户发觉音乐的通道,例如「风格推荐」、「场景歌单」、「云村精选」、「大家都在听」等个性化音乐推荐蓝筹股。对于不满足每日推荐和推荐歌单的用户来说,音乐探求的入口更多了,游乐园的黏性更强了。
下边我想从一个网易云音乐轻度用户的角度来看,这几个蓝筹股带来的变化。风格推荐,顾名思义,是按照用户听往年的听歌风格或歌手风格来推荐单曲,例如摇滚、摇滚、电音。
事实上,没有这个功能之前,我也会去刻意搜索喜欢的摇滚和民谣音乐,通过关键词或则歌单库,这个过程稍显繁杂,且确切性不稳定。如今我的发觉首页,手动就有了「欢迎步入欧美圈」,再刷新依次出现了「相似演员,按照纵贯线推荐」、「根据IFIStay推荐」。
场景推荐则是考虑用户所在场景,针对性地推荐契合的官方歌单,场景囊括的意义好多,例如通勤路上,例如睡前。
此刻一边写稿一边听歌的我刷新了两把,网易云音乐给我推了「CoffeeTeaorCola」、还有「窝椅子躺下听你随便」。顿时我认为面前「这只网易云音乐」,是一个很懂我的AI。
云村精选是把云村社区的优质Mlog聚合推荐至首页,让音乐不只能听就能看。悉心的用户可能早已发觉了,在「账户」这个Tab,创作者中心的位置提早,而Mlog也早已被放在其中。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如今的用户善于在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兴趣点,会投身各类领域,探求个性化的发展,以达成自我重塑。互联网让人际关系网路愈加广泛,而复杂资讯和海量数据也在某种程度上抬升了尝试门槛,基于此,她们更渴求获得「优质的」内容。
云村围绕音乐展开的兴趣圈子,是典型的弱社交关系链,趋同的兴趣内容为引子,实现对强社交关系的转移,将社交压力减弱到一个适中的度。例如我就可以在「云村精选」发现同样喜欢听王菲的居民。
「大家都在听」则基于地理位置、年龄、星座、天气状况、特殊节庆等维度推荐场景单曲。例如我如今听到的是「90后都在听」,这几首不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曲,但我也挺想瞧瞧其他80后在听哪些歌。
不仅发觉这个Tab的蓝筹股新增外,「我的」这个页面也有不少变化。一方面是UI调整,另一个则是新增了歌单小助手功能。这个功能像是一个筛选漏斗,使用这个功能,你可以在喜欢的所有歌单中轻松找到想要的音乐。
歌单小助手提供歌单、曲风、语种、歌曲年代、歌手、冷门程度、场景、收藏时间等维度,通过在这种维度里做选择题,就快速筛选出歌单中中意的好歌,例如我就可以找出「最近收藏的磁性摇滚男声」、「适合夜间听的华语女声佳曲」等。
可以看下来,7.0版本是网易云音乐突破自我禁锢的又一次尝试。这一代年青人在网路上的行为有着显著的「松圈主义」倾向,即爱好多元,又不受拘束,在「用完即走」和「深度使用」上自如切换。
网易云音乐7.0版本升级,其本质逻辑在于专注做音乐推荐,提高用户发觉音乐的效率,崇尚简约的用户可以快速发觉,爱好探求的用户则又能深度沉溺。
02
为何总是网易云音乐在「带节奏」?
这么问题来了,从歌单、乐评到现今的场景化推荐和分发,为何总是网易云音乐在带行业的节奏?
一个产品哲学在于「改变用户而非顺应用户」。一个事实是,正式满7岁的网易云音乐,完成了中国音乐用户习惯的一个进阶培养。
在网易云音乐做歌单之前,歌单的需求被视作长尾需求而非主流需求,但如今我们也看见了,网易云音乐除了完成了自身产品广泛的用户歌单系统的培植,但是如今整个互联网世界音乐用户,大多数都习惯了通过歌单来云同步和管理自己的歌单,而不是以前的用专辑、歌手分类或则排名榜这样的工具形式。
7.0版本很大的一个变化就在于丰富了歌单的维度,从风格到场景,更具个性化。「云」这样的数据理智,辅佐以场景这样的情绪感性,让音乐分发更为精准,长尾音乐价值得到释放。
此前,网易云音乐总工裁丁博谈及大数据对音乐产品模式的改变——让「人找歌」变成「歌找人」。以前我们靠「撞大运式」一首首搜索找寻歌曲,效率很低。网易云音乐彻底改变了这些传统的模式,构建了歌单、乐评、动态、云村社区等等创新功能,用数据和算法让好歌曲通过更多形式精准地“找到人”。
据悉,用大数据挖掘潜力歌曲,可以激活沉睡曲库,释放长尾音乐价值。网易云音乐产生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歌模型,通过歌单、乐评、动态、云村社区等个性化形式精准地将内容促进给用户,一方面不断推火新人和新曲,另一方面激活了沉睡曲库,释放了大量长尾歌曲的价值。
长尾理论最初是由《连线》杂志的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于2004年发表,拿来描述例如亚马逊、Netflix之类的平台之商业和经济模式,是指这些原先不遭到注重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总数巨大,累积上去的总利润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
用户端音乐发觉的效率提高,对应的就是音乐人的音乐分发效率提高。丁博举了个「房东的猫」的事例,三四年前他们的球迷还甚少,是标准的长尾音乐人,须要靠众筹能够推出自己的首张专辑。现在,业主的猫在网易云音乐已有249万粉丝,被比作是国外第一摇滚女组合。在评论区,不少用户留言是通过网易云音乐的每日推荐看到业主的猫,此后弄成业主的猫的粉丝。
丁博说,要借助大数据做好分众内容服务,不过注重数据并不意味着迷信数据,尽信「数」不如无「数」。拓展音乐品位、提高音乐审美,这种工作不能仅仅借助数据完成。所以,网易云音乐就在个性化推荐的基础上也加入人工推荐的机制,让数据服务于内容,让好的、优质的内容拥有更好的数据表现。
03
云村的建设说究竟还是要站在用户那边
如你们所见,用户喜欢把网易云音乐称之为云村。网易云音乐7.0揭晓,意味着云村又做了一番整修,而改建的核心,就是站在用户那边。
云村用户以兴趣和价值聚合,针对音乐内容从事生产、消费、社交活动,这似乎也是一种文化实践与联接,建立的是一种参与式文化空间。空间以音乐社交为核心属性,人、内容、互动分别是参与式文化空间中的三个要素,两者紧密相关。
人,是音乐社交的主体,既包括用户也包括音乐人。内容,是音乐社交的载体。这些参与式文化空间的构造,是社区化音乐平台区别于工具化音乐平台的本质。
这一点,和哔哩哔哩很像,如你们所见,用户喜欢把B站称之为小破站。早在2016年,知乎上就有一个问题称作「为什么哔哩哔哩和网易云音乐能培养出死忠粉?」。截止目前,回答有674个,好多回答都提及了同一个关键词是「尊重用户」。
于产品而言,要让95后、00后有更多的主人翁意识、心态与归属感。网易云音乐和B站,区别于其他平台一个特质就是其「参与式文化空间」。
在云村这个空间里,音乐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身分边界日渐模糊,用户既可以是创作者,也可以是观众和听众,既可以是音乐文本的评论者,也可以是音乐文本的改建者。而这个空间高效运转的基石,就在于音乐发觉效率的不断提高。
苏轼有句话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拿来形容网易云音乐的迭代也很恰当。无数的用户数据累计和需求洞察,最后反馈到精简简略的产品组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