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快手在美股上市,发行价每股115港币。
暗盘表现最高跌幅超266%,一度升至421港元。
上市首日表现依然强劲,收盘价跌幅160.9%,报300港元每股,市值约1.23万亿港元。
截至目前,历史最好表现为415港元,较发行价下降260.8%。
作为蓝筹股市场第一支短视频IPO,快手的表现十分亮眼,让蓝筹股打新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但随着市场下挫,快手的股价持续下跌,维持在210港元附近。
短视频第一人,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快手的前身是GIF快手,凭借微博的传播力,这款动图生成工具曾达到过千万级别的月活。
2012年,GIF快手获得了来自风险投资者张斐的偏爱,天使轮投资30万美元,持股比列20%。
正是在张斐的推进下,快手完成了从动图工具到短视频社区的转变。而宿华与程一笑的相遇,同样是来自张斐的举荐。在张斐的撮合下,宿华成为快手的核心人物,又在张斐天使轮投资烧完的前夕,添上100万美元的续命钱。
毫无疑问,张斐就是快手背后的那种人。
2013-2016年,快手确立了“普惠、公平”的底层价值观,短视频还是一片蓝海,市场上并没有同类产品。快手通过对产品的打磨,从无到有,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用户。
凭借着去中心化的社区生态,和低使用门槛的产品,快手掏出了4000万DAU、1.1亿MAU的数据成绩单。
此时,快手将产品定位为普通人记录分享生活的短视频社区,以短视频为信息载体,用算法做内容推荐,去中心化的UGC社区,低门槛轻营运,一时间席卷大街小巷。
2017-2018年,短视频APP群雄林立,后起之秀抖音迅速抢劫市场,形成两强争霸的局面。
此时快手主要采取逼抢策略,在应对上稍显被动。
为了应对变化,快手改变自然下降策略,开始加强市场投放、建立APP矩阵、投资源成立出海团队。
并且快手加强在团队方面的投入,引入优秀职业经理人,扩充大量营运人员,企业人数规模急剧下降。
在商业化的路上,快手搭建商业化团队,开始重视收入及赢利问题。
或许就是这稍显犹豫的顿时,快手失去原有的领先地位,将市场老大的位置拱手让出,被抖音后来者居上,实现弯道会车。
2019-2020年,快手一改往年佛系发展策略,定下20年春节前DAU破3亿的目标。
快手进一步加强营运,推出创作者扶植计划,引入直播帮会和MCN。并且升级营销平台,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实现产值快速下降。
在激进的发展策略下,快手减短了与抖音的差别,形成“南抖音,北快手”的格局。
也正是在此时,快手的六大家族成为传奇,既与快手共生,又在互相拉扯。
后来的一系列风波,或许让快手真的感受到,什么叫爱之深恨之切,什么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不可证实,快手是典型的草根经济,而去中心化的社区文化,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老铁粉丝,而强联系的粉丝经济则推动快手电商消费,“老铁666”也成为了快手的代名词。
快手凭着得天独厚的社交基因,打开直播带货的房门,迅速实现电商变现。
对比市场上的同类竞争对手,快手又有什么优势与不足呢?
快手VS哔哩哔哩
如果说快手是短视频第一人,那么B站就是长视频中不一样的烟火。
B站“三剑客”陈睿、徐逸和李旎,构成B站核心管理层。
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会成功破圈,让B站凭着钢琴独奏,吊打一众央视春晚;2020《后浪》演讲,引起空前的话题讨论度,不同观点针锋相对,让“后浪们”又爱又恨。
伴随着内容破圈,B站用户画像经历了二次元—Z世代—泛娱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非相互替代,而是不断叠加的过程。
从最开始的二次元冷门文化,到Z世代(95后)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风向标,现如今泛娱乐需求爆发,B站凭着自身独到的社区文化,成功打动用户芳心,在年轻一代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
无论如何,B站早已不再是从前的那种“小破站”了。不仅在纳斯达克上市,还成功回港上市,过去两年间股价的水涨船高,就足以说明资本对B站非常看好。
快手与B站都有属于自己社区文化。不同的是快手草根起家,乡土气息更浓,也更接地气;B站则以二次元发家,由冷门实现破圈,大量的年青用户圈层,让人更容易相信B站的潜力,看好B站的未来。
有人说快手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那么选择B站就是押宝中国年轻人的未来。
下沉市场的快手的确还有发展空间,但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愈发不可小觑,如何发展年青用户是每一个企业思索的课题。
毕竟,美好的未来属于年轻人!
快手VS易迅
也许你以为快手和易迅是竞争关系,其实它们私底下已经达成合作关系,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京东凭着3C产品的奇特竞争力,打开电商市场。而易迅自营产品的品质保证,更是有着良好的口碑基础。
此外,京东独有的货运体系,可以让配送环节无需依赖外部客商,保证产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没有第三方经手。
强大的货运体系意味着贴心的售后保障,京东的售后是公认的业界良心,因此消费者也乐意用相对高一些的价钱,买一个良好的售后保障。
因此,此次快手与易迅的合作对象,明确为易迅自营业务,这也似乎正是快手电商想要变革升级的方向之一。
京东自营的优势之一,正是统一采购商品再进行统一销售;快手电商的优势,就是强悍的直播带货能力。京东和快手的合作,无疑是在对标天猫,结合两者校长,形成良好的生态。
毫无疑问,快手和易迅的合作,带来无限的想像空间。
快手VS拼多多
如果说快手走的是短视频发家,电商商业化途径,那么拼多多就是在电商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华创证券用16个字总结拼多多成长之路:
始于社交,成于下沉,久于分化,终于需求。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微信好友忽然来找你,发过来一个拼多多链接,只要帮忙砍一刀,就能免费获得该商品。
若是推脱没有下载拼多多,对方肯定更激动了,那赶快去下拼多多,新用户帮忙砍得更多!
虽然满天的砍一刀信息让我们不堪其扰,但不可证实的是,拼多多正是通过社交电商的形式,获取了大量的新用户,在天猫和易迅的眼睑里边,蓬勃地发展上去。
拼多多正是搭上了微信支付的顺风车,才打开巨大的下沉市场,挖掘出这巨大增量市场的发展潜力。天时、地利、人和,拼多多缺一不可。
有人说,现如今的拼多多,正是消费降级的最好缩影。但显然,拼多多的盛行,并不一定代表消费降级。
因为拼多多与传统电商之间,争夺的不是用户,而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所以在激进的补助策略下,拼多多急剧提高了用户的复购率。
拼多多将用户和厂商直接联接,不断挖掘被忽视的消费场景,真正实现优惠厂商和消费者。
在不久的将来,购物从意图驱动变为场景驱动,通过社交场景实现购物形式多元化,用拼团的形式实现好友遛弯般的乐趣。
从这方面来看,快手电商和拼多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老铁经济构建了主播与粉丝的强联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成为推荐成功的前提。怎样留住用户?如何持续发展?还有什么需求没有实现?这些都是每一个电商所要做的思考题。
来自灵魂的叩问:快手估值是否存在泡沫?
抛去逻辑,让我们从快手上市前后来进行剖析。
快手招股价为每股115港元,对应的估值为4724亿港元;按每股260港元估算,对应的估值约为1.08万亿,依然翻了两倍有余。
如果说招股价还是较为理智的市值,那么现如今的股价还在低估区,暂未反弹到合理范围。
从具体的财务指标入手,在快手的营业收入构成中,直播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占比高达80.73%,而在这之前快手的产值十分依赖于直播收入,说明收入结构单一化。
在2020年财报中,直播占比56.5%,线上营销服务占比37.18%,其他服务占比6.32%,可以看出快手早已发觉收入存在的弊病,想要逐步减少直播收入的比重。
虽然快手仍然高呼电商的标语,但其电商变现的能力还是有待强化。毕竟,要想只靠直播收入过日子,日子还是很难过的。
快手的老对手抖音,在海外市场有着不错的表现,甚至强悍到须要动用国家力量,对其进行严打。
反观快手,在海外市场开拓进度上远远落后,知名度也不及抖音海外版TikTok,营收地区来源单一也是问题所在。
快手的老铁文化,根植于中国乡村,有着浓重的乡土气氛。在海外市场,快手很难构建一套与中国相像的价值观。快手须要围绕目标市场,进行针对性的督查,才能精准定位。
无论是从目标市值、收入结构还是对手剖析,快手目前的估值存在泡沫,估值还未反弹至合理范围。
至于目前的超高估值,无疑是短视频第一股所带来的光环效应。如果没有相应的业绩支撑,快手跌落神坛就是迟早的事情。
或许常年来看,快手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但在目前,过高的估值已经透支未来许多年的业绩,只有当股价与业绩相匹配,投资才是理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