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等等,等等
没错,居然还有好多人是把点赞作为一种稍后再读时收藏内容,以便捷今后重新找到这个内容的手段。
这其实不是“点赞数”这一指标被发明的本意。事实上,这儿不仅第1种涵义符合“点赞”的初衷外,其他都跟这一本意毫无关系。
也正是由于这一操作含意的模糊性,也可能会造成广泛的文化冲突。如在应用了点赞这一指标的Facebook平台上,以前出现过有人因在水灾报导的消息下边点赞而遭到广泛批评的风波。但被批评的点赞者虽然也很冤,由于她们并不一定是对这些不幸幸灾乐祸,她们不过是仅仅借此表示“我晓得了”。
减少用户的压力
在过去的六年中,新媒体平台在不断推动用户下降的同时,也在不断专注于提高用户在平台上逗留的时间,这也使她们始终都不能甩掉“专注于创造容易让人上瘾的产品,而不是对用户或社会有益的产品”的质疑。
另一方面,点赞数、关注数这种量化指标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由于这种指标的存在,促使她们将这种平台视为残酷的竞技场,深陷了对数字指标的恐惧,依据收到的点赞数或吸引到的关注数来判定作品甚至是自己的价值,因此也影响了她们在这种平台更自在地抒发自己,以及创作更好内容的本意。
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个缘由,Twitter首席执行官JackDorsey才能表示:“如果让我重新提供服务,我不会这么指出关注人数,也不会这么指出‘点赞’数量。甚至最初我根本不会创建“点赞”这个功能。”
在今后,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类似的贴子,那些为情所困的年青人似乎也不用再为别人的一个无心之举这么恐惧了。
降低操弄的可能性
对点赞等量化指标的过于追求,也事实上被视为对错误的价值观的鼓励,造成了刷点赞、刷关注等做数据的黑产的形成,进而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无论是从周杰伦的粉丝被迫参与到微博超话打榜的竞争,还是在“星源”“一亿转发”的刷量行为中,我们都早已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指标和真正的价值、真正的影响力之间,可能完全划不上等号。
耶路撒冷希伯来学院的Muchnik,耶鲁学院的Sinan和伦敦学院的Taylor曾联手做的研究也表明,点赞比反对更容易被扭曲、操弄,尤其是商业、时政、文化与社会类话题的点赞饱含着泡沫。
因此,弱化或则取消这种量化指标,让平台对用户显得愈发友好、压力更小,可以愈发关注内容本身,而非是不一定能反映内容真正品质的量化指标,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用哪些来代替点赞?
点赞不再这么有价值,是由于我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点赞并不是我们可以拿来评判对某个内容的参与的惟一指标。
不仅点赞,我们还有好多方法可以评判一个用户的参与度:
1.传统的方法:转发、评论、点击;
2.用户带来的推荐流量;
3.对KOL带货的支持;
4.对品牌的关注;
5.对内容的深度参与如完成度等;
6.对主页的查看;
7.对历史内容的查看。
类似的指标还有好多,好多也正处于各大平台积极的探求之中。虽然归根结底,它们都是对听众粘度(Audienceretention)的一种评判。
移除点赞的这股热潮会漫延到国外的短视频平台吗?
很难说,虽然所有平台的指标也总是处于不断的优化之中,以更好地反映作品的价值。
点赞数量前一直是快手、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很重要的指标,来自魔方数据
但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今后快手、抖音这种平台都不再显示点赞数了,那时侯快手上的主播也一定不会再在直播或视频结束的时侯说:“喜欢的老铁麻烦双击666点个红心!”。
其实,到那时,你们都改口说:“喜欢的老铁麻烦点一下头像,去查看一下我的主页,同时刷一下原先的历史视频!”
那时侯,魔方数据也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你们做好视频内容的创作、运营、营销、推广和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