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段子已然成为人们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网络段子文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特征。网络段子主题丰富、内容精练浅显、语言诙谐荒谬、反讽性显著。新媒体时代,网络段子发表的零门槛给普通民众更多的发声机会,这有助于反映社情民意,缓解社会压力,增强社会凝聚力,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碎片化、情绪化的现象,对社会形成了麻醉和增加行动力等影响。反思网路段子存在的问题,对促进网路段子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的舆论引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段子;传播疗效
目前社会气氛轻松,社会包容性提升,人们乐意尊重不同的价值取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给与了段子文化发展的新抓手。“网络空间为网民的意见抒发提供了更易获取的媒介平台、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合法性支持等社会资源”[1]。于是,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皆可成为段子主题,网络段子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的象征,网民积极参与线上线下互动,段子从口口相传到虚拟网路上的你来我往,以四两拨千斤的阵势,上可谈论时弊,下可自我解嘲。从PC端的峰会、贴吧到联通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网络段子渗透进网民的日常生活。网民们在转发、点赞、评论的过程中实现了公共生活的参与,在网路空间除了出现了“全民段子狂欢”的现象,还催生了网路段子手这个奇特群体。同时,传统媒体也把段子作为一种与读者沟通的手段,在社交网络上“吸粉”,以打造自己的亲民形象。
网络段子文化传播除了增强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政府对社会舆情的监控。但也有好多段子内容肤浅,缺乏思想性,不能给公众正确的引导。本文将从网路段子自身的特性、功能及其出现的问题,反思网路段子的流行现象,并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剖析,以促进网路段子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效用。
一、新媒体时代网路段子的特征
(一)形式短小精练,主题涵义丰富
随着联通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获取信息与传播信息易如反掌,人们的阅读仪式感随之增长,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网民愈发倾向于轻悦化、碎片化阅读,追求短、平、快。很多人把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精典专著束之高阁,而多关注这些被筛选过的信息碎片和思想片断。网络段子从一开始出现就重视方式上的短小精炼,同时互联网带我们步入了读图时代,网络段子也出现了在图片上添加文字的方式,由于图片本身大小的限制,在图片上添加的文字都力求精简。
网民对于段子主题的选择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国际外交,都可以成为网民的素材。《暴走大事件》是在网路上很火的一档脱口秀节目,该节目喜欢用诙谐辛辣的语言来嘲讽社会中的奇人异事2016快手热门搞笑段子,节目形成了许多流行语,如“伙伴们都吓坏了”等。这个节目才能得到网民的青睐,很重要的诱因之一就是其内容的丰富性,节目中的好多段子都涉及社会价值的层面。另外,网络段子的平民性也使段子的主题愈发丰富。
(二)风格诙谐荒谬,偏向娱乐化
美国知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道:“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2]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网络媒体,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中,娱乐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展现。微博刚出现时堪称“围观改变中国”,但从现今的发展状况来看,微博“大V”等意见领袖的功能逐渐让坐落网红,而网红更重视的是与粉丝的关系维系,更乐意选择娱乐应景的内容而不是严肃的时事问题。有很多微博博主都认证为“知名恶搞博主”“知名段子手”等,很多帐号的粉丝数可以达到千万级别,这些微博好多都倾向于情感类带有娱乐性的内容。以拥有4075万粉丝的“微博恶搞排行榜”为例,它的特色就是发出一个话题,然后转载带有段子性质的网友评论。话题选择多为情感类和搞笑类,如“哪一首摇滚,让你百听不厌”“谈一场没有未来的恋爱,是哪些觉得”“说出你的姓氏,让评论给起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子”等。
(三)反讽性情绪化显著
反讽与意象是段子最大的魅力,恰到好处的嘲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思索过程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可信度和说服力。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敌视宏大叙事中的英雄人物,喜欢颠覆、消解正统话语霸权。人们能从反讽性段子的文字中得到快感。
二、网络段子的传播功能
(一)传递社情民意
网络段子文化可以说是社情民意最简约最直接的反映,是不同阶级沟通的桥梁。从中我们可以看见民众最真实的呼声,也可以见到个别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网络政治段子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现况,表达了大众对个别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指责,以及对个别肮脏的社会现象的讽刺。在微博中,衍生于热点议程的段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批判和娱乐。“上访不如上网”成为好多网民的共识。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校长李宗桂在《段子舆情与社会思潮》一文中写道:“段子文化的出现,体现了现今社会心理,反映着现今的社会思潮,承载着复杂的价值取向。”[3]段子甚至成为热点风波的标配,每当有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出现,网民们举全网之力进行段子创作与传播,极尽所能地进行讽刺挖苦和批评。由于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机制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失效,网民发表内容不再经过层层初审,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实现美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自由讨论提供了可能,为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架起了桥梁。利用网路段子抒发观点和意见逐步成为一种时尚,而社会生活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风波,为网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一场场段子狂欢中我们看见的除了是嘲讽和娱乐,还有背后的民意和舆情。段子被网友创作下来经过自媒体领袖的转发扩散后导致传统媒体的关注,再进行二次传播,像水波一样不断扩大影响。通过略微出格的言论来放大民意,揭示社会问题,希望造成管理者的注重,从而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空气质量问题等,这些很容易成为中国百姓的心头刺,因此经常会成为段子手们进行创作的素材。
老百姓是真正的语言大师,段子使用的语言文字虽是通俗的,但是其蕴涵的责难和无奈是管理者要放在心上的。有网民评论2016年最悲伤的段子是一条魏则西风波的段子:“你百度一下会死啊?!”“会!”
(二)社会减压阀的减轻功能
创作段子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这时,网络段子相当于一个大众情绪的解压阀,在集体情绪中起到一种平衡作用,让其不至于持续发酵以至于爆发。人们在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会选择逃避,用段子与网友嬉笑怒骂,从而获得一种心理开导,让问题看起来不这么严重和无法解决。
在现今的社会转型期,大众处于教育、住房、养老、医疗、就业等压力的围攻下,将压力和无奈通过段子的方式巧妙地抒发下来以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将抨击和功击作为一种“武器”来向权势发起挑战,从而形成一种“炫耀、诽谤、抵抗的快感”,并“证实自身”,构建出一种身分认同,从而在集体情绪中得到安全感。
现在网路上盛行“反鱼汤运动”,比起正能量满满的鱼汤,很多人更乐意接受饱含讽刺意味的毒鸡汤来激励自己,以减轻压力,这带有一种以毒攻毒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比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舍弃。而生活情感类的网路段子更是抢占了社交平台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宣泄愤怒的情感还是抒发愉悦开心的情感,都具有减轻压力、自我释放的疗效,有助于降低群体事件的发生。
(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网络段子,是大众文化多样性的彰显。它是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碰撞、博弈以后的结果,网络段子是一个交叉口,不仅给大众文化以享受,也使文化环境愈发开放多元。许多优秀的段子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段子以其轻松诙谐的姿态,在不经意的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教化。但是这些正能量段子的效使劲须要我们关注,如果过度传播会适得其反,引起人们的厌恶甚至拒绝。
2017年3月23日,在世预赛十二强赛事中,中国排球赢了日本,之后就有段子称“中国国足都赢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以嘲讽的形式催人奋进。
另外,绿段子的出现是将段子文化的正面教化功能进一步放大。绿段子是指通过笔记本、手机等媒介传播,给受众带来积极影响的网路段子。绿段子直击社会痛点,以娱乐的形式得到网民关注,以解决自拍党、低头族等现代人的“病症”。姚明和大鹏搭档主演的网路喜剧《绿段子大战时代病》,点击率早已达到1.4亿。虽然有很多广告营销的成份在上面,但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参考和指导。
三、网络段子引起的问题及反省
(一)戾气重,缺乏理智思索
微博的出现模糊了私人和公共的边界,网络段子在民意抒发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奇特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不理智的、偏激的情绪化言论。过度渲染段子中的负面情绪和自私言论,过度夸大和反讽社会矛盾也会扩大民众的焦虑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很多段子在逻辑和知识层面存在漏洞。一些网民在参与讨论时只是为了发泄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不能平衡好理智和感性。段子承载的只是心态,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很多网民追逐热点参与讨论,并不是想借此了解真相,提高自己的认识,而是仅仅抒发自己支持或则反对的心态。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位家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因而一涉及中考问题,人们就很难从客观出发冷静思索,发言也会显得自私。全国都在嘲讽上海的女儿400分才能上清华北大,然而社会问题是复杂的,短时间内未能根本解决。要消除网路段子的怨气,需要积极扩大平和、理性、有内涵的声音,以对冲段子中的不理智冲动,有效改良整个网路舆论环境。
(二)挤占严肃声音的生存空间
孙慧英在《多色段子:消解权威的精神狂欢》一文中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在一个度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其健康性,只要把握好内容的度、传播的度,手机段子当会在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多赢的结果。”[4]
娱乐和严肃本是平行线,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娱乐化的语言思维参与严肃的公共事务讨论,这种趋势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一些段子看似内涵深刻实则徒有其表,并不能提供任何可操作性和建构性的想法或意见。听了段子哈哈大笑以后能够留下哪些?严肃的声音被吞没在笑声中。一次次的语言游戏,是人们对现实的逃避,对自己的催眠,进而肿胀自己的情感,放弃自己的责任。公共议程过度娱乐化反倒会模糊焦点,使人们失去行动力而未能真正解决问题。
碎片化和天然的草根性促使段子的文化积累不足,难以直抵风波的本质,缺少逻辑性和连贯性。由于作者和传播者自身能力水平的差别,段子本身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段子内容浅薄、语言生硬,只是为了恶搞而爆笑。
四、结语
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是最重要的资源,需要有趣的、有内涵的内容来吸引受众,但是我们须要提防避免堕入一些纯粹为了恶搞的文字游戏圈套里。南开大学院士熊培云曾说:“中国人最害怕的是自己讲下来的笑话,配不上这个时代的困难。”就如抨击是喜剧的最大意义,喜剧的内核是惨剧一样,段子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博人一笑,我们须要透过段子来思索怎么解决社会痛点。微博、微信等平台应当主动承当起责任,社交媒体的把关作用被消弱但并不是完全失效,平台管理人应当注意过滤掉冲击道德底线、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段子。对质量高、有教育意义和传播价值的段子应积极给与推荐,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另外,注重发挥网路段子手“大V”的影响力,形成群体效应。网民自己也应重视媒介素质的提升。
将研究放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网路段子流行现象进行传播学剖析,重点是对网路段子流行动因的剖析,反思其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段子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云.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意见的抒发与引导[J].新闻爱好者2016快手热门搞笑段子,2017(2).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30.
[3]李宗桂.段子舆情与社会思潮[J].人民峰会,2010(6下).
[4]孙慧英.多色段子:消解权威的精神狂欢[J].人民峰会,2010(6下).
(作者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