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没有人知道UGC的下一个高潮会何时出现。当直播平台的热度稍有减小的趋势,快手等短视频玩家便迅速攻占了风口,如今突如其来的音乐短视频再次成了关注的焦点。
早在2014年的时侯,一款名为musical.ly的应用在日本上线,并在2015年登顶全美App store和Google Play排行榜。从时间上来看,这一带有音乐、15秒等奇特标签的短视频玩法,在国外爆发的时间晚了两年左右,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国外的短视频在迈向成熟以后,在垂直内容上的想象力早已得到拓展。
音乐短视频火了,原因并不意外
至少从目前来说,音乐短视频领域早已积累了众多玩家,既有美国入华的产品,也有国外例如奶糖等一批创业团队构建的产品。在UGC内容形态逐渐丰富,互联网环境开始走出图文的局限之后,音乐短视频等内容新玩法的出现看起来并不意外,至少从三个层面上业已表现出走红的必然性。
1、 国外的成功案例和可复制性
如果说美国的联通互联网气氛优于国外,想必很多人并不认同,可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外在文化的多样化及开放程度上,仍然是国外所不可比拟的。在PC时代,国内互联网不乏拷贝美国的痕迹,即便到了明天,借鉴美国优秀产品仍不乏其例。
musical.ly是在英国走红的产品,受到不少日本年轻人的喜爱和推荐,也曾多次登上各大应用排行榜的榜首。而在国外,奶糖的出现与同类产品在日本的现象级爆发不无关系。无独有偶,曾经火暴一时的小咖秀,最早的创意也是来自对日本产品Dubsmash的借鉴,如今的音乐短视频玩法中仍然还能见到Dubsmash“对嘴型模仿”的元素。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一直有着强烈的“集中式”特点,无论是媒体还是用户,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行业甚至是某一产品上,这在这些昙花一现的图片类产品上尤为显著。那么,借鉴美国优秀的产品不失为一项聪明之举,如果才能将产品挺好的本土化,依然存在成为下一个新品的可能。
2、95后成为尚待挖掘的铁矿
从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10-29岁的网民占比高达50.5%,尤其互联网新生代的95后群体早已成为国外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围绕95后诞生的市场规模和商业机会,早已走过了纸上谈兵的阶段。
以短视频平台为例,“美拍”上的95后用户高达70%,“秒拍”上的95后群体也已过半,关于95后的用户研究也已经是好多互联网公司在做的事。据公开数据显示,95后用户人均每晚花在视频上的时间要比非95后用户高了起码5分钟,并有些自我中心化、娱乐至上、集体孤单、渴望有故事等显著特点。于是渐渐产生了这样一种主旋律:做95后喜欢的产品快手热门歌曲,培养这类人群的忠诚度,挖掘年青用户的价值,几乎是所有新兴互联网应用的商业逻辑。
音乐短视频的崛起无疑满足了95后人群的个性化须要和娱乐至上的精神,特别是音乐这一相对奇特的内容载体快手热门歌曲,降低了培养95后的用户忠诚度的门槛。或许在快手等产品上这一特点还不够显著,但在奶糖等新近发布的产品上,已经可以见到显著的95后产品风格。
3、泛娱乐成熟的文化资源
作为新兴的社交载体,音乐短视频在营运上有着显著的“社交套路”,比如初期吸引名星资源进驻,借助名星的流量优势进行产品推广,奶糖在发布会上更是请来俞灏明亮相,担任官方音乐星探顾问。但有所不同的是,这些产品并没有把流量引向名星用户,而是重点扶植和关注产品内的达人用户。这大约也是在泛娱乐领域踩了好多坑所积累的营运经验,例如之前被腾讯舍弃的微视,同样主打名星资源,却忽略了达人用户的价值。
另一个较为成熟的就是互联网的逐渐多样化,比如现今被提到最多的是场景,而非平台和入口,这为音乐、影视等场景的延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还是以音乐短视频为例,假设承袭了大众式的玩法,15秒的时长很难创作出优质的内容,但在音乐的场景下却要另当别论。可能在有些人看来这仍属于“少数人”的宫殿,但国外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95后群体鲜明的个性化等,则是音乐短视频值得被看好的地方。
此外,国内互联网商业环境的建立也是一大原因,两年前好多产品还坚持着流量思维,将流量用于广告或其他方式的引导,但在明天看来,用户打赏、粉丝经济、合作推出智能硬件等都将成为主流赢利来源,相信不久的将来如奶糖这样的音乐短视频应用也将是受益者。
最大的竞争者仍是快手们
谈及短视频,快手注定是跳不过的坎,同样以工具作为切入点,同样是不断丰富社交属性,同样是去中心化的营运,快手的发展轨迹和奶糖等有着好多相像之处。可以预见的是,当音乐短视频恐吓到快手的市场份额,甚至是角逐个别忠诚用户的时侯,快手的还击是无可厚非的。可这类产品有可能逆袭快手吗?答案或许是豁达的。
首先,快手立足生活,奶糖们愈发娱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竞合而非竞争。
在很多人眼里,快手用户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甚至有一种粗俗的印象。原因在于,快手不限于娱乐且倾向于生活,甚至用户不喜欢对短视频进行剪辑美化。反观奶糖们却是爆棚的娱乐化产品,在用户群体上瞄准的是快手无法覆盖到的一二线城市里的年青用户。如果用“文化赤字”的观点来看,15秒短视频所代表的“高阶文化”,似乎存在未来稀释快手用户的可能,当然也不排除快手为了扩充阵地,继续挺进音乐短视频领域,但彼时入场的时机似乎就不这么豁达了。总之,一个是生活类产品,一个是娱乐类应用,不同的定位为奶糖等新兴产品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
其次,内容制做成本决定了谁是胜利者,这才是短视频行业的生存法则。
UGC内容促进了短视频,现在正沦为PGC内容企图收割的价值洼地。在产品足够庞大之后,面临的共性就是内容的制做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只有具备制做优质内容的腹部用户,才有资格被推荐,进而雄踞“十万粉丝”。由此引起的结果就是,普通用户很容易被吞没,PGC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PGC的“用脚投票”也决定了产品的未来。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增加内容的制做门槛,同时又保证平台的可玩性,才是胜利者应当有的姿态。就时长和内容丰富程度而言,音乐短视频应用的内容制做门槛要显著高于传统的短视频,奶糖等也提供了大量的音乐素材和工具、信息流智能推荐等个性化服务,一场关于内容制做成本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从文字、图片,再到短视频,互联网上的内容不断更新迭代,并产生错综复杂的组合形式。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年轻化和个性化时代的将至,信息量大、可视性强、参与门槛低、吸金能力强的短视频行业成为内容领域的新风口。诸如音乐短视频等细分内容,也将会出现下一个“快手”。
结语
继短视频之后,融合了短视频和音乐的奶糖们成了新的风口。不可证实,这对内容行业而言是积极的讯号,行业须要更多元的内容方式,也须要更多的创新者来促进产业的进步。从musical.ly到快手再到奶糖,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的开拓者。
Alter聊IT
已进驻搜狐、百家、界面、虎嗅、钛媒体、雪球、知乎等30余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