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2017年春季至2018年夏季,由爱奇艺和优酷自制主导的《中国有嘻哈》和《这!就是街舞》节目将相对冷门的饶舌和舞蹈等青年文化推向了国外大众市场。
而后越来越多围绕青年兴趣圈层的节目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如时尚文化、滑板、乐队、电子竞技等,青年亚文化渐渐被主流市场所认可,滑板成为奥运会即将大赛项目,电子竞技被列为体育项目。
面对这场大众对青年文化可能带来的认知改革,向来触觉灵敏的互联网行业自然也没理由错过。
在近来有两款青年兴趣社区产品比较活跃——「Before社区」和「岛」,下面将详尽进行介绍。
02 Before社区
首先是Before社区,这是一款由快手系公司孵化的青年文化社区APP,在今年四月初开始进行内测,从前期产品体验上看,产品的UI设计和交互体验比较出色,官方声称是「超一线互联网大厂APP」但是在这一点上没有打脸,也符合其产品定位。
在产品功能业务层面也有某些微创新,如「电量」和「话题聊天室」概念:
当创作者发布的作品与越多人形成「互动」电量值就越高,电量值最终会展示在创作者主页上,代表其创作水平的程度,配合该功能使用的还有「创作者榜单」,位于产品一级关键位置,排名依照一定时间更新,是重要的流量入口。
聊天室则是以贴子或话题为维度的群聊系统,本质是实时评论列表,有助于提高和展现社区活力。
但是,孵化一款产品很容易,而想要营运好则很难。
在产品前期没有站稳膝盖时就在Instagram投放广告引流国外用户(在Instagram多次刷到),导致新用户集中涌向,创作者榜单弄成争抢流量的入口,聊天室弄成「互电互粉」广告帖集中地,大量搬运的内容和微商帐号将早期原创用户及内容吞没。
中期产品2.0改版后,初始用户的内容遭清空,「电量」被回收,官方没有给出合理解释,导致忠实用户流失。
在四周前产品经历3.0大改版,将品牌名称修改为「Before避风」,主动弱化了「社区」属性,你可以很容易看出「避风」是强行译音的结果,而其产品定位也从「青年文化的自由反应堆」变成了「高颜值音乐短视频社区」,俨然弄成了抖音或快手某一短视频垂直内容分类的收纳盒,充斥着「小姐姐」和「网红」创作者的搬运作品。
快手孵化避风的目的很明晰,旨在甩掉快手「土味」的标签,深耕垂直领域扩大青年圈层用户,打造属于快手的产品矩阵,拓展企业产品的业务边界,吸纳不同细分领域的用户,为产品稳固提供差异化竞争优势。
03 岛APP
接着是岛APP,本篇文章的重点,这是一款由深圳孤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从去年四月至九月开始冷启动摸索,十月即将上线公测快手互粉影响上热门吗,内测期间通过邀请码形式注册,两周前最新版本取消邀请码即将开始内测。
其产品核心价值主张和定位是「多元青年兴趣社区」,这与该公司创始团队基因密切相关,核心成员有着大厂互联网行业经验,同时兼顾着嘻哈歌手、插画师和潮牌主理人的身分。
正如APP中「社区公约」写道:
我们反抗对年轻人的单一标签化,无论是性向的多元,还是生活方式的多元
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多元、包容、开放的平台,让更多人大胆地展示无限的青年创造力
由此可见,产品核心价值有三个关键词,即多元、包容和开放。
那么产品将怎样彰显以上核心价值主张,下面将从APP UI设计、兴趣分类、核心玩法以及营运活动入手剖析。
1. APP UI设计
APP界面由「个人页」、「首页」和「消息页」三大模块构成:
个人页包含设置、个人主页入口以及兴趣分类列表
首页包含漂流瓶、电台FM、发布入口以及推荐、关注和最新信息流
消息页包含关注我的、点赞我的、回复我的、收藏我的消息入口以及聊天列表
APP中的一级界面走简约路线,大部分功能都藏在内面,产品整体UI以大面积红色打底,自带黑色模式。
除此之外,产品使用的自定义度范围广,交互音动效和新鲜元素多也是其亮点的地方:
2. 兴趣分类
在个人页中有很大块区域放置着兴趣分类列表,在这儿每位兴趣都称之为一个「岛」,目前在此区域展示下来的都是由官方构建和管理的热门岛,一共分为五大品类,每个品类下有若干个岛,数量不定,大致在37~40个不等。
对比同类产品,如「Before社区」在初期有进行过包含摄影、青年艺术、会玩、旅行和音乐等颗粒度很粗的分类设置,而「岛」自吸引喜爱青年文化年轻人的缘由则是将青年文化「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准确捉住了青年文化长尾两头的兴趣,分类设置覆盖面更广,部分领域也愈发细分。
其中既有大众化的日常、穿搭、吃喝、健身、摄影等分类,也有SNEAKER、JK制服、LOLITA等垂类,还有相对「主流」的街头文化分类,如舞蹈、说唱和轮滑,又有更具亚文化特色的赛博朋克、蒸汽波,以及特别懂年青用户关注点的黄色、李志、LGBTQ+等分类。
每个分类在兴趣列表中是按「大品类」-「岛」以小卡片方式呈现,卡片背景是取热门贴子的首张图片作为封面,热门帖会不定期更新。
不仅是卡片封面会不定期更新,每个大品类下的兴趣岛位置和兴趣分类就会不定期更新,由于岛封面和位置更新所带来的位置变动会对用户习惯形成影响,这点须要一定学习成本和适应时间。
当步入具体兴趣岛时会以封面作为死机动漫进行过渡,在岛的主页底部1/3屏处同步放置着热门贴子封面作为背景打底而且支持跳转至目标帖,相当于提供给用户一个很大的爆光和流量入口。
3. 核心玩法
「岛」的核心玩法是用户可以围绕着不同的兴趣圈层建立内容社区,每一个兴趣社区即是一个独立的岛,用户加入社区即成为「岛民」,或在对应的岛内生产内容手动成为该岛「岛民」,岛民通过生产内容和互动等方法为所属岛降低热度,以此实现社区共创。
岛内还支持带话题分享(目前话题只能由官方创建管理),如「摇滚」岛中,就有#乐队的春天2##介绍我最爱的乐团#等话题,以「岛」-「子话题」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细分内容界定,更具针对性触达和激活目标用户形成共鸣,从而参与到岛的共创中来。
岛的核心是社区,社区的核心是用户生产内容,即UGC,岛目前的内容生产激励方法不仅前面提及的所属岛的热门封面奖励和可能带来的爆光和流量外,在每位热门岛主页还有榜单功能(按周或月统计,具体以该岛登录人数相关)也可获得爆光机会,上榜要求不限于发布动态,每次点赞或评论互动也能提高排行。
参与岛的共创除了能帮助岛提高热度,用户本身也会相应获得奖励,即「声量」,声量是解锁更多功能的锁匙,如满500声量可以创建新岛。
4. 运营活动
在新人发布首列动态后,会收到一条来自用户名为「13」欢迎登岛的评论,该用户资料自诩是「我岛正义联盟主理人」,实则是该岛公司创始人,这种创始人CEO与公司内部人员亲自下场直接参与到社区建设的现象已经成为「传统」,特别是在产品初创初期。
由于近两年网路监管严格,很多社交和社区产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轻则下架整改,严重者直接退出历史舞台。
内容风控绝对是目前各社交产品最值得注意的事情,即使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不合规的内容除了对公司存活是一个考验,对用户也是,毕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新陈代谢」的速率就好似微博热搜每分钟更新通常。
内容风控中蓝色废渣是UGC社区第一大头痛的事情,社交永远带着荷尔蒙,而怎样鉴别颜色的「度」目前还是须要机器+人工双重协作,而机器和人都有机率出现错判,相对于黑漆漆的系统提示以及看不到摸不着的机器算法,岛的处理办法更具「温度」些,安排了一名实体「保安」的角色进行24h线上社区执勤,更具鲜活的同时也会在岛内进行「普法」宣传和互动,用以轻松别致的形式寓教于乐。
线上线下结合是社区社群巩固联接的一个挺好的形式,正值《乐队的春天2》热播之际,岛就曾尝试组织举行过几次线下观影,在一起讨论节目内容和「小道」消息,这样既可以降低用户粘性和归属感,还可以通过对用户当面的观察和沟通了解目标用户行为和看法。
5. 小结
「岛」从聚焦青年文化和亚文化入手,深刻理解并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为街头文化、潮流潮流、感官艺术、小众兴趣等圈层和为性向多元站台,搭配符合年轻人审美喜好的UI设计和不同往年中规中矩产品的交互体验,以及产品本身所充溢的青年文化精神,即颠覆、创新、不妥协主流和积极主动寻觅。
就像产品首页信息流下拉时提示语写的那样「世界是新的」,号召着这些已经被算法控制、流量侵蚀,渴望逃出孤岛、愿意为自己所喜欢的兴趣、文化发声的年青用户加入到社区共创。
04 商业化方向
互联网三大盈利模式分别是广告、增值服务和佣金,但对一个刚起步的社区来说谈商业化谈变现还为潮流早,而且对于一个针对青年文化,面向Z世代用户群体的产品而言,受众平均年纪过高多为中学生,消费能力较弱,无疑更加强了变现难度。
那么岛该采用哪种盈利模式呢?提前计划大的方向和布局必不可少,以下通过Soul和即刻举例:
Soul从第一版上线到即将尝试商业化进程中间等了两年时间,从始至终也只是选择增值服务的形式进行变现,从不在产品内(更具体地说是在信息流中)插入广告借此保护用户浏览内容的体验和权益。
Soul商业化的第一步是先推出了虚拟币和虚拟商品,再之后上线会员机制,向用户提供身分或功能上的特权。
岛假若按这个方向做商业化则须要提早在新功能或特点上布局,目前能填充增值服务的空间比较局限,如会员专属主题色、背景和头像这类虽符合当前产品设计但远不及能使得用户付费,而送礼物做礼物榜又变得太过沉重且变现意图显著,破坏用户体验。
即刻是目前国外做兴趣社区做得最好也是最纯粹的,非常像初期陌陌,既没有广告也没有增值服务,就像一个「工具型」的圈子社区。
即刻采用的是平台思维,认为用户跟内容才是产品最应当考虑的事情,将商业化交给公司内其他产品源。即刻在近一年时间里就孵化出了多个产品,如可以听播客的小宇宙、分享好物的即士多、交友的面即和橙APP以及网购订餐省钱返现的快鸟返现等。
岛从产品方式上虽然跟即刻更为接近,皆是圈子概念,只是圈子或话题细分的颗粒度粗细不同而已。即刻社区在建设的过程中就从用户行为和圈子话题中挖掘到好多商业化产品构思,才产生目前的产品矩阵。
05 未来方向
从拉钩上了解到岛公司目前已完成A轮融资,正在紧急建设二级梯队,招聘较多的岗位为营运岗,其次是推荐向产品岗。
如果算上即将上线公测前的时间,产品营运也都快一年半了,目前的阶段是早已积攒到一定量级的活跃用户(毕竟领到了A轮融资),社区气氛和调性初步产生快手互粉影响上热门吗,内容生产数目可观基本满足普通用户浏览的体验,但是问题也同样展现,在浏览内容时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几点建议如下:
1)提升内容合规性,明确初审规范,降低产品风险
岛作为一款青年文化社区产品,主张开放宽容接受与主流不兼容的兴趣和声音(边缘事物),容易被一些人误解为冷门社区应用监管初审会比较修身,从而孳生以下内容:
由于有那么多前车之鉴,所以合规性要求应当置于首位。尤其是涉及色情淫秽,特别是针对多次「试探」尝试通过各类方式逃过AI辨识的用户,为了降低这类人群污染社区内容和气氛,产品应尽快制订明晰统一的初审规范,加大处罚力度,避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社区风气。
2)提升内容质量,增强社区气氛
在体验过程中常见到用户责怪刷到的内容「全是自拍」,也有人说连散文岛都弄成了树洞般「各种无病呻吟」,实际体验出来会发觉某些岛确实存在比较多与主题不符的内容出现,主要是因为主题本身指向不明晰以及缺乏引导的缘由造成,如舞蹈、滑板这类主题如名非常明晰无歧义的岛,内容和调性则十分统一。
所以,官方应当尽快定义每位「热门岛」的主题,向用户介绍构建该主题的本意,以及用户能收获哪些价值,在该主题下生产内容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禁止哪些内容,违反相关细则会遭到哪些处罚,向用户展示并在用户加入主题时能通过某种方式达成共识,以产生契约精神,使用户理解这并非是制约其发声自由,而是以更「合理确切」的方向进行发挥创造。
文字等说明是引导的一部分,与「声量」关联的行动是另一部分。声量目前仅作为用户对岛的贡献值展示和开放更多权限的门槛还相对单一,应将其系统化,与用户信用绑定,明确赏罚。将参与举报行为也列入声量系统考核,也算参与社区建设,这在初审团队仍未规模化时,让用户参与「众包初审」是一举两得的形式。
3)丰富和细化话题,收敛内容
内容零乱的另一个缘由,是内容指向性不强,进一步细化话题有助于定义内容核心主题,提升用户阅读效率。
4)引入KOL影响力
改善目前内容主体十分「去中心化」的形态,通过引入不同垂直领域的KOL、达人或轻度用户来丰富主题内容形态和深度,提升社区气氛和活力。
5)提升推荐准确性
上个版本中产品将拿来呈现用户最新发布动态的信息流功能锯掉,取而代之为纯推荐,引起了好多用户不满,用户觉得岛的这些做法有违产品核心主张「反抗趋同,反抗被算法驱动和流量控制」。
但是「推荐」本身并没有错,好的推荐可以提高内容-人的匹配效率,有助于内容分发。
不过很快,新版本直接回应了这个问题,最新动态功能回归,另外将原先多个泛型的推荐信息流整合到一起。
目前推荐功能中可以很明显观察到,内容与用户并没有产生标签匹配,用户画像数据不足,尤其是早已点过赞和浏览过的内容仍然频繁出现在推荐的信息流下。
产品前期做推荐可以参考一个方向,即优先推荐用户早已加入主题的热门内容以及少量其他主题的热门内容,相对于目前使用的推荐模型会更容易接收到用户好感,毕竟主动加入某个主题就是一个显著的喜好彰显,然后再愈发注意将用户浏览过的内容进行去重,接着方向找准后就是具体主题下内容质量的把关了。
06 总结和看法
从产品整体体验上看,产品的UI、视觉设计以及青年文化社区概念和定位能快速被目标用户所接受,而在产品核心玩法探求上,也基本找到先专注于发展社区主题内容的方向,主动降低多余的社交属性。
其次产品商业化不应当是当前阶段分心的事,目前能显著观察到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和主题零乱等问题,接下来须要注重针对内容进行提高和引导,以及通过话题方式再细分内容,逐步建立用户模型、增强用户画像,改善推荐效率。
上面我们讲了好多产品细节,让我们尝试回到成立产品本意的角度进行思索。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青年文化的发声和创造中。
如果只是做专属年轻人的兴趣社区,或者说比同类产品多几个能彰显开放多元的主题,那也仅仅提供了多一个线上集中式的分享讨论集聚的场所,实际对「青年文化」帮助还处在假象,而其核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世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联接青年与文化。
拿轮滑主题举例:
第一阶段(目前):实现让兴趣一致的用户产生初步的分享交流习惯
第二阶段:引入轮滑KOL腹部用户参与,建立金字塔背部KOL用户,树立权威和风向标,带动髋部用户的活跃共同建设「主题目录」,主题目录可包含如轮滑历史、重大风波时间轴信息、名人偶像事迹等等,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主题圈做深度内容沉淀、主题宣传、收获圈内用户认同和归属感,圈外用户可以快速认识,感兴趣用户则支持成体系化了解
第三阶段:通过营运活动提高圈子社区活跃,将范围扩大到其他(更多潜在兴趣)用户,并且她们可以快速从主题圈内获取到自己感兴趣和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阶段:策划或参与实体圈子(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和业务范围
07 建议和其他
1)适应门槛高
产品为构建独属于自己的调性和品牌标示,大到页面操作逻辑、布局、文章式阅读的内容形态,小到通用功能的名称(如将关注替换为「标记」,点赞替换为「表态」,评论替换为「回应」)都做了创新或重新定义,随之而来也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不过好在目标用户都是年青群体,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2)交互元素过多,容易造成误操作
产品内充分应用了手势交互来进行不同页面间的切换,如一级界面中三大模块可以通过左右手势操作页面自由滑动,帖子详情页左滑可以步入作者个人主页,下滑可以浏览下一条动态(激活信息流),上滑返回上一条动态。
但是在不同场景下信息流推荐来源也不同,在首页的推荐、关注和最新信息流中使用时则会根据同一主题下的内容推荐(如打开一个来自连续剧主题的贴子详情,往下浏览的动态皆属于影片主题下推荐的贴子),而在具体主题主页和个人主页时,下滑浏览内容的次序则是根据先前信息流贴子的排序。
因贴子详情页图文和视频的格式不同,上述操作浏览时又分辨图文动态和视频动态,视频动态下只有视频内容,图文动态下浏览不到视频贴子。
手势交互可以在具体操作时带来便利,同时我也在思索目前产品上的手势交互是否过多的问题,因为在体验的过程中是比较容易造成误操作,例如浏览具体内容时会误触切到其他页面,以图片查看模式浏览时涉及图片手势缩放也非常容易和页面间的交互发生冲突,造成不好的体验,所以便利体验除了和使用频度息息相关,更与为便利须要做哪些程度的让步有关。
可以梳理下页面间的交互逻辑,配合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须要针对性进行删节、统一优化以及调整,或打磨交互细节,降低操作灵敏度方法来改善体验。
3)评论阅读次序反常规,逻辑不统一
评论时间线按升序排序,即最新回复的内容在最前面,逻辑违背常规习惯,需要一定适应成本,重点是回复评论时最新内容又坐落最下方,即最早回复的内容下边,需要重新刷新获取正确排序,导致整体的体验比较奇特。
4)消息通知列表加载速率慢
5)漂流瓶缺乏举报机制,不当信息较多
7)关于兴趣分类
8)部分功能列表入口较深(如我的收藏和我的关注)
可以尝试降低两个顶部导航tab,从左至右按次序分别为兴趣分类列表页(带搜索)、首页、发布入口(常驻)、消息页和个人主页,有利于降低多余操作,以及提高功能入口合理化和使用率。
9)超4张以上图片时信息流列表中无标示状态
作者:半岁PM,找工作ing,欢迎联系~ base山东/深圳,微信号:xuepeitao
↘好文推荐:
后台产品总监入门手册(上)
产品总监要懂的「技术这些事」
美团王慧文,王兴14年的带刀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