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成立6年的蚂蚁金服集团,低调地改名了!

网络整理 2022-05-07 01:03

成立6年的蚂蚁金服,悄然更名。

6月22日上午,Tech星球发现,在各个社交平台和官方渠道,“蚂蚁金服”的名称已更改为“蚂蚁集团”。

一位接近蚂蚁的消息人士称,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蚂蚁全称已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变更。到“蚂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一步将申请工商登记。改变。

除了支付宝、余额宝、花呗、博瑞贝、芝麻信用、互宝等日常应用外,去掉“金衣”这个名字,已经不符合蚂蚁长期以来定位为“科技公司”的感觉。

对于更名,蚂蚁集团回应科技星球,“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老蚂蚁,坚持创新,用科技创造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从支付宝、TechFin,到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蚂蚁的业务似乎一直在“拥抱变化”。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条重要的技术路线:从电子商务、支付、开放到全球化,技术一直是蚂蚁的基因。

今年上半年,蚂蚁搬家频繁。一是三个月前的3月10日,支付宝改版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首页突出本地生活应用。随后,在世界海洋日,蚂蚁宣布将独立运营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

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东描述了公司的三大变化之一:金融科技的创新和输出。

从市场上公开的信息来看,蚂蚁科技的营收占比越来越高。预测显示,到2021年,蚂蚁科技服务收入占比将提升至65%。也就是说,蚂蚁的收入构成越来越依赖技术服务。

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用户规模超过12亿的科技独角兽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不仅仅是金融业

2017年,从百度加入芝麻信用的徐辉发现,没有底层技术的支持,就不可能打开信用公平的大门。他发现的关键是区块链技术。

芝麻信用的底层是一个中心化的数据模型。徐辉认为,未来的数据模型可能是去中心化的,也可能是多中心化的。2018年,他从芝麻信用转入2015年成立的蚂蚁区块链团队,担任蚂蚁区块链首席产品架构师。

与很多技术人员不同的是,徐辉虽然是一名建筑师,但在司法、租赁、版权等业务方面直接面对客户。而这就是蚂蚁区块链独有的技术和商业之路,也是蚂蚁的技术和商业发展之路。

蚂蚁区块链最初以金融科技的形式呈现,但现在的应用范围已经不仅仅在金融行业。据了解,蚂蚁区块链技术已在50多个场景落地,技术上可支持10亿个账户、10亿次/日交易、10万次跨链信息处理(PPS)/秒。目前,业内没有第二家公司能做到。

蚂蚁区块链研发技术团队最初成立于2015年,看到区块链在解决商业信任方面的重要价值,这个小研发团队将区块链应用到公益领域,第一个公益区块链用于解决捐赠者的问题不知道他们的捐款去了哪里。这可以看作是蚂蚁区块链业务发展的最早尝试。

但像蚂蚁这样坚持技术价值的公司在市场上已经成为少数。2017年前后,区块链行业正处于发币、一夜暴富的浮躁期,而蚂蚁却在清晨的“空气币”发行上做出了选择。景贤东在各种场合强调:蚂蚁不做。ICO,投身实体经济,服务国计民生,创造真正的真正价值。

蚂蚁对区块链的定位重点是:服务实体经济,技术要与实体行业的应用挂钩。

“蚂蚁这么大,你发币吗?” “不发币,算了。”

不发币让一些应聘的技术人员因为蚂蚁的体型和发币而望而却步。听说蚂蚁不发“空气币”,很多人选择加入创业公司。

不仅是候选人,很多客户也关心蚂蚁能否发币,能否使用蚂蚁的区块链发币。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客户就会失去兴趣。

很难想象,背靠阿里的蚂蚁在区块链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从2017年底到2018年,这段时间,区块链最火爆,也是我们招人最难的时候。” 蚂蚁区块链首席产品架构师徐辉召回科技星球。

“当时投资大佬的深夜谈话,把币圈的期望提的非常高,大家只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机会。这个时候,无论是招技术人,还是招产品,生意,太难了。”

这只是挑战之一。

发行“空气币”更快,也容易产生收入,但做底层技术是一项长期的慢活,可能没有结果。这需要在专利技术、人力和财力上投入大量资金。

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赚钱。只有做一个真正的创业团队,用创业的方法来激励自己,“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克服它,这可能部分靠信念,部分靠努力。” 徐汇说:“但我们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是有价值的。”

不久之后,蚂蚁区块链看到了一丝曙光。反过来,监管机构禁止了 ICO 并打破了货币泡沫。蚂蚁的堆积终于浮出水面。

这时,客户开始优先考虑蚂蚁区块链技术。蚂蚁是仅有的几家没有被发币动摇支付宝上答案星球,一直坚持在链圈里的公司。

转向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行业领先的客户开始寻找他们。

“上层的决心很强,这个决心是从头到尾,不等中间某个环节调整。” 蚂蚁对区块链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和明确。区块链的定位是解决信任问题,用不可变技术解决各行各业存在的问题。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这是阿里的一句老话,也是支付宝时期打在蚂蚁身上的一句口号。

继续围绕“信任”的基础,探索各种技术和产品,所有的技术都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2018年,很多区块链行业的公司开始收缩裁员。相反,蚂蚁区块链加大投入的决心越来越大。

客户也开始取得进展。2018年,蚂蚁已经有了一些客户,到了2019年,客户越来越多了。呈指数增长。

从 2017 年到 2018 年,两年没有收入,区块链团队就像坐在板凳上一样。

“因为,在阿里巴巴的历史上其实有很多类似的故事,阿里云和淘宝早期一直在亏钱。我们安慰自己说,你们看到所有伟大的企业都经历过最黑暗的时刻,所以现在我们也是会赔钱的。状态。” 徐辉和他的同事们用乐观的革命精神安慰自己。

第一位顾客的涌入就像一道光。

租赁业务也是一家初创公司。在免押金租赁模式下,需要规避用户不退货的风险,降低坏账率。通过区块链解决信任问题,让用户准时返回。

用区块链颠覆行业,起点虽小,但这家租赁公司点燃了蚂蚁区块链团队。

随后,大量支付宝商户成为蚂蚁区块链业务的第一波转型目标。这波种子用户引发了燎原之火。

在对外服务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大客户。如果达成共识,转换只是时间问题。

更大的难点在于客户是否认同区块链的价值。

徐汇觉得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说服人们改变。意识到区块链可以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包括生产关系。”

“我想看看,但我还是很担心。” 对于这种状态的客户来说,区块链的价值往往无法发挥出来。

企业客户这样做的意愿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考虑到区块链是一种增量技术,只有5%到10%的增幅,区块链意义不大。

但是,如果真的想让区块链带来100%到200%左右的变化,就需要试错和成本,还需要彻底改造供应链关系、生产线、流水线……

区块链是蚂蚁的后天吗?

在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中,从B2B到淘宝、阿里云、蚂蚁,背后总有一个全新的商机,创造新的价值。

蚂蚁科技布局。Tech Planet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区块链有机会成为蚂蚁的下半场,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长起来。

征服B大客户

6月8日,蚂蚁自研数据库OceanBase独立公司成立。许多客户对新成立的数据库公司CEO杨兵表示,“这是一个加分项。”

OceanBase支持支付宝、网商银行等业务,经历了淘宝超大规模业务场景、支付宝金融级场景、双11。

今年 3 月,OceanBase 通过阿里云正式向全球开放。

2009年,杨兵加入蚂蚁金服,时隔11年。前10年,杨兵与杨振坤团队共同推动OceanBase业务。杨兵负责中间件。在 OceanBase 还不成熟的时候,他的工作支持了业务的各种需求。两支球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杨兵的直属领导。在加入前阿里云总裁、现任蚂蚁集团CEO胡晓明(真名:孙权)后,他将阿里云从科技产品到商业成功的科技公司的经验带入了蚂蚁。目前的业务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2016年,杨兵开始全程参与蚂蚁科技的开业。此前,他负责蚂蚁金服的云产品技术。从技术开始,迭代您的业务思维。

杨兵向Tech星球介绍,自两三周前独立公司成立以来,他和销售团队已经签约了几个大客户。

一个独立的公司,正在获得“大B”(主要来自大中型企业的B客户)客户的信任。

“B大客户最关心的不是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力,他认为技术是你的强项,而是你能不能理解B,并继续这样做,以保证他们的业务连续性”,杨冰认为。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OceanBase的技术服务开始输出,建设银行、南京银行、人保健康险等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上线,并为多个支付核心系统提供支持。世界各地的平台。此外,还涉及交通、铁路等领域。

现在,将OceanBase作为独立公司运营,是对蚂蚁科技战略的进一步明晰。等于给了客户一个更好的理由,更坚定了选择蚂蚁科技的信心。

“顾客来了很多,大家又来给你品评了。”杨冰感慨道。

另一个原因是 TCP 两次刷新列表。

今年5月21日,OceanBase在国际权威TPC-C测试中创下7.7亿tpmC性能数据新纪录,卫冕世界第一数据库。与2019年甲骨文的首败相比,这一成绩实现了近12倍的性能提升,让外界发现OceanBase真的是数据库的“未来”。

支付宝OceanBase表现

与所有科技堡垒的历史一样,OceanBase 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2010年,王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老同事杨振坤加入支付宝;2016年,OceanBase替换了支付宝核心会计系统中的Oracle数据库;2017年,蚂蚁去了IOE。

和阿里云一样,早期的OceanBase团队也面临着多次被解散、不受宠、坐板凳的情况。

2014年“双11”前夕,时任阿里巴巴CTO、支付宝CTO的鲁肃给了杨振坤承担10%流量的机会。

时任蚂蚁金服CEO的彭磊敲开了OceanBase作战室的门。她问:“杨老师有信心吗?”

事实上,杨振坤和团队有能力承担100%的交易数据库。今年年底,OceanBase 项目获得了蚂蚁金服的最高荣誉——CEO 奖。以杨振坤为首的OceanBase团队,有十几名技术人员佩戴着“土豪金”徽章,终于扬起了眉毛。

2016年,OceanBase完成了支付宝核心系统中Oracle数据库的全面更换。2019年“双11”期间,OceanBase数据库处理峰值达到每秒6100万次。

OceanBase诞生之初,号称是金融级数据库,但现在它的目标已经转变为覆盖整个行业。包括金融行业等业务连续性需求强、本地化替换需求强的公司,也出现了一些运营商用户。

“更让我高兴的是,很多生态合作伙伴,一些围绕数据库生态的服务商,以及各个领域的一些软件公司都主动找我们了。”

杨兵心里有很多操作系统。

“这是一个我们非常看好的数据库,你们是一个有潜力扛起本地化大旗的分布式数据库,是人们期待的新一代国产数据库公司。”

“你迈出了这一步,成立独立子公司太对了,这个决定也太对了,我们非常期待你的成功。”

闻言,杨兵一行人都非常高兴,确实是有点小意外。

那些为公司独立而奋斗的人并没有白费。

成为独立公司后,蚂蚁成为新独立公司的重要客户,这让OceanBase有了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技术底盘颜色

从成立之日起,蚂蚁就“以科技为起点”。

它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从科技中获益;另一方面是把蚂蚁整个业务的生态做大,包括蚂蚁金服云、数据库、中间件区块链等技术都在坚持、成熟、开放。一种策略。

利用内部严密的业务场景打磨技术产品,先在蚂蚁内部大量应用,找出很多问题,突破技术瓶颈。待技术成熟后,转为子公司运营。这成为蚂蚁科技输出的方法论。

杨兵向Tech星球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一个好的软件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使用出来的。尤其是底层技术,比如数据库操作系统。”

软件设计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使用和打磨来验证。软件的稳定性和项目的复杂度慢慢收敛到稳定状态,然后对外大量开放客户。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过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问,蚂蚁科技发展的规律和优势是什么?

首先,遵循技术本身的规律。通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应用到更多、更广泛的场景,可以提高技术的稳定性、成熟度和技术能力。

其次,拥有OceanBase等独立数据库的公司,在阿里体系内,可以与阿里云等有很多业务协同,在解决客户问题时,可以协同形成一些组合解决方案。您还可以利用阿里云在全球的销售队伍和交付队伍。

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在服务客户时,它秉持开放,不局限于阿里云合作伙伴。这一步设计精巧。

大量的人才交流和技术交流,包括一些思路的借鉴,是阿里体系相比单一创业团队在思维和突破上的优势。

从内部来看,这是整个蚂蚁科技战略的延续。

从金融云到区块链再到数据库,蚂蚁一直以这种方式孵化新技术。这些技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而是可以从底层改变整个技术方向,甚至进化到下一代,产生代际变化的技术。

对于蚂蚁来说,“技术”与其说是一个称号,不如说是一种基因。

从支付宝诞生之日起,科技锻造到“双11”军训开始,这是蚂蚁科技征程的1.0阶段。

从2015年到2018年,被称为2.0的时代。在此期间,蚂蚁逐渐敞开心扉,对自己和伙伴使用技术。2018年ATEC大会上,蚂蚁金服全面开放金融科技,科技收入占比提升,科技推进到3.0阶段。

而现在,蚂蚁已经进入技术4.0阶段。

近万名科技人才为全球12亿用户服务支付宝上答案星球,63%以上的员工为技术人员。

“虽然蚂蚁金服现在架构上具备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但其早期团队其实大部分都是技术和销售专业人士。支付宝第一任CEO卢兆熙没有金融背景,也不是行业专家。那个时候,支付宝还没有想过做任何与金融相关的事情,它的成长路径与典型的传统金融企业有很大的不同,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诉求,团队似乎总是在做新的尝试,寻找新的工具来解决旧的问题。矛盾。它从业务中生长出来,在生活场景和用户痛点之间的差距中逐渐变得更加饱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向帅认为。

《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一书中写道,技术输出逐渐成为蚂蚁金服的一项重要业务,也是蚂蚁金服“连接”万物的重要“粘合剂”。这也是蚂蚁金服未来高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1月的一天,马云、曾明、张剑锋等阿里巴巴集团高管与蚂蚁高管举行了会议。

“TechFin”,马云在会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科技重塑金融”。

“TechFin的意思是本质上是一家科技公司,用科技赋能金融机构。这意味着一是专注于技术,二是更开放地服务金融合作伙伴。” 鲁肃解释道。

“蚂蚁金服上线第一天,就被定位为科技公司,”景贤东认为,“如果把蚂蚁金服比作一个人,20岁以后的事情,你3岁就很难理解了。”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愿景,前进的每一步都在校准,对愿景和实现愿景的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蚂蚁的触角是敏感的,他正在将底层技术的发展路径追踪到更绿的草地上。

(参考文章:《OceanBase 数据库背后的传奇故事》;《蚂蚁不想当大象》;《OceanBase:蚂蚁登台》;《科技长征》)

科技 oceanbase 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