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阅读量千次15元,转发分享量百次40元,有活跃度的陌陌粉500粉20元……如病毒般漫延的泡沫“阅读量”,正在不断侵蚀互联网的诚信生态。自媒体行业日渐虚高的广告开价,催生出巨额市值的“虚胖”企业。连日来,部份陌陌公众号刷量工具意外失效,开始戳破诸多“10万+”大号的泡沫。但是,记者最新调查发觉,刷量黑色产业链和平台之间的“猫鼠斗”,仍在通过真人代刷等“变种”升级。(《南方都市报》10月12日)
热闹的社交媒体,正在上演新版的“皇帝的新装”。美轮美奂,绚丽诱人的“10万+”外衣之下,迸发的却是刷刷墙量涌起的泡沫。
平心而论,社交媒体时代,的确是对眼珠经济的完美展现。相比传统媒体艰深的内容往往无法精准的定位受众群体,尽管有发行量指标,也很难精确的统计阅读量,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一方面凭着互联网极大的提高了可及性,更有粉丝量、阅读量、转发量等数字化指标。“眼球”效应怎样,只需瞧瞧这种数字便一目了然。金主其实也骤然而至,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舍弃传统媒体,转而与社交媒体小号合作,粉丝量阅读量可观的陌陌公众号,投放广告的报价动辄数亿元。
不过,当粉丝量、阅读量可以兑现为真金白银,相比耐下心来勤于营运,积累真实读者和受众,通过刷刷墙量等捷径披上“皇帝的新装”,已成为不少陌陌小号的养成之路。而刷刷墙量需求的强劲,除了成为一门生意,甚至催生出一条互联网作假产业链。
应当说,社交媒体的刷刷墙量的现象,并非陌陌平台的独有现象,微博、直播小号中订购僵尸粉、活粉、转发、评论、点赞量,已经不是哪些秘密。就连脸书、脸书等西方社交媒体平台,同样无法避免这类白色交易,10欧元1000个脸书粉丝,都是明码标价,只需花钱才能买到。那边厢花点小钱刷刷墙量装点公号店面,这边厢从商业机构获得不菲的广告代言利润,社交媒体平台也变得活跃度爆棚,其实是双赢之举。
但是,当虚假粉丝代替了真实读者,机器人点击量装点了受众影响力,公号活跃度的背后,好多并非真实的评论与点赞,甚至并非来自真实帐号。曾有专业机构剖析脸书的粉丝比列,虚假粉丝超过10%的帐号,都存在订购粉丝的行为,而即使是未订购的帐号,也同样未必真实,连日本首相奥巴马的脸书帐号也有超过10%的虚假粉丝,缘由是这种虚假帐号在创建时会被推荐并缺省关注包括奥巴马在内的名人。虚假点击与机器人点击作假,更是充溢着努力追逐商业化的自媒体公号。
对于这件吹弹即破的“皇帝新装”,社交媒体平台其实心知肚明。虚假数据下的虚假繁荣,对于平台生态的破坏与透支,更是常识。这也是为什么,包括推特在内的平台不断寻求“道高一丈”,对虚假机器帐号进行辨识和清除。2012年的一次清网行动,删掉了8300万虚假帐号,占推特全部帐号的11.2%。除了这般,虽然订购虚假粉丝和阅读量尚未能律限定,但一些律师觉得社交媒体作假已涉嫌商业欺诈,以虚假的粉丝数与阅读量获得的广告与商业利润,对广告主的权益引起的故意侵犯,没有理由逍遥法外,极有可能被以商业欺诈的罪名控告。
基于此,社交媒体公号真正脱下刷刷墙量这件“皇帝的新装”,其实不能仅靠自觉,不仅平台对于虚假帐号尽到监控与清理职责之外,相应的法律整治也同样不应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