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知乎快手大战

网络 2023-07-23 13:09

一、现象:内容社区火了?

近日,知乎和快手怼上了。

有网友在知乎上发快手点评,没想到被快手职工“扒皮”。接着此事引发轩然大波,快手接连应对不当,危机公关酿成了更大的危机。一时间,反对快手已然成为知乎上的政治正确。

快手和知乎如同两个国度。而这种分裂的社区们折射出的,恰恰是好多人的生活轨迹——

下午,在拥挤的轻轨上刷知乎,围观骂战;

下午,在饭堂刷脉脉,偷拍职场八卦;

夜阑了,打开同学印象,刷匿名“三观”问答,找有觉得的异性;

听音乐,打开网易云音乐,瞧瞧附近姑娘的爱好;

理发时,“小哥”又在显摆最新拍的快手视频;

约会时,妻子打开in,刷各类“高逼格”的美妆、美食、旅游,记录奢华生活……

这是昨晚城市众生的注脚:泡社区。每晚游荡在不同的社区里,释放着性格的不同面。

人群的分裂,性格的分裂,繁荣了一个个内容社区。步入2017年,资本回升,内容社区们有了声量:

1月,知乎完成明日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D轮融资;

1月,社区化的佯装情侣完成1000亿元Prea轮融资;

3月,美篇完成真格基金投资的1700亿元A轮,另辟蹊径切入了中老年社区方向;

3月,快手完成由腾讯领投的3.5亿美元战略投资;

3月,图片社交in3.0版本上线,以LBS+兴趣为主的“世界页”亮相,突出有调性的年青人内容;

4月,高质量图文创作平台简书获得媒体关注,要营造一个更健康、更有价值的社区;

7月,同学印象获得新一轮1万元融资。

毫无疑惑,知乎和快手作为两个极端,正在推动内容社区的升级。接出来,谁能复制知乎、快手的成功,弄成新的独角兽呢?内容社区,会是一个新的热点吗?

二、流派:内容社区的类型

综观当下的内容社区,有四大流派:

1、内容中心派,以高质量的内容作为社区核心,一切围绕内容。知乎是中国最大的“深度内容”社区,以“问答求解”的方式,联接各行业精英和深度内容,内容的专业性和可读性是其核心,对于90%以上的大多数用户,虽然没有任何发言,“刷知乎”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形式。

2、社交中心派,以用户创作的UGC内容为主导、强调社交属性。同学印象旨在于塑造每位人的“陈列馆”,馆内“展品”由用户的生活记录、他人的评价、针对三观的灵魂问答组成,进而完成了对一个人的全方位记录,组成一个人的传记和百科,这种内容就会成为社交抓手。

3、消费融合派,指出品牌与消费内容的分享,旨在于广告和电商的转化。in是围绕白领男性奢华生活的分享平台,高逼格的女小孩们用相片和视频记录着各自的小吃、美妆、旅游等生活信息,这种分享又成为品牌消费的参考引导,因而成为热门品牌电商倒流的神器。

4、工具延伸派,工具切入拓展到社区,社区内容反过来巩固工具应用。网易云音乐是小资中产们的最爱,除了是音乐软件,歌单、乐评、附近、动态、话题构建出了一个有体温的音乐社区,你尽可以找到喜欢同一首歌的异性……这样一个佳苑设定让云音乐脱颖而出。

赞快手评论作者能看到吗_快手赞评论_赞快手评论的软件

内容、社交、消费、工具,条条小路通罗马,为什么最终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迈向了内容社区呢?有个性调性、有消费价值的内容社区,会是最佳的前程吗?

先来瞧瞧大背景、大机会。

三、背景:泛娱乐,大时代

在《未来5年大机遇,做走私多巴胺的超级玩家》中,笔者早已强调:

新的经济周期早已开始,在平台(效率)战争大势已定的局面下,未来几年主要的机会在消费和“娱乐”:谁能帮用户更好地杀时间、去无趣、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和满足,又不违犯新政红线,谁能够捉住新周期的红利。

内容社区正是娱乐时间“杀手”,会让用户形成沉溺性依赖。

只要捉住一个人群的娱乐时间和习惯,都可能成就一个内容社区独角兽:

年青人对二次元的偏爱,诞生了B站;

年青男性对品牌与奢华生活记录和分享的须要,催生了in;

一二线高学历人群对深度长阅读的喜爱,催生了知乎;

二三四线和小镇青年中屌丝群体的无趣,催生了快手;

情感、三观和爱好的共鸣,自我描述以及来自同事的实匿名描述,让同学印象屡次刷屏;

而中学生群体对“文爱”的嗜好,催生了佯装情侣的社区繁荣;

甚至诸如美篇这样的产品,我们可能闻所未闻,却是中老年摄影爱好者的园地。

未被掌握的社会时尚,和更多未被耕种的人群,将为我们塑造出更多的内容社区”独角兽“。

笔者曾在《还在痴迷垂直细分生意的创业者们,该醒醒了》一文手指出:垂直社区的社交需求,常常一个陌陌、qq群才能满足,其内容需求关注相关主题的公众号、微博大v就可以。这么一年之后,是不是要自己打自己脸了呢?

其实这种社区还有个别东西,难以被取代?

四、分野:社交只有一个,社区可以好多?

大多数人分不清社交和社区。

14年社交大热的时侯,各类各样的打着社交幌子的app冒下来,但好多似乎都是社区。

都有im对话功能,都有newsfeed动态信息流,都有群……关键是都有内容和关系,傻傻分不清楚。

如何分辨?社交和社区中都有着内容和关系,关键在于“以谁为核心”。

所谓社交,其核心是“人们关系的构建、维护和推进”。例如陌陌,主要是关系的维护和推进;而微信探探则围绕着发觉和完善。

所谓社区,其核心是“围绕着核心关系和内容的群体参与”。社区是有着明晰中心的,要么是大v和kol,要么是置顶内容,要么是热议话题,它把人们置于一个”中心化的广场“上。广场中心生产内容,其他人负责消费内容,围绕内容进行各类参与(围观也是参与)。

为何社交领域机会没这么多?由于一个人日常维护的关系量是有限的,根据邓巴数最核心也就是150人左右。怕麻烦的中国人,会把较为重要稳定的关系放在一个地方去”批量处理“,这就是陌陌了。否则,假若一种关系一个平台,人们都会疲于奔命、无法兼具地气死。

然而社区领域的机会稍为多一些,是由于人们想要体验的角色是相对多元的。你可能是职场白领、辣妈、文学爱好者、资深影迷、三观问题爱好者……那么想要体验不同的角色时,去对应的内容社区,远比在同学圈的信息大海中筛查对应内容要高效得多。

维护社交关系是须要投入时间心血的,不然很快就淡化成路人。但内容社区没有这个压力,你要沉溺到一个新的状态和角色里,只须要点开内容社区,有的时侯只看不说就好了。

快手赞评论_赞快手评论作者能看到吗_赞快手评论的软件

你不可能把所有感兴趣领域、有这么一些儿志同道合的同学都加成陌陌好友(社交),而且你可以在不同主题的内容社区和她们沟通。

其实,因为新潮的周期性和人群的分化有限,内容社区可能很难做到陌陌这么“大和稳”,市场的天花板要低一些。但也绝不像社交那样一将功成万骨枯,它会出现多个领域、多个人群的知乎和快手,小红书、in、宝宝树、朋友印象、美篇都可能复制这些繁荣。

五、爆发:社区冷启动三板斧

假如套用投资大咖金沙江朱啸虎”市场大、可复制、可防御“的投资理论,内容社区的价值一样创立。

如前所述,“市场一直有、红利仍然在”,是内容社区的第一个优势。

第二个优势,内容社区的冷启动相对容易,可以出现爆发性下降。

做过bbs的人都晓得,一个坛子做上去,并不须要一开始就有好多人和主题,它只要让用户进来的时侯第一眼见到”这里有一些质量上乘的大咖和内容、并且持续更新“,就可以了。几百个个内容生产者所能创造的活跃气氛,就可能吸引几十万的用户。

一个内容社区要制造“热闹的第一印象”、实现冷启动,虽然并不难。这三年更积累了宝贵的战术经验。

1、病毒营销派

通过一个“病毒营销”,迅速引起自发传播的链式反应,因而迅速获得巨大流量。这儿的代表是同事印象,无论以前的“三个词形容我”,还是后来的“想要匿名对我说哪些”,她们一次次通过对用户的社交心理掌握将病毒传播玩得炉火纯青,获客成本低到忽视不计。

2、工具导流派

instagram从拍照工具切入,成就了最大的图片社交(社区)平台。国外的in从男性图片颜值化工具切入,建立了一个高颜美眉晒旅游、美妆、美食的乐园。快手一开始是一个gif图和视频工具,却作出了了不起的短视频社区。近日的美篇则是同学圈长图文工具,由于独有的调性成了中老年摄影者的新宠。

工具派的意义在于:常常从基础高频刚需切入,很容易获得稳定的流量;用工具生产出的内容可以分享到陌陌微博,引起二次传播;工具本身可能吸引专门的内容生产者,因而有利于潜在kol的发觉和培养。

3、活动营运派

持续的活动是内容社区的动力之源。代表如逼格社区平台in,视频群聊趴呗刚才上线,又联合环球小妹比赛构建线上“造星工场”,结果引起了激烈“内战”。

in注册用户早已破亿,其中75.3%为95后,83%是女人用户,消费意愿和能力较为突出,这种资源怎么盘活?平台分两步走——

第一步,约请数千名环球小妹进驻,借助脑部稀缺的名星资源,推动内容的PGC化升级;

第二步,环球小妹“入侵”引发鲤鱼效应,in内的各种达人组成“ingirls”战队向环球小妹发起挑战,角逐上总世锦赛现场的机会。很快,整个社区在美眉们的逼格下棋中火热上去。

六、沉淀:“隐形护城河”,不同的国度

冷启动容易,可流量如何留住?内容社区有一个隐型护城河,叫“社区气氛”。

试想,假如遇见突发风波,你想晓得”最新最快“的消息,一定会去微博。并且你想晓得”最深度“的阐述,通常会去知乎。

你拍了一张精致有调性的相片,会发到in,但若果你准备“很没品”地傻逼逗趣,十之八九会去快手。

你明天突然在同学圈看见同学发了条《异性:契约》的评论,你还想听到其他人的评论,并且接出来往下刷,眼前都是养生、投资、明星……所以你一下子很尽兴,索性去豆瓣看好了。

你想发一篇对产品的观点,并且发在同学圈的话,是不是太装酷了会被朋友笑话呢?于是你去了知乎。

这就是“氛围”,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就好象你去东京、去日本、去澳大利亚……都会倍感完全不同的气氛,总有一种能深深吸引你、流连忘返。

知乎的社区气氛是深度、撕逼和故事,同学印象的气氛是内心、描述和三观,快手的社区气氛是傻逼、搞笑和平民化,in的社区气氛是年青、颜值和品牌……氛围对于对应的用户,有着不可抵挡的魔力。

七、粘性:护城河的“配方”

赞快手评论作者能看到吗_赞快手评论的软件_快手赞评论

社区气氛由以下的元素组成:

a、主要的弱关系链形态

内容社区上呈现的,是各色各样的“弱关系”:KOL和他的粉丝们、不同兴趣的小组圈子社群们、围绕某一热点话题产生的瞬时情义们……

假如说,社区的核心是生产和消费内容的人,这么一个社区的气氛也基本由其主要的关系链形态决定。

知乎的人群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的高学历人群,这就决定了“长内容”在这儿不会被敌视,反倒可能被青睐;快手上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和农村,你要傻逼不要装酷,否则没人理你;小红书从海购达人和名星买手们做起,这就和天猫淘宝产生了差别。

哪些样的关系链,哪些样的社区。

b、用户的角色身分

如果每位人都是万人千面,这么不同社区常常可以释放用户的不同面。

快手上参杂着受虐吃灯泡,生吃病死猪,动感社会摇,恶搞黄段子,即便是紧抓了用户的B面。

相对的,in上大量晒潮流搭配,原创手绘,旅途景色、特色小吃、胶片摄影等偏文艺风生活剪影,显著对应着用户的奢华A面。假如你身体里那种文艺爱美的少女心开始猖獗,自然会在这儿发布相片。

假如,你灵魂孤寂想要找寻精神共鸣(而不是探探那样纯看脸),同学印象就是一个走心的选择。

当你想要化身二次元中二人群时,B站等是最后的失乐园。

而当你突然弄成认真好学、求知上进的“那个你”时,知乎就是最好的去处。

哪些样的角色,哪些样的社区。

c、主流内容风格

有一个词,叫“调性”。

不同的社区,会逐渐产生各自的主流风格:在这儿更适合发布这些风格的内容,在这儿更容易找到这些风格的内容。

例如,知乎上业已产生的“知乎体”,快手上傻逼创意的视频风格,in上的高逼格品牌风,简书上的文艺鱼汤风。

试想,假如你在同学圈、贴吧或则豆瓣,用“知乎体”发东西,会受欢迎吗?大多数人一定说,太长了太装酷了!同理,你把快手上的视频发到芋头、美拍试试呢?所以发布哪种风格的内容,关键要看社区气氛的适合。

适合生产和消费某种风格的内容,对相应调性的用户是不言而喻的吸引。

不同品性的内容汇聚不同品性的人心,又框定了内容风格演化的气氛。

d、管理机制

内容气氛海面之下的核心,是整个平台的管理机制,这如同一个企业的文化往往由背后的制度决定。

为何快手能从微视、美拍、秒拍的重围中脱颖而出,本质上是由于强悍的机制。后两者从一开始就承袭微博的中心化机制,太仰赖名星美眉,这就造成普通人完全找不到存在感,更别说三四线城市和农村“被忽视的人群”了。

而快手采用的去中心化和算法推荐机制,产生了一种“普通人也可以红”的机制。快手的可怕不在于有MC天佑这样的人,而在于可以形成N个MC天佑的机制。

同样,知乎的“算法推荐+社交推荐+编辑推荐”机制,可以有效确保后来者的参与性。即使你在知乎是一个“菜鸟”,也完全可能一个回答几万赞成为高手。与之相对,同事印象上的“匿名问答”则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你不须要成为大V,只要用心答题、认真阅读,左划右划,系统就会逐渐帮你找到“三观契合”的异性。

e、活动和主题

制度是隐性的,对于用户来说,她们看的的就是每晚不断流动的新话题和新活动,这几乎是“社区生活”最核心的构成。我们在社区每晚经历的,就是一次次“发动群众斗群众”和一次次“主题活动搭台看戏”。

赞快手评论的软件_快手赞评论_赞快手评论作者能看到吗

微博的追热点,豆瓣的评论和小组话题,知乎的深度剖析和日常骂战,in上的环球小妹进驻和秀品牌活动……可以说,选择了哪些样的活动,也就选择了哪些样的人和内容,也就客观上塑造了社区的气氛。

关系、内容、机制、活动主题……社区气氛就这样产生了,它开始走私参与感和社群体验了。

有趣的是,虽然社区不等于社交,但社区平台的社交效能往往好于纯社交工具,为何?

八、延伸:内容的附加值

那是由于内容社区的内容不只是内容,还有两种突出的价值:

1、社交价值

社交的有效,往往在于社交优势和动机的匹配和统一。社区中围绕不同话题的丰富讨论,可以将每位用户的优势、需求诠释地淋漓尽致,因而有机组合。

在知乎上,通常用户“消费感兴趣的优质内容、发现牛逼的前辈”,而对应的牛逼前辈们,刚好可以通过“长回答”来诠释社交优势,构建自己的粉丝圈影响力,各取所需、有效匹配。

同样是问答社区,同事印象上的问答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匹配”,是为了找到和自己有共鸣点的异性,平台会通过算法将“契合点多的人”连接上去:你的交友需求是喜欢雷鬼和电音、喜爱LonelyPlanet推荐的旅游路线,同学评价是大度慷慨不怕事,而对方统统满足,又刚好喜欢你的关键词,“印象”就成了社交纽带。

中国人的社交,往往须要缓冲带,即破冰的场景和话题。假如一上来直接一对一,常常会弄成没有话题的尬聊。所以你们须要“内容”作为缓冲区,先围绕内容互动一下,点赞评论沟通,渐次熟稔上去。这是内容社区之于社交的另一种价值。

2、长效价值

与通常的资讯和社交产品不同,内容社区的内容常常具有“长效性”的特点。

知乎上的问答完全可以作为深度版的“百度晓得”,一个问题展开后,不论是否下沉、只要有用户有相关问题,都可以通过搜索一探究竟。

同事印象上的印象标签和对每位人的360度描述组成了一个人的“数据库”,用户可以像微软百度一样去检索一个人的一切,喜欢看哪些影片听哪些音乐吃哪些菜,性格、三观、人生故事、朋友评价,这种内容一经发布,就成为一个人的“大众点评”,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黯然失色。

in是消费品牌和口碑的参照指南。美眉们围绕小吃、美妆、旅游等的生活记录沉淀出有价值的消费场景内容,而那些内容仿佛“大众点评”一样可以成为用户消费的手册、品牌营销的神器。

社交性、工具性、长效性的结合,赋于了内容社区突出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早已无懈可击。

最大的弱点,常常隐藏在最大的优点那儿。

九、风险:社区沉淀的困局

这个优点就是社区气氛。

虽然社区可以借助“氛围的力量”有效获得对应流量,因而“下不去”。并且社区气氛也经常阻隔了更多人的加入,使构建全民社区的努力显得困难重重,所谓“上不去”。

试想,假如擅长微博体的段子手步入知乎,通常肯定不受待见,你发几天就得慌了。换句话说,假如微博体段子手们大量涌向,这么知乎的死忠们又可能离开,由于气氛变了,“感觉不一样了”。

由于气氛,死不了,做不大,是好多社区的弊病。

也有人说,哪些社区呀,不就是一个BBS吗?既然过去的BBS早已纷纷没落,你凭哪些说内容社区很有希望?

虽然,传统BBS的没落,是由于五个主要的缘由:

1、用户涌向,信息噪音降低

用户量一旦起来,必然“人多嘴杂”,结果好多用户除了不能有效匹配,都会相互恐吓。用户涌向越多,管控难度越大,要在信息噪音的海洋中找到喜欢的东西就越难。

2、话语集中,参与感失去

赞快手评论作者能看到吗_赞快手评论的软件_快手赞评论

话语权很容易向少数KOL集中,她们成为麦霸,而多数人只能默默围观,缺少参与感。

3、KOL抱团,后进者很难出头

这就似乎在知乎上,大V点赞的权重远远超过普通人,而假如你不会“站队”得罪了人,还可能遭到组队点踩投诉,这就让后来者逐渐不大乐意发东西。

4、蒸发冷却,劣币驱逐良币

另一种可能是,新来者的迅速涌向,逐渐拉低了社区的平均水平,造成底部的大v逐渐不想说话、逐步离开,之后进一步激化了社区的水化。

当认真生产内容的人努力了半天憋出一篇大稿,疗效还不如故事、八卦、鸡汤和段午时,她们也就不想写了。

5、PGC依赖症

虽然从市值的角度,一个全民UGC的平台常常更有想像力。并且实践中,好多宣称UGC的平台最终都免不了PGC化。其实,这儿的PGC未必是平台主动雇用的“写手”们,而更可能是各个平台上的做号者们,“薅流量的羊绒党”。

在中国,PGC几乎必然长远压制UGC,缘由一是专业生产内容者更容易获得流量,更晓得如何捉住用户G点、流水线通常地生产热卖内容,这个优势“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UGC们不具备;二是专业内容生产者持续生产的动力更足,常常早已构建了围绕内容流量的“赢利链条”,这比单纯凭兴趣情结的UGC们会好好多。

虽然在陌陌这样的平台,转发分享PGC内容越来越多,原创热情相对减少,也是一个可见的趋势。

从PGC营运开始切入,常常短期内就很容易完成社区的冷启动,并且长远看却往往可能抹杀了大众UGC参与的气氛和热情,不大可能产生生态。并且从UGC切入,免不了深陷信息噪音的苦海,最终常常逐渐PGC化。

正由于这五个诱因,传统社区们几乎完全未能抵挡“盛极而衰”的宿命,当大量用户涌向、数据达到最低点时,各类潜伏已久的矛盾问题纷纷爆发,事实上下行曲线早已悄悄开始。

新一代内容社区可以逃脱这些宿命吗?

十、演变:过去与未来

回顾历史,社区仍然在进化。

第一代社区,就是传统的峰会BBS,其特征就是“版主推荐”。版主置顶了,版主加精了,版主发起活动了……但是版主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面对千奇百怪的需求也常常众口难调。于是一旦海量用户和信息涌向,她们就hold不住了。

第二代社区,是微博、instagram这样,其特征就是“社交推荐”。你关注不同的大V,看见的东西都会不一样。并且这样的社区很容易被“做号者”钻空子,最后弄成僵尸粉和水军们的乐园。同时,话语权迅速向KOL集中,一样引起大多数用户毫无存在感和参与感。

这么如今正在崛起的新一代内容社区,则很有可能是“算法推荐和社交推荐的统一”(甚至更偏向于算法),因而做出明日头条版的内容社区。诸如在快手上,平台依据你的爱好推荐相关的短视频,而你虽然没有海量粉丝,也可能由于内容标签而推献给对应的用户群,因而获得挺好的传播。

这样一来:

1、feed流里万人千面,每位人看见的信息都是他感兴趣的,降低了信息噪音;

2、KOL们听到的也是他感兴趣的,觉察水化、蒸发冷却的可能性减低;

3、话语权就不再只是向大V集中,新人只要内容质量过硬,一样有出头机会。

看上去,问题迎刃而解了,然而,算法推荐一样有它的局限:

1、任何算法都必须以一定的数据量为前提,否则毫无意义。也就是说,你必须早已取得较大规模的用户、积累了一段时间的用户使用,这个算法才准的上去,更即便好多内容很难CTR、贴标签。

2、算法推荐很容易带来茧房效应,当发觉用户对一类信息感兴趣后,就拚命推送这类信息,而丧失了更大范围的丰富可能,人的视线越来越窄小单调。从实践中看,无论头条还是快手,这些做法最后都可能造成平台的low化,就是逐渐用户看见的都是最通俗浅显、简单粗鲁的内容,由于这种是最容易在短期内“抓住人性”的。

从这个角度说,算法推荐如何玩?算法推荐和社交推荐的权重怎样做?问题还好多,但并不阻碍内容社区的大时代扑面而至。

十一、趋势:独角兽的黄埔警校

回到开篇,为何说“内容社区”很可能是未来呢?在这个未来中,会不会出现更多知乎、快手这样的独角兽呢?

快手赞评论